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南沙政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9-25】
关于印发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南沙政法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意见的通知
区人民政府:
现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南沙政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意见印送你们,请研究处理,并于12月1日前将研究处理情况书面反馈区人大常委会。
广州市南沙区人大常委会
2013年9月4日
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南沙政法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意见
按照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丁红都同志“积极发挥人大监督支持作用、加快推动南沙政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指示要求,结合2013年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专题报告”的工作安排,8月22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实地视察了南沙政法基地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政法基地)建设工地,听取了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讨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兆慈主持了该次视察活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植明、吴少辉,区政府副区长余若兰,区政协副主席、市规划局南沙分局副局长李刚,区法院院长吴翔、区检察院检察长张中剑以及区委政法委、市规划局南沙分局、区公安分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土地开发中心、区基建办和项目施工单位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视察活动。现将代表们视察政法基地建设情况和意见综合如下:
一、总体情况
政法基地选址于港前大道以东、虎门大桥以北,总用地面积156678m2,其中净用地127690 m2(首期用地为75190 m2),建筑规模63128m2,概算投资额3.8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政法委及司法局业务用房、法院审判用房、检察院业务技术用房、公安分局110联动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园区内部道路、广场、绿化)。政法基地业主单位为区政府办,代业主单位为区基建办,代建单位为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标段一)和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标段二),监理单位为广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和广州东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从预算执行情况看,自2007年立项至今,政法基地建设除2010年的年度预算执行率达到99.54%外,其余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均低于60%,其中2008年执行率为30.52%,2009年执行率为59.45%, 2011年执行率为31.23%,2012年执行率为18.58%,2013年目前的执行率为29.50%。(详见附件4南沙政法基地项目历年预算安排及支出情况表)。
从现场视察情况来看,项目于2010年9月开工至今,各分体项目的建设进度不一。(一)相对进度较快的有公安局110联动中心,去年6月主体结构封顶,目前已完成砌体工程和铝窗安装,正在进行电气管网布设、外墙砖铺贴等施工。法院审判用房2011年11月主体结构封顶,已完成砌体工程。由于装修、弱电等需求调整,代表视察期间处于停工状态。目前法院需求调整已完成,设计单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出图,近期可恢复施工。(二)进度一般的有检察院业务技术用房、政法委及司法局业务用房,由于建设用地去年底才交付,今年6月才开工建设。目前桩基施工已经完成,预计今年底封顶。另外今年5月,区检察院向区发改局提交了《涉密信息分级保护安全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提出要在后续优化调整工作中,协同做好“检察专网建设”及“检察机关涉密信息分级保护改造”两项工程,目前此报告仍处于审批之中。(三)进度较慢的是后勤服务中心综合楼,在2008年8月招标后,因用海报批至今未通过,后规划设计由四栋重新整合为一栋后勤综合大楼。调整后的规划、节能、卫生、施工图审查备案、质监等报建手续目前均已获批,待工程变更再次获批后即可开工建设。
按照工程进度预计,法院审判用房和公安分局110联动中心计划于2014年6月完工,检察院业务技术用房和政法委及司法局业务用房计划于2014年9月完工,后勤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如工程变更近期能够获批,则有望赶上2014年9月完工。项目总体计划争取在2014年9月底整体移交投入使用。
二、影响建设进度的原因
代表们在视察中均认为,政法基地项目预算资金执行率低、建设进度缓慢的原因是由于立项、初步设计、总平面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发生了多次调整,导致了工程变更;客观原因是地质情况复杂,用海审批手续受阻等。
