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0月24日)

【发布日期:2016-11-01】

——20161024在广州市南沙区第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区长  曾进泽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同时受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南沙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党工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管委会、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国家新区建设为目标,以自贸试验区为根本定位,全力打造国家战略功能,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南沙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引领开发建设,奋力推动南沙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2年,南沙获批为国家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在新区版图上谋篇布局,编制了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开展产业、交通、生态等专项规划,描绘了南沙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2013年,我们扎实做好起步开局工作,完善了新区80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83平方公里、明珠湾区103平方公里三个层次规划,看准了就加快建设,采用市场化模式启动了明珠湾起步区开发,推动南沙开发建设由的实质性跨越。2014年,南沙获批自贸试验区,承担起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历史使命,进入了更高水平发展新阶段,GDP、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跃居全市第一,实现了开发建设提效破局。2015年,我们以自贸试验区为根本定位,推动制度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蓬勃发展的新格局。2016年,按照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的部署,南沙踏上了加快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的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完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企业服务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力促进经济增长。2014GDP突破千亿大关,2015年达到1133.07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夯实了实现国家战略功能的经济基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25.2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1.25亿元,年均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从122.42亿元增加到620.55亿元,是2010年的5倍。五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8.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年增长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与518个合作伙伴签订了协议,涉及投资总额超过1.5万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以上的项目162个。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新设企业16449家,超过获批前历年注册企业数的总和。已落户68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是2010年的1.8倍。引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华南总部和国际总部、中铁建南方总部、中铁隧道集团全国总部、王老吉大健康总部等70家总部型企业,集聚高端市场资源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巩固提升。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64.18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8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得到巩固和发展。汽车产业体系不断强化,2015年汽车产量40.35万辆、产值近850亿元,广汽丰田三期项目主体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重大装备产业实力不断增强,龙穴造船基地产能达到每年358万载重吨,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核电装备、盾构机自主研制和批量制造能力全国领先。精细化工制造业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2015年完成产值416.4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倍。家电、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航运物流产业集聚发展。集装箱吞吐量跨越千万标箱大关,2015年实现吞吐量1177万标箱,占全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实现货物吞吐量2.82亿吨,比2010年增长1.29倍。开通54条穿梭巴士航班,建成内陆无水港”20个;国际班轮航线达77条,是2010年的2.5倍。启动邮轮母港建设,开通3条国际邮轮航线。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集聚了中远海运散货等航运物流企业总部20多家航运物流服务企业1600多家。保税港区运作良好,2015年进出区货值795亿美元,保税业务货值45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4.1倍和3.4倍。汽车平行进口、国际延迟中转、国际配送、冷链物流等业务加快发展工程塑料、粮食、钢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具有南沙特色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设立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广州数据交易中心等金融要素交易平台,快速集聚金融和类金融机构1266家,比自贸试验区成立前增长10倍;融资租赁从零起步迅速发展,目前企业数量和业务规模占广州市的七成;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等创新试点商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聚了万达广场、风信子跨境直购商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0.4%。创立跨境电商南沙模式,集聚9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备案开展业务。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东部、南部、北部三大旅游板块。邮轮旅客规模跃居全国第二,南沙游艇会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游艇会之一。

