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 26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 > 食品药品监管领域
来源:广州市南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日期:2025-03-28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食品抽检信息】
根据2025年度抽检计划,南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3月组织对全区范围内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监督抽检。共抽取362批次,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样品357批次,合格率为98.6%(具体产品抽检信息见附件)。
【风险分析】
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山药中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残留超标,可能是生产者未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施药或施药后未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造成。咪鲜胺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咪鲜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造成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如下:一、可能与个别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有关。二、可能与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有关。食品的菌落总数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菌落总数超标也意味着致病菌超标的机会增大,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的几率。
啶虫脒。啶虫脒超标可能是种植者配制农药浓度过高,施用农药次数过多或没有遵从安全间隔期规定,农药没有得到充分降解,仍残存于蔬菜及土壤中,导致农药残留超标。摄食少量农药轻微超标的蔬菜,不会引起农药中毒。长期摄食农药超标的蔬菜,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镉(以Cd计)。镉不合格可能是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环境中镉元素的富集。镉是最常见的金属污染元素之一,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蓄积性,长期大量摄入镉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肾和骨骼损伤等。
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吡唑醚菌酯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食安提醒】
关于山药消费的安全提示
山药,又名薯蓣、山芋,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材,因其口感甜糯、营养丰富,素有“平价人参”之美誉。然而,在享受山药美味的同时,也需注意消费安全。以下为您提供一些山药消费的安全提示:
一、选购技巧
一看外表:优质的山药表皮光滑细腻、色泽均匀,无明显的瑕疵或损伤。外表粗糙的山药可能存在水分流失或空心的问题,影响品质。
二掂重量:大小相近的山药,越重的通常越新鲜,所含水分也更多,口感更佳。
三不选:避免选择根须少、横切面呈铁锈色或表皮有黑斑的山药。根须的多少与山药的新鲜程度和口感有关,根须越多的山药口感越好,营养越丰富;横切面呈铁锈色的山药放置时间较长,水分和养分有所流失;表皮有黑斑的山药可能已经腐烂变质。
二、烹饪处理
山药削皮后会分泌黏液,这种黏液含有蛋白和薯蓣皂苷,与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瘙痒,严重时甚至红肿、刺痛。因此,在处理山药时,建议戴上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黏液。如果不慎沾到黏液,可用清水冲洗,并涂抹适量的醋,以缓解瘙痒感。另外,山药也可先放入沸水中煮两分钟,以降低致痒成分的活性。
三、储存方法
未加工的山药可存放在阴凉、通风、低温的地方。已切好的山药则需泡在清水中保存,或装入保鲜袋后放入冰箱冷冻室保鲜。
四、食用注意
适量食用:山药虽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也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用量控制在100克左右。
特殊人群需谨慎:高血糖人群和便秘者需适量食用山药,以免引发血糖异常升高或加重便秘症状。此外,山药的表皮与黏液内含有丰富的植物碱,部分过敏体质者食用后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因此过敏体质者应谨慎食用。孕妇食用山药也需谨慎,以防其中某些成分刺激子宫引发收缩。
五、警惕过度宣传
山药作为药食同源的食材,其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被广泛认可。然而,市场上也存在过度夸大山药功效的现象。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对于宣称具有神奇疗效的食品保持理性态度。如有健康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六、其他注意事项
1.消费者要多留意身体状况,一旦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就近就医,并保留可疑食物。
2.及时举报投诉,如发现违法违规经营食品行为,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45”。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