(一)项目立项和初步设计发生调整。首先是项目立项调整。2007年5月,区发改局对政法基地项目进行了立项,其中,法院审判用房和检察院业务技术用房这两个子项的建设规模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核定;公安分局110联动中心(含办证中心)与后勤服务中心两个子项由于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其建设规模根据南沙区当时人口规模和各机关机构人员编制的标准进行审核。项目总建设规模为44581 m2,总投资为1.42亿元。该次立项审批没有考虑到基地内配套道路、园林绿化等室外公共配套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投资。项目立项后,公检法部门分别向上级对口单位作了汇报。根据市对口单位的意见,分别提出按照满足当前需要并预留一定发展空间的原则,适当超前核定有关建设规模的意见。为此,2008年3月区发改局对原项目立项建设内容、规模和投资等进行了调整,其中总建设规模从原来的44581 m2调整为63454 m2,投资总额从原来的1.42亿元调整为2.26亿元。调整的主要因素:一是按预留未来发展空间不超过30%的规模相应调增各子项目的建设规模;二是新增了政法委和司法局等部门的业务及办公用房建设内容,以满足公检法司等相关机构集中办公的需要;三是把原立项时未考虑的基地内配套道路、园林绿化等室外公共配套工程补充纳入该项目一并组织实施。其次是初步设计调整。2009年6月,区发改局对政法基地项目的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核定项目总建设规模为62759 m2,送财政评审的概算投资额为3.82亿元。但由于政法基地原规划布局涉及围填海用地,而用海手续迟迟未能获批,项目规划布局被迫进行调整。2010年3月,政法基地项目申请调整初步设计,区发改局批复同意该项目建设规模调整为63128 m2,送财政评审的概算投资额调整为3.86亿元。
(二)总平面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多次调整。2007年12月,政法基地项目取得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2008年9月,根据立项调整批复第一次申请调整规划,获总平面调整规划批复(增加建筑面积)。2009年5月,根据使用单位意见优化布局第二次申请调整规划,获总平面调整规划批复(建筑布局调整)。但由于原政法基地规划方案中,政法委、检察院业务用房规划位置位于水域范围内,需向海洋、珠委、港务、航道、水利等多个管辖部门报批。虽然区委区政府领导一直在积极出面协调,但始终没有获批,因而造成实际可用陆地面积无法满足建设需要。2009年11月,规划部门批复同意调整总平面规划,增加陆地面积,总用地面积由120352m2(其中现状水域范围约50158m2)调整为156678m2(其中现状水域范围约60650 m2)。根据总平面规划调整,2010年1月再次获得调整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2011年1月,政法基地又一次申请调整规划,将后勤服务中心四栋小单体合并为一栋后勤服务中心综合楼,2012年3月获得调整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
(三)地质结构复杂影响建设用地正常交付。政法基地项目濒临虎门水道,场地地质情况复杂,围海填土工程实施过程中,检察院、公安分局、政法委用房外侧均多次发生滑移,检察院、政法委等业务用房项目地块由于场地滑移无法回填至设计标高,土地开发中心于2011年12月开始再次实施二期填土工程,导致检察院和政法委等业务用房项目用地2012年11月才交付使用,由此对后续施工进度造成一定影响。
(四)后勤服务中心发生工程变更。后勤服务中心汇集了整个政法基地的消防水池、总供水供电以及会议室、餐厅、宿舍等,能否如期竣工将直接决定基地其他用房的正常投入使用。但后勤服务中心由于规划调整(用海报批未通过导致)从原设计的四栋(文化中心、食堂、值班用房、保安用房)合并为一栋,面积由8046㎡增至8978㎡,变更增加535万元,虽不超总概算,但必须履行相关工程变更报批手续。而工程变更报批材料刚于今年8月21日报管委会办公室,目前还没有走完程序,该工程至今也仍未开工。
三、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一)严格按预算执行,抓好年度投资计划的落实。政法基地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不理想,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中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预算法》及其他财政法规执行项目预算,按时序进度控制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公检法业务用房的标准和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项目概算,保证工程预算和执行的严肃性。
(二)从严控制工程变更,严禁再以增加或调整功能为由进行规划设计调整。为保证预算的执行,政法基地的相关使用单位要认真统筹使用需求,不能再以各种理由对使用功能和规划设计进行大的调整,以免工程变更走程序而拖延时间。同时各使用单位从现在起就要对内部的隔间和布局(尤其是各类特殊用房)从使用的角度及早进行过细的评估,能不动的尽可能不动,的确非动不可的务必在目前仍处于基建期间马上进行调整,以免大楼交付使用后发现问题再重新动土,造成浪费和不必要的翻工。
(三)加强统筹协调,着力加快关键环节推进。目前,后勤服务中心是制约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关键。各相关单位要统一认识,加强协调,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意识,全力打通瓶颈通道,切实加快办理后勤服务中心工程变更报批手续,全力以赴推进该项目建设,确保政法基地按期整体投入使用。
(四)切实落实责任,加强现场监管,加快施工进度。各相关单位要严格落实各自责任,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区基建办要安排专人进驻现场,跟踪督促工程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各环节连贯畅通,加快推进工程整体进度。
政法基地建设是我区推进依法治区和建设法治南沙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区树立良好政法形象、推进司法为民的重要窗口和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我区成立8年来,公检法司等部门一直都是租用霍英东基金会等的物业,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这与南沙新区的形象明显不符。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后,南沙新区开发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民商事等各类案件业务量大幅度上升,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保障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各相关单位要从加快推进南沙新区建设的大局出发,全力争取政法基地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