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已形成中科院一院五所、教育部高校系列研发机构、以港澳为主体的境外合作科研机构等三大科技创新系列,拥有国家级实验室3家,各类工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共65个,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占全市25%。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55.4%,科技对产业支撑力进一步增强。建成8个孵化器,孵化面积25万平方米。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国家超算中心广州南沙分中心等重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进展顺利,获批为广东省第一个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优质人才队伍迅速扩大,获批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集聚2个省创新科研团队。大力实施质量强区和品牌战略,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试点,2011年以来,新增省著名商标11件、市著名商标21件、省名牌产品13个。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贯彻落实《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形成了189项创新成果,为国家、省、市提供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新经验。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对内外资统一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形成了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服务新模式。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智能化全通办的现代税收服务新机制逐步建成。以贸易便利化为导向的大通关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施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快速验放互联网+易通关、粤港跨境货栈、检验检疫智检口岸、跨境电商商品质量溯源等一批标志性改革,形成了南沙智慧口岸品牌。成立全国首家自贸试验区法院,组建国际航运、国际金融、知识产权等一批仲裁机构,法律服务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效不断增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完成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和行政区机构设置改革,开展法定机构试点,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完成编制,行政审批标准化和三集中、三到位扎实推进,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由101项压减为12项。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建设市场监管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初步形成适应自贸试验区发展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在全市率先推行一照一码,实施一口受理十三证三章联办,市场准入联办证件数量和速度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服务香港通、银行网点联办,推行企业专属网页、联合审批、综合窗口服务以及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等改革,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进出口总额246.4亿美元,是2010年的2.5倍,对广州外贸增长贡献度达82.4%。与港澳合作不断深化,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粤港深度合作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推进港澳人才交流、游艇自由行、数据传输、社会事务、专业服务等专项合作。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汉堡港、不莱梅港等欧洲港口城市结成枢纽辐射型合作关系,建立与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长效合作机制,强化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合作与经贸往来。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广州未来之城的要求提升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实施精细管理,现代滨海新城加快成型。

城市重点组团建设加快推进。规划一核四区城市功能布局,以明珠湾起步区和蕉门河城市中心区为重点,带动新区功能布局主骨架初步成型,五年新增建筑面积2500万平方米。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岛尖的市政道路、公共地下空间、开发展览中心、安置区、中小学等配套设施按计划顺利实施,已落地和意向落地项目投资额达1000亿元。蕉门河城市中心区已建成740万平方米,在建623万平方米,一批医院、学校、广场、商业综合体等市政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城市客厅形态基本形成。海港区块航运服务集聚区和商务配套功能区规划建设已启动。南沙湾区块、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庆盛枢纽区块、南沙枢纽区块正在加快建设。

区域交通枢纽功能显著增强。编制实施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广州主城区、与珠三角周边城市紧密联系的大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国际大港加快建设,南沙港区三期、粮食通用码头、汽车滚装码头已建成投产;南沙港区四期、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近洋码头、江海联运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枢纽主骨架初步构建地铁4号线南延段土建工程已累计完成84%,南沙港铁路南沙先行段开工建设,深茂铁路、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正按计划推进。高快速路网不断完善两横五纵骨架路网已形成,虎门二桥主塔基础施工全面完成,黄榄干线、广中江高速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区内交通网络更加健全,按照双环+九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已建成约300公里市政道路,凤凰一二三桥、凤凰大道、万新大道等一批跨江桥梁和主干道路建设有序推进。新增公交线路43条、公交车283辆,建成公交站亭428个。

城乡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划定生态控制线45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56.42%,确保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绿道284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0平方米全长42.5公里的自贸试验区生态景观廊道建设效果初显。空气质量优良率年均达88.9%,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重点河涌、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2%,提前超额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六乱五类车、违法建设、无照经营、传销、制假售假等现象得到集中整治管道燃气用户增加4.55万户。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五个一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运行,时间银行等创新项目逐步推广,社会组织由70家增至620家。平安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持续提升。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农产品、特种设备监管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办好民生实事为抓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培育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建立了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8家增至165家。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430个村居环境完善和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机耕路硬底化工程1200公里、村村通公路和农村主要道路硬底化建设800公里,1.9万盏农村路灯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行政村光纤接入点实现全覆盖,7个市级美丽乡村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以货币+物业的方式开发村集体留用地,82个村完成了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区内外扶贫开发效果明显。5年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8%,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同步共享开发建设成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每年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5年来,坚持把80%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改善民生,累计投入317.11亿元,年均增长30.5%。积极就业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率先把全体户籍劳动者纳入就业补贴范围,累计资助就业创业6.7万人,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比2010年提高43.6%89.4%。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区级养老院已建成并试运营,居家养老服务、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实现全覆盖。居民、侨民危房改造以及筹建保障房任务顺利完成。社会慈善和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

