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强人大监督工作

【发布日期:2007-06-19】

        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多年来,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推动监督工作取得了不断进步,但还应看到监督工作仍是地方人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依法履行人大监督职责、努力加强人大监督工作,仍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面宽线长,内容广泛。目前,

人大监督力度不大、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监督的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因此,要提高人大监督效果,就要选择确定好监督重点。

  要选择党委关注的重大问题实施监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委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关系到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人大履行监督职责,应从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出发,积极推动党委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事实证明,围绕党委的重大决策实施监督,有利于把人大监督工作服务于党委的中心工作之中。

  要选择“一府两院”工作的薄弱环节实施监督。人大监督不仅受机制、手段的制约,而且受机构、人员的限制,不可能对“一府两院”进行实时监控式的检查监督,必须要有所选择。即选择“一府两院”已经做了,但仍然存在差距的事项;选择“一府两院”应该做,而尚未做的事项。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经济和社会发展快,“一府两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难免出现薄弱环节,这正是人大监督工作的着力点。

  要选择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监督。人大是代表人民

行使职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必须把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所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内容,依法对有关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改进监督方法,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方法和监督机制是保证监督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进一步

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应在法定范围内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法和监督机制。

  要由注重面上监督向点面监督相结合转变。人大监督例行的程序

是听取审议某一方面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审议意见或作出决议决定。这种监督方法往往不易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影响监督效果。如果在对整体性工作进行监督的基础上,再深入地研究一些薄弱环节,就容易发现问题,从而提高监督的针对性。

  要由一次性监督向连续性监督转变。对于政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和现实中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如果人大只限于一次性听听汇报,提提意见,并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需要长期抓、连续抓、反复抓,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要由注重监督过程向过程与结果双注重转变。人大是依法监督,

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注重监督的过程和程序的法定性是必要的,但体现人大监督成效的主要标志是监督内容和监督意见的落实。所以,人大监督必须既要注重监督过程,更要注重监督结果。

  推进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只有不断完善监督程序,规范监督行为,健全监督机制,才能保证监督的有效运行。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监督水平

  增强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履行好人大监督

职责、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不断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人大监督工作涉及一个地区政治、经济

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就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难以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因此,加强自身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使每一位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都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不断增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强代表人民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做好人大监督工作,需要人大代表和常

委会组成人员具备较高法律等知识水平。因此,要把加强对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履职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注意指导和督促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学习与人大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基本业务知识,并通过经常性地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来不断提高他们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大监督工作面临

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到实地了解情况,听取基层群众的反映,掌握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使人大监督有理有据,切合实际,更具科学性。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从组织上加强自身建设是人大常委会依

法行使好监督权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的要求,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龄结构,实现老、中、青各占一定比例,保证常委会工作的连续性;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结构,既要有熟悉党政工作的同志,又要有熟悉法律和人大工作的同志,还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使常委会的构成科学合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