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广州南沙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揭牌成立,南沙发布《南沙区优化企业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优化企业服务16条”)。机构挂牌、政策发布……南沙正把企业作为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第一资源,以多重引擎强力赋能企业,与此同时,来自企业的科创基因也正在南沙奋力生长。
自2017年开始统计以来,南沙区人工智能、大数据入库企业数量已突破120家,其中包括小马智行、云从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 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执行秘书长蔡远尘表示。小马智行、云从科技均扎根南沙多年,从落地扎根到向上生长,离不开南沙开放先进的制度体系。
“南沙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示范推广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得益于其在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深厚基础以及相对广阔的土地开发空间。”蔡远尘进一步指出,“软硬结合”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趋势,南沙区正积极把握这一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以智能网联行业为例,近年来,南沙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建设,早在2018年,南沙即在全省发布了《广州市南沙区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试行)》;2021年4月,南沙区宣布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展自动驾驶多场景应用;2022年,南沙又发布了《南沙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施细则(试行)》,2023年,南沙推出《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鼓励自动驾驶示范运营。
同在2018年,小马智行也已在广州南沙开启Robotaxi试运营。五年间,随着自动驾驶政策不断推进,车内无安全员的小马智行“无人驾驶”车辆也已逐步融入南沙居民的日常生活。
除了开放的制度体系外,积极落实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帮助企业抢占先机,是科创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万顷沙镇,融捷能源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项目的迅速崛起正成为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脚。
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谢晔根对此深有感触,他提到,南沙区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实施的容缺受理和先行土地“交地即开工”等政策,极大地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新发布的政策显示,南沙区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前所未有。”从2022年10月打下第一根桩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便建成了集“智能”与“智造”于一体的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规划年产能将达35GWh。谢晔根还表示,南沙充足的人才和土地资源储备,将进一步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基于这样的信心,融捷股份已计划今年继续在南沙加大投资,谋划新的项目。
据介绍,南沙在服务企业落地建设方面,已推动20个项目提前开工,14个项目提前进入投产。如广丰五线项目2020年8月开工,历时20个月即投产;芯粤能项目提前3个月开工,历时18个月即启动试产;巨湾项目提前半年开工,历时14个月即投产;融捷项目仅历时12个月即投产。
不久前,南沙发布“优化企业服务16条”,政策推出后将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办理相关行政事务的成本。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产业数字化服务中心主任戴欣表示,该政策特别之处在于明确了工信部门作为统一的窗口来服务企业,“这是一种高效服务企业的方式,企业到了一个地方,需要打交道的政府部门很多,一个连接点受理的形式能解决企业在各方面办事不熟悉、费时费力的难题,例如工信部门对相关部门很熟悉,可以提前告诉企业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除此之外,自《南沙方案》公布以来,南沙着力打造首个国家级新区“四链”融合政策体系,出台了“探天九条”“独角兽黄金牧场九条”“强芯九条”“元宇宙九条”等措施,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经营发展,助力企业加速奔跑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
在相关政策的托举下,南沙科创企业“脱颖而出”。2023年,南沙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增长6.5倍,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达916家、增长20%,全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128家,高技术行业产值达249.5亿元,同比增长6.1%。
除了政策服务的托举,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南沙区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成立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纽带等举措,南沙区正努力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南沙区正加快建设一批优质科技产业承载空间。
在生物医药方面,南沙已形成广东医谷、珠江创新谷、生物谷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聚区。南沙复旦国际科创园已奠基,未来也将推动一批“复旦系”科创项目在南沙落地开花;南沙科创横沥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已于近期开园。还有广东医谷二期、中大药谷等平台项目也即将在南沙拔地而起,为南沙招引生物医药企业带来“强引力”。
在集成电路方面,南沙打造了1.97平方公里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园,完善南沙半导体产业生态。同时,南沙已引进培育奕行智能、南砂晶圆、芯粤能、芯聚能、大族半导体、晶科电子等一批头部企业,南沙半导体产业正“芯芯”向荣。
戴欣认为,借鉴东莞松山湖,南沙还可以基于自身定位和优势,建设产业科技创新孵化和转化基地,特别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可以在这里建设大学成果转化的共享园区和基地,面向国内外更多高校研究机构来试行。
此外,南沙区还通过“一金一池”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是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出资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委托广州南沙科金控股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广州南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科创母基金通过公开方式遴选市场化专业机构合作设立子基金,放大财政资金杠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企业。通过与优质社会资本强强联手,科创母基金抢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将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管理示范样板,探索高效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南沙模式,推动南沙高质量发展。
目前,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已撬动179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区内优质科创企业。这些资金如同“金融活水”般滋润着南沙区的科技创新生态,为科创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由众多企业构成,其核心在于企业家及每位参与者的贡献。当前,南沙正步入把握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让企业家们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