社会事业整体提升。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五年累计投入53.66亿元,建设35个教育设施项目,公办幼儿园由4所增至33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增加1.18万个。全区高中优质学位达100%。率先在全市普及区属公办中小学12年免费教育。南沙中心医院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新增医疗床位400张。对6家医院进行扩容提升,对119家村卫生站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三级医疗网络基本形成,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的目标基本实现。区儿童公园已建成开放,基层文化提升工程顺利完成,村(居)100%建成文化室(广场)、农家书屋和绿色网园。双十体育圈率先建成。龙腾盛世等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体育蓬勃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政府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五年来,共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47件,办理省、市、区政协提案747件,办复率均达100%。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77宗,综合纠错率23.8%。廉洁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各项要求,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和不严不实问题,三公经费明显压缩,公务用车管理明显加强。开展行政效能提升行动,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

物价、统计、外事、侨务、打私、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和兵役、双拥、人防、应急、三防、气象、保密、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加快南沙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做到:一是必须坚持全局视野,在国家战略中谋划南沙发展。特别是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把促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必须坚持全面打造国家战略功能,看准了的就加快建设。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南沙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入落实国家战略功能定位,按照功能引领规划、规划引领项目的思路,加快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南沙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规划实施一批功能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升南沙综合竞争力,推动国家战略功能打造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必须坚持先行先试,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特别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强大动力,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解难题,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让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四是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发展新模式。特别是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让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南沙发展的跃升。五是必须坚持开发建设成果与人民群众同步共享,努力构筑以人为本的心城特别是要坚持抓住为民谋利这个根本要求,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最大责任,尽力而为,为民办实事,惠民重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党工委、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这些成绩离不开管委会、历届区政府和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亲密合作,离不开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国朋友的关心支持,离不开驻区单位的大力帮助。在此,我代表南沙区第二届政府,并受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委托,向所有为南沙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对比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先进地区,我区经济总量还需加快做大做强;对比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要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尚需加快形成;对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我区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需迅速提高;对比全面实现国家战略功能的要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加速整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为南沙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从省、市情况看,我省围绕加快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我市着力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加快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为南沙发展形成战略资源集聚优势。从南沙情况看,自贸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并重的产业新框架初步形成,区域交通枢纽加快构建,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不断提升,新区城市格局初步显现,也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综上所述,今后五年,是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加快实现国家战略功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南沙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高标准建设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面向全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规则机制,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创新枢纽主要承载区,打造广东对外开放重大平台,成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区和示范区。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双区叠加、双自联动以及多重国家战略功能复合发展的先行优势,打造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加快全面实现国家战略功能。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一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确保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翻一番,并确定以3000亿元为努力目标,总人口达到130万人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构建起以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二是自贸试验区建设走在前列。发挥自贸试验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水平完成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建设任务,率先形成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与港澳深度合作,基本建成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法治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辐射带动功能突出、监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贸易园区,形成面向全球的大开放格局,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示范。三是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格局初步形成。一核四区城市格局整体成型,以明珠湾蕉门河为中心的城市组团集聚发展,城市建设标准和公共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优质、布局更加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体现更高水平,城市环境呈现更高品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更加融合。率先建成智慧城市示范区,成为珠三角汇集高端要素的先导区和充分体现滨海城市风貌、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示范区。四是综合服务枢纽功能显著增强。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与市中心城区、珠三角各市、港澳地区的快捷连接,形成外部大循环、内部小循环格局,推动南沙由地理几何中心向区域交通中心转变。对标世界先进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集疏运体系更加健全,国际物流和贸易功能显著增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力争货物吞吐量达到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0万标箱,客运吞吐量超100万人次,对全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五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迅速突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更加凸显,形成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国际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互动和优势叠加,实现同向联动、双向溢出,发挥双自联动优势,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水平,基本建成国际创新枢纽主要承载区。六是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大气、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城市生态品质明显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基本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七是民生福祉大幅提升。深化促进人民群众同步共享开发建设成果机制,形成与人民群众共谋、共建、共富、共享的良好局面。就业、教育、文体、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八是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社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多元参与、协同善治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完善。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平安南沙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打造广州三中心一体系核心功能区,着力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充分发挥南沙港口核心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政策等综合优势,大力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努力提升国际航运、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功能,协同大珠三角强化对全国、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全面实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深水航道、大型专业码头、南沙港铁路等基础设施,打造水陆并举、公铁并用、货主客辅的航运基础设施体系。继续开拓国际班轮航线和国际邮轮航线,不断拓展穿梭巴士支线、内陆无水港网络,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国际中转、船舶登记、航运交易、航运金融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建成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积极推动航运数据库、航运物流信息平台及航运交易平台建设,提升珠江航运运价指数影响力。推进实施启运港退税、离境退税和游艇自由行,开展方便旗船舶沿海捎带业务,强化南沙港区航运枢纽功能,增强国际大港辐射服务能力。

