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一届人大八次会议隆重开幕(图)

【发布日期:2011-03-03】

      3月2日上午,南沙区一届人大八次会议开幕,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子基,广州市副市长、南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区委书记陈明德,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区委副书记、区长罗兆慈,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曾昭甜等领导,以及来自该区的140多名区人大代表出席了大会。

    南沙区区长罗兆慈代表南沙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68亿元,增长17.08%;工业总产值1419.13亿元,增长23.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7亿元,增长38.81%;源于南沙地区的税收总额达234.85亿元,增长48.9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29亿元,增长25.29%;进出口总额100.55亿美元,增长62.96%。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五年间,南沙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30%、41.4%、35.7%和64.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各区、县级市前列。预计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20万元。五年间,南沙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8.2亿元,推进市政道路、桥梁等城市配套建设项目152个,通车里程达213 公里,初步构建起畅通、快捷的道路骨干体系,南沙作为珠三角重要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凸显。

    2010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860.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61.17%,是2005年的27.7 倍,年均增长94.32 %。汽车整车和发动机项目相继投产并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年产值突破700亿元,已形成年产50万台发动机和年产36万辆整车、占地约4平方公里的南沙汽车工业园,被列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

 

南沙区区长罗兆慈代表南沙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去年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1.2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25万标箱,分别是2005年的3.53倍和6.04倍。南沙保税港区成为全国第5个、全省首个封关运作的保税港区,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0年南沙保税港区进出区货值193亿美元,保税业务进出区货值13.3亿美元。

    据悉,南沙完成了55个村(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惠及人口近11万。投入近4亿元完成了区内88个采石(泥)场的复绿工作。坚持绿道建设与生态环境、景观建设相结合,完成了120公里长的绿道建设,建成全省首条水上绿道。高标准推进青山绿地工程、林带林区建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2平方米。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编制完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环保竣工验收,切实督促重点企业降氮脱硝,大气和水环境持续保持优良。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从2006年的3.04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5500吨,下降幅度达81.9 %。预计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5.6 %,年均降幅为5.7 %。201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6%。

    南沙五年累计投入13亿元,通过创建教育强区、整合教育资源、实施奖教奖学、外引内培优秀教师、引进广州外国语学校等措施,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与2005年相比,上等级学校(幼儿园)从23所增加到44所,高级职称以上教师从177人增加到506人,优质高中学位从938个增加到2654个,在职教师年平均工资增加1.42倍。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南沙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要确保达到1000亿元。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临港经济中心以及广州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以国际化、低碳、智慧理念为引导的宜业宜居滨海新城建设初见成效。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

    加快推进《南沙粤港澳合作发展新区总体规划》及《广州南沙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政策措施在南沙先行先试,推动南沙与港澳在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休闲旅游、健康服务、航运物流、专业服务、文化创意及影视制作、绿色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新进展,使南沙成为促进港澳与内地间要素高效流动的平台。

    加快推进南沙粮食及通用码头、江海联运工程、集装箱码头三期和疏港铁路等重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和海港国际贸易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快龙穴岛临港商务区建设,完善港区配套服务设施。依托南沙港区,打造石化、塑料、钢铁、粮食等若干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围绕市确定的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数控、石油化工和精品钢等六大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布局,积极吸引跨国企业、央企和优秀民营企业落户南沙,培育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临港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在全市乃至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进一步推进核电装备产业园、珠江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横沥工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的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加快推进以南沙港为依托、以“低碳、智慧”发展为鲜明特色的南沙新城建设,努力打造珠江口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加快凤凰三桥等区内路桥建设,抓紧协调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西部沿海高速铁路、江中高速东延线、虎门二桥在南沙的建设,推动广州地铁四号线南延长线早日动工建设,努力打造珠江口交通枢纽。

    南沙将旅游业作为南沙的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进一步优化南沙旅游娱乐观光及购物设施的布局,重点发展滨海文化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和高端医疗旅游,培育邮轮、游艇等航海休闲旅游产业和医疗健康服务产业。进一步挖掘南沙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地理资源,大力拓展旅游景点、旅游商品和特色餐饮,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延长旅游消费产业链,增强消费型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大力发展水乡游、工业游、生态游、文化游,积极拓展自驾车旅游、亲水出海旅游、休闲体育旅游、会展商务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和旅游业态。积极引导和支持景点申报国家级景区,大型酒店申报国家星级酒店。鼓励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参与旅游开发。调动镇村的积极性,整合古民居、岭南水乡等元素,打造“名镇名村”,形成南沙新的水乡文化旅游景点。

    南沙区重点打造“一个中心三个片区”,即以蕉门河一河两岸为重点,建设商务、金融、文化和生活配套服务中心。南部片区,在完善提升十九涌东堤段渔人码头传统旅游购物餐饮网点的基础上,拓展十九涌西堤段的旅游商业带,并加快相应的道路配套建设,形成人流、车流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快完善湿地游览区二期建设,形成环湿地的南部大旅游商贸片区。东部片区,加强与霍英东基金会的合作,以天后宫、滨海泳场、上下横档岛、游艇会为依托,推进滨海公园星级酒店、海洋馆等项目建设,发展高端会所和旅游业。北部片区,依托亭角立交便捷的公路和高快速路网络,通过“三旧”改造,引入知名品牌项目,发展大型商贸、酒店和娱乐业,使其成为“广州一日游”的好去处。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孙雷在会上作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说明。会议通过了《区一届人大八次会议选举办法》。(南沙区新闻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