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志以图南——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携手暨南大学法学院“智囊团”
【发布日期:2024-12-16】
2024年12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与暨南大学法学院就携手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达成共识,双方以签订协议的方式拉开了在立法意见建议征集、立法调研,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深度合作的序幕。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宁,暨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郭宗杰现场见证签约仪式。
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国家、省、市设在国家级新区、广东最大自由贸易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着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收集国家立法意见建议,推动粤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要作用。暨南大学是国家知名“侨校”,广东法学强校,素来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其法学院是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及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以及SSCI等中英文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50多部。生源来自五洲四海,在港澳设有多个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面授点及境外实践教学基地,聘请港澳法律机构和法律院校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导师,每年港澳台侨学生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先后为海内外培养了8000余名高层次法律人才。
签约座谈会上,郭宗杰表示,将选派学院专家学者、优秀学生深入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交流学习,希望以本次签约合作为契机,加强校地合作,让暨大法学理论和人才优势与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优势结合起来,互促互补。将港澳台侨涉外法治研究落地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中来,增强理论研究的厚度和深度。陈宁书记强调,热烈欢迎暨大法学院加入成为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系单位。他表示南沙连接了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对外开放的门户,面临“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区情,故南沙的法治实践,特别是在推进粤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有很多最新最前沿的现实法律问题需要突破或变通,希望暨大法学院涉外法律研究团队和其培育的海内外优秀法律人才能为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联系点也将为学术研究贡献实践经验和鲜活素材,双方共同推动落实国家和地方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展鲲鹏之志,达鹏程万里。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