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积极推动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构建连接内陆、通达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大通道。引进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围绕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物流公共信息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方位对接,实现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互联互通。创新物流合作模式,吸引港澳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开展国际航运代理、物流配送、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和咨询服务,强化国际供应链枢纽服务功能。

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推进钢铁、有色金属、粮食、塑料等交易中心建设,打造临港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动形成大宗商品交易广州价格。做大做强汽车装备、船舶装备、电子配件、医疗器械等商品市场,建立会展+电子商务型临港国际采购中心。大力发展市场采购、保税维修、国际检验检测等外贸新业态,探索发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打造国家级跨境电商示范基地,建设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做大汽车平行进口等整车进口业务,不断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专业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

加快建设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探索在跨境资金管理、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南沙现代金融服务集聚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力发展航运金融,完善航运融资、保险、资金管理、结算、投资、商业保理、担保等服务功能。加快集聚金融和类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型金融平台发展,推进以碳排放权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等要素交易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产业,推动单船单机融资租赁以及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跨境租赁等业务创新,打造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加快发展保险业,引进和设立创新型专业保险机构,促进保险业集群创新发展。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广州乃至广东产业未来发展。

优质高效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特色金融、航运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现代旅游、检验检测、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和现代经营业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国际龙头企业在南沙设立管理中心、跨国运营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增强南沙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积极促进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加快建成国际都会级商业功能区。加快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专业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等服务外包,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促进文化、商贸、体育、旅游等深度融合,拓展新兴消费热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落实《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推进制造业深度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发展。加快广汽丰田三期和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南沙园区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国际领先的汽车产业集群。以龙穴修造船基地为龙头,重点建设千万吨级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抓紧推进重型装备成套供应和高铁走出去基地建设。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推进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

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发展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构建更加厚实的产业支撑体系。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等创新,发展分享经济。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南沙新区(自贸试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6-2018年)》。抓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切实降低企业交易、融资、物流等成本。利用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投资促进服务平台,扩大国际产能合作。集中资源补齐高新技术产业、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短板。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健全完善双自联动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互动和优势叠加,率先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推进一轴六区科技创新带建设,尽快形成更多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全产业链孵化体系。深化与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工艺装备技术基础服务平台、3D打印研究院等重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集成创新。发展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平台等扶持政策,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健全科技综合服务体系,打造与国际创新枢纽主要承载区相匹配的华南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立多元化财政投入体系,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企业。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引导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宽融资渠道,重点支持科技银行、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发展。大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培养一批高端领军型人才和重点产业骨干人才,打造国际人才港。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精准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力争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家。继续引导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创新组织,促进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互动。强化对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推动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以智能制造、物联网与大数据、海洋科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引领作用,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创新粤港澳合作模式,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强化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枢纽功能和重要节点地位努力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

构建与国际对接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在市场准入、贸易规则、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构建符合国际惯例、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规则体系和制度框架。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重点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完善海关快速验放制度,推动进出口商品质量全球溯源,加强互联网+易通关、检验检疫智检口岸智慧海事等智能化通关体系建设,形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口岸通关环境。依托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及国际航运、金融、知识产权仲裁院等专业机构,公正高效解决各类商事纠纷。

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枢纽。实施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沿线国家港口城市联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港口建设,推动信息、通关通检等标准规范对接。深化与东南亚国家港口和商协会的交流合作,扩大与欧美国家的经贸合作领域,拓展与印度洋地区、非洲的经贸联系。积极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落实与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泛珠区域与国际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深化与泛珠区域其他城市在基础设施、区域创新和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强化南沙作为泛珠区域通达国际市场的门户枢纽功能。

