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公安港湾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群众满意”工作目标,做实做优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精准警务,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推动派出所向主防职能回归,以工作实效助力南沙湾先行启动区块建设。
2024年上半年,港湾派出所总警情同比下降15%,110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21.4%;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4.9%,破案率同比上升47%;行政案件查结率同比上升33.86%。
一、下好党建工作“先手棋”,深化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不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实做细政治建警、党建引领、能力培养各项措施,推动支部引领效能、队伍专业素养、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深化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1.聚焦政治建警,夯实思想根基。坚持把政治建警摆在首位,以创建“红旗党支部”为载体,认真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制定并完成每月政治工作清单,不断创新政治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全覆盖强化学习,不断夯实忠诚根基,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基层治理全过程。
2.突出党建引领,形成治理合力。积极开展党建业务“双融合双促进”活动,从“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角度出发,开展结对共建,打造党建业务融合“示范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同时,以党建为纽带,立足“出租屋楼栋长”“法制副校长”“社区‘两委’班子”等职责,组织党员民警深入社区与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掌握社情民意,整合社区资源,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3.围绕能力素质,打造过硬警队。以锻造一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安队伍为目标,聚焦队伍建设与能力培养,紧盯为民服务薄弱环节,以接处警、受立案、群众工作等与群众接触多、受关注度高的警务工作为重点,常态化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岗位练兵等活动,切实提升民辅警警务实战技能,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为警务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打好矛盾化解“组合拳”,实现源头管控、前端化解、实质解纠、后期跟踪
1. 聚焦新质公安战斗力,以“派出所任务和目标管理平台”为支撑点,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全周期闭环调处。推动和发挥新质公安战斗力,聚焦科技兴警,自主研发“派出所任务和目标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及时将待跟进的矛盾纠纷线索以工作指令的形式流转至责任民警进行跟办,并由分管领导对民警反馈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做到工作指令“有分派、有签收、有落实、有反馈、有监督”,持续性提升苗头性风险隐患化解效率。同时,通过持续录入数据,在系统上实现对警情及案件的分析研判,锁定警情、投诉或举报等事项背后的矛盾纠纷、重大风险隐患,有效支撑派出所妥处警情、动态管控、提前化解、主动防范和及时打击。
2.聚焦专业队伍专业攻坚,以“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团队”为发力点,推动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本着“调解人才是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要素”的理念,在分局危机谈判团队的基础上,选取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组建一支专业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团队,负责跟进辖内的危机事件谈判、复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未成年人保护等若干事宜,做到“一事一策一专班”。在解放更多警力回归警务工作的同时,让基层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目前,该团队共有5名成员,团队成立以来,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84起,处置危机事件7起,切实有效推动矛盾纠纷闭环跟踪化解、源头化解,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三、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注重构建多元联动协同治理体系,向内联动村企民,向外协同党政警,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力量支撑。
1.以落实落细基层基础工作为着手点,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深入推进派出所标准化建设,将警务室提档升级作为一大中心工作来推动,建设“南沙社区中心警务室”“蒲州社区中心警务室”并实体化运作,推动社区警力下沉,实现社区民警专职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窗通办”“两防一提升”等专项工作,及时对群众政务服务事项、“12345”热线工单、12389群众举报投诉、信访件等进行跟进办理,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在常态化开展社会面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成立“反诈工作专班”,专职开展电话劝阻、上门劝阻、反诈宣传等工作,累计成功拦截涉诈资金24.4万余元,中级预警见面成功率达98.2%,紧急、高危预警见面成功率为100%,有效压减辖区诈骗类案件警情,坚决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2.以建设警政村企民联防联动机制为切入点,实现多元联动协同。着眼于社区管理,分级分类建立警村企民沟通联系微信群160余个,覆盖辖内村居、企事业单位、大型厂企、物业小区、旅馆业、出租屋、寄递物流、商超百货等各类群体,在利用微信群进行线上实时宣传和警示提醒的同时,积极收集群众举报的违法犯罪线索和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促使群众对公安工作更有信心、更放心,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度和满意度。同时,立足于公安工作职责,推动搭建由派出所、街道综治、行政执法、网格、民政、妇联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沟通调处平台和衔接机制,做深做细教育引导、疏导化解、源头管控等工作,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和处置合力。近年来,派出所联合多部门化解不稳定因素20余起,有力确保了辖区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3.以“护湾平安使者”群防群治队伍为发力点,做到“借力于民,服务于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运行机制,推动创建由派出所、村居、小区物业、厂企最小应急单元等力量共同参与的“护湾平安使者”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实时联动机制,共同开展社区巡逻走访、邻里守望、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增强对辖区治安的感知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物色并发动13名村居干部、热心群众、退休党员、退休职工等人员,成立“护湾平安使者调解委员会”,参与到邻里纠纷矛盾等调处工作中,提升矛盾纠纷响应率、化解率。目前,“护湾平安使者”群防群治队伍可直接调动参与社会面巡防力量已达130余人,可支持群防群治工作力量已超1200人。队伍成立以来,已累计出动力量1905人次,开展巡防336场次;协助派出所找回迷失人员9名;提供违法犯罪线索20余条。“护湾平安使者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各类纠纷46起,真正做到“借力于民、服务于民”,为守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积极有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