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穴街道现有户籍人口约1873人,流动人口约20231人,规模以上企业92家。近年来,随着船舶制造与维修产业、海工装备产业、港口与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职工人数日益增加,用工形式日趋多样,也带来了矛盾争议的多发。龙穴司法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探索劳动纠纷化解“枫桥经验”新模式,着力打造“小社区大企业枫桥”龙穴样本,就近从快帮助职工群众依法维权,促进劳动纠纷调解在早期、化解在局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打好矛盾纠纷“预防牌”,开展“法治体检”服务。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发展壮大,我们内部经营遇到诸多法律问题,如今招聘的人员越来越多,员工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烈,之前签订的劳务合同引起了个别员工的不满,企业迫切需要完善劳务合同,以保障企业及员工的合法权益。”部分企业经营者向司法所工作人员袒露心声。针对上述情况,龙穴司法所多次走访辖区企业,调研企业经营情况、员工权益保障、劳动纠纷预防调处等方面问题,深入了解企业在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中关于司法服务方面的需求,有效帮助企业降低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同时,针对用工管理存在较多问题的企业进行梳理排查,逐一形成问题清单。
龙穴司法所充分发挥街道法律顾问、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联合广东丰信、广东诚挚等律师事务所定期到辖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精准法律服务。活动通过座谈的形式与企业经营者进行交流,为企业制定详细的“法治体检表”,帮助企业梳理可能面临的各类法律问题;重点讲解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合同管理、劳动用工、涉外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广使用“12348中国法律服务网”“羊城慧调解”等微信小程序,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法治体检’给我们企业‘把脉问诊’,找出经营管理‘痛点’、堵塞法律风险‘漏点’、打通依法维权‘堵点’,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提升公司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广州海新冷冻仓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送法进企业
二、打好矛盾纠纷“排查”牌,深化纠纷源头治理。
在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中发现辖区内部分鱼塘承包经营者反映经营权属存在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网格员及时通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知到司法所,司法所立即响应并会同街道部门就此事多次协调,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2023年以来,龙穴司法所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为契机,采取“调解+网格”“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融合模式,推动矛盾纠纷排查方式由“分散式”“点对点”向“集成化”“一体化”转型。重点以“小社区大企业”为依托,着力畅通“街道、村居、企业”三级脉络,建立“事前风险掌控—事中分类化解—事后抓本治源”的闭环流程,有效处置网格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邻里纠纷、情感纠纷等问题,快速介入企业、劳动者反映的劳资纠纷,最大限度将各类纠纷化解在基层。整合综治、司法、公安、民政、执法等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加大矛盾纠纷联合排查力度,共享信息、分类处置。
三、打好矛盾纠纷“化解牌”,凝聚多元化解“合力网”。
龙穴司法所积极推进“小社区大企业枫桥”实体化建设,在龙穴街商会成立纠纷调解室,并在企业管理人员、新南沙人中聘请一批有公信、懂法律的兼职人民调解员,同时发挥网格员、法律明白人、街道和村居法律顾问的作用共同参与调解,有力推动劳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调度,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各类风险隐患综合分析研判,及时处置、及时化解,确保矛盾纠纷随时发现、随时研判、随时分流、随时化解的闭环运作。
“以往企业员工发生矛盾,要么到派出所解决,要么直接到上级部门,造成矛盾升级,影响企业生产。如今,调解室就设在街道商会、公共法律服务站里,发现矛盾纠纷,立即启动调解程序。”龙穴司法所负责人表示: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置纠纷,可以让小矛盾不出街道就地快速、有效地解决,为企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这正是南沙区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中的真实写照,亦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口众多量身打造“小社区大企业枫桥”龙穴样本的缩影。
“小社区大企业枫桥”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座“连心桥”,是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高速路”。今后,龙穴街将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切实让劳动者安心工作,让企业专心经营,实现“小社区大企业枫桥”龙穴样本更大飞跃。
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