推动与港澳深度合作。加快推进粤港深度合作示范区建设,率先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与港澳在科技创新、专业服务、金融及金融后台服务、航运物流服务、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教育培训、商贸服务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合作,吸引一批法律、会计、航运、建筑、测量等专业服务提供者落户。加快推进两地一检等一体化监管方式,深入推进粤港跨境货栈项目。探索设立港澳人员社会事务服务机构,促进人员、资本、信息等服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编制实施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推动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建立项目综合审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继续加大企业服务力度,解决企业在项目落地、建设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五)加快交通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港口、商务机场、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和市政道路建设,推动南沙由地理几何中心向区域交通中心转变,有力支撑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珠三角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辐射服务内地发展。

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南沙港区四期、邮轮母港、国际通用码头、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等一批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沙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乃至全球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加快推进南沙港铁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建设内陆无水港,强化铁水联运、水水联运、空海联运,推进泛珠区域港口协调发展。

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重点加快深茂铁路、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等轨道交通和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南中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提升广深港高铁及京珠高速、南沙港快速的客运承载能力,1小时通达珠三角主要城市。加快推进南沙枢纽、庆盛、蕉门、南沙客运港等综合客运枢纽以及南沙商务机场建设,实现高铁、轨道交通、高快速路、机场、水上交通及公共交通之间的便捷换乘,增强综合运输枢纽集聚效应。

加快对接中心城区。推进地铁4号线南延段、18号线、22号线等城市轨道建设,实现30分钟快速直达广州中心城区;依托京珠高速、南沙港快速、番禺大道、东新高速,同步加快推进东部快速干线和快速景观大道建设,构建三高三快道路交通体系,实现40分钟直通广州中心城区。

完善区内市政道路架构。高水平建设凤凰大桥、万新大道、南珠大道等主干道路和跨江桥梁,构建双环+九射规划主骨架道路系统;加快推进明珠湾大桥、蕉门隧道等通道建设,完善明珠湾起步区、蕉门河中心区等自贸试验区区块内与区块间的交通联系;加强城市道路微循环,优化道路公交线网,提高市政路网的通达性、便捷性。

(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打造高品质现代滨海新城。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构建和谐宜居、以人为本的城市副中心,打造广州未来之城。

高水平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坚持国际标准、南沙特色,开展多规合一,优化空间布局,高起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滨水城市的经验,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提升城市品质。高水平组织城市设计,突出滨海新城风貌,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环境改善、景观再造,打造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建造方式创新,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创建绿色节能建筑示范区。

高品质推进自贸试验区各区块建设。把自贸试验区各区块作为未来五年建设的重点,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规划自贸试验区发展,提升南沙新区建设水平。明珠湾起步区打造具有粤港澳合作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中央商务区核心区,蕉门河中心区打造国内企业和个人走出去的综合服务平台,海港区块打造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承载区,南沙湾区块打造广州滨海国际门户、粤港澳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际化科技创新合作区,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打造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综合服务区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庆盛枢纽区块打造工业4.0先导示范区、创新创业基地和泛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区,南沙枢纽区块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试验区,推动形成自贸试验区带动城市发展新格局。

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青山、碧水、田园、湿地、港湾等特色生态相融合的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等环保行动,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结合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设综合管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水环境保护措施,打造海岸滨海、河湖滨水等多层次、优质水景观。加强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完善自贸试验区生态廊道建设,打造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高标准抓好城市综合管理。建立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强市容景观、环境卫生管理,加大对城市六乱、违法建设、五类车的综合整治。深化垃圾分类处理,扎实推进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建设,实现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的目标。加快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整合市政设施、水利设施及交通、环境、应急等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逐步将智慧服务向有条件的村庄延伸。

(七)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继续办好惠民实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加强三农工作。深化实施优农富民工程,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扶持发展互联网+农业,不断壮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产销一体化的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村产业组织由单一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农村路、电、气、网、排涝等设施,大力推进南沙更美丽”—村居环境提升工程,打造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货币+物业村集体留用地发展模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加强农民专业培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完善就业社保体系。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项目建设管理,构建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征缴机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服务,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好低保、恤孤、助残工作,推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健全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办好特殊教育,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教育需求。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开展学区化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深化全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示范实验区建设,创新内地与港澳及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模式,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培训、认证等合作,形成全方位的对外教育交流合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加快完成南沙中心医院二期后续工程、市妇儿中心南沙院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完善区域医疗联合体,加快医疗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能力。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区图书馆新馆、新区五馆一批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文体服务均等化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展现代滨海都市文化,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擦亮南沙特色文化、体育品牌。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建立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机制,优化社会服务管理。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为契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管控和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继续深化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推进平安南沙向纵深创建,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

此外,物价、统计、外事、港澳事务、侨务、打私、打假、对台、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和兵役、双拥、气象、人防、应急、三防、保密、档案、地方志等工作也要围绕中心工作,继续抓好落实,完成好各项任务。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密切与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民主协商,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认真开展七五普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建设法治政府。

提高政府效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公共服务,拓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严格绩效管理,严肃行政问责,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政令畅通。

坚持廉洁从政。积极推进政府和国企三重一大决策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大力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虚作为专项整治。公开财政资金使用等信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按照三个区分的要求,践行四种形态,探索实践容错机制,鼓励干事创业。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和腐败问题,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未来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党工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苦干,为努力打造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加快全面实现国家战略功能而奋斗!

 

 

 


名词解释:

1.无水港:无水的港口,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在无水港内设置有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督机构为客户通关提供服务。

2.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跨部门的口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申报一点接入、一次申报、多家联办、一点反馈、信息共享

3.互联网+易通关: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自助报关提前归类审价互动查验自助缴税智能保税等服务。

4.粤港跨境货栈:在南沙自贸试验区建立粤港陆空跨境联运中心,将香港空运货站货物收发点延伸至南沙。

5.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切实做到审批事项进驻落实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6.一照一码:将各部门分别核发企业设立登记证照,改由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7.一口受理:实施统一收件,内部流转,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证的企业设立登记模式。

8.三中心一体系: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9.“三高三快高快速通道:三高包括东部高速通道(京珠高速)、中部高速通道(南沙港快速路)、西部高速通道(东新高速),三快包括东部快速通道(东部干线)、中部快速通道(番禺大道南沙大道)、西部快速通道(新建景观大道及其延长线)。

10.一核四区:一核即明珠湾综合服务区;四区包括龙穴岛航运物流区、万顷沙新兴产业区、大岗装备制造与环保产业区、庆盛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区。

11.双环+九射:外环是由黄阁大道、环岛路、港前大道、沥心沙路(红莲路)和万环西路组成的中心区机动车交通环,内环是指由凤凰大道、进港大道、英东大道、港前大道组成的中心区公共交通环,九射是由东部快线、南沙大道、龙穴快速干线、黄榄干线顺番公路、番中公路、深中通道连接线、七号公路万环西路、灵新大道、沥心沙路等组成的九条放射线。

12.“五个一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一卡(社保卡)、一号(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一格(网格化服务管理)、一网(网上办事)、一窗(政务大厅)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13.双自: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4.一轴六区:一轴指贯穿南北、串联六区的科技创新发展轴,六区指庆盛创新创业基地、明珠湾综合服务基地、慧谷科研及孵化基地、珠江东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万顷沙科技产业基地、三民岛海洋科技产业基地等六区。

15.两地一检:是指加强与港澳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对经自贸试验区进口的符合“CEPA原产地认定标准的港澳产食品实施特殊监管政策。该模式以产地证明+符合性评估+风险监控为合格评定程序,即依托港澳特区政府出具的原产地、卫生证书和其他合格证明材料,加之检验检疫风险监控措施,辅以企业自主证明等手段,按照事中监管和事后追责的原则,创新建立“CEPA食品监管模式,实现了监管互认,两地一检

16.新区五馆是指南沙档案信息规划展览中心,包括国家档案馆、规划展览馆、城建档案馆、房地产档案馆、地方志馆。

17.三个区分:要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有法不依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

18.四种形态: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