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南沙区发展和改革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5331471579R/2025-00013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南沙区发展和改革局 成文日期: 2025-03-03
名称: 南沙放宽市场准入改革亮成效,面向世界
新领域新业态开启新征程!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3-0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南沙放宽市场准入改革亮成效,面向世界
新领域新业态开启新征程!

发布日期:2025-03-03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确立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我国新时期改革战略,通过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为新业态新领域注入强劲动力。去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南沙意见》),南沙成为市场准入改革的“明星”试验场。南沙,正以拉弓满弦之势态,谱写着粤港澳大湾区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的乐章,走出南沙实践的特色发展路径。

  在变局中开新局,浪起潮涌,南沙以奋进之资开顶风船。

  全空间无人体系打造新天地。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标准与应用场景建设是国家特别给予南沙的一项重磅任务和重大利好。在压力和机遇面前,南沙迎难而上,缔造出一番新场景。以明珠湾起步区33平方公里的水面、路面、空域、地下空间全域,打造全国首个商业化运行的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基础平台建设快马加鞭,运营管控平台、首个行政区电力巡检无人机调控中心及覆盖行政区全域的无人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落地,常态化运行2000多条航线。在全国率先开展自动驾驶示范运营,本地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而在无人船领域,居民现在可通过无人船场景体验基地,抢先体验无人船夜游。

  “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展现风采。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企业跨境投融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咨询、投资促进、金融财税、风险防范、争议解决等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创新设立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南沙快线”,实现省发展改革和商务部门境外投资备案政务“一口咨询”,辅导企业申请备案时效提高三分之一以上。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走出去基地已为447家企业提供解答境外投资相关咨询2099次,协助全省132家企业完成165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

  生物医药迎来新突破。率先在细胞移植治疗技术领域探索创新,目前已形成管理办法,项目前期筛选紧锣密鼓开展中,建立细胞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负责相关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制定,将在全国率先开展规范化细胞治疗技术。如今,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已成为治疗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手段。1月5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院区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中心正式启用,借助政策的红利,南沙将依托中心为众多面临复杂、难治性血液疾病挑战的患者点亮生命之舟,引领他们驶向健康的彼岸。

  服务贸易迈向新台阶。广东自贸试验区首单高低硫保税燃料油混兑业务顺利在南沙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南沙航运枢纽能级,推动打造南沙粤港澳大湾区保税油供应基地。“在海关和商务等部门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首单高低硫燃料油混兑业务,这是一次行业创新的有益尝试。”华南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保税油混兑政策大大加强了我司的市场竞争力,我们有信心做大做强保税船供业务。”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在南沙从业、已在港澳参保的港澳居民,可免于在南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并实现港澳居民参保缴费服务全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湾区社保综合一站式服务平台也已经正式启动,通过着力打造港澳社保跨境服务通办模式,提高港澳居民在南沙的社会保障措施跨境可携性,推动粤港澳三地社会保障事业深层次融合发展。

  邮轮产业迸发新活力。继去年正式开港开航后,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目前已实现常态化开航,相关口岸纳入144小时过境免签及15天免签入境口岸。南沙客运港自免签政策实施以来入境外籍旅客同比增长140%,开发邮轮“静态游”+“海上游”新业态模式。作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邮轮产业将开创南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形成跨境旅游热潮。

  跨境数据流动构建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数据合作是契合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国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内在需求。南沙深化(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建设,进一步促进大湾区数据双向流通。以高校为例,通过打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的国际互联网绿色通道,南沙已实现为众多学子营造趋同港澳的国际互联网访问环境,高校间科研资料、学术资源及AI基础设施资源可高效协同共享,搭建出一条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合规快车道。

  ——逐梦湾区,开创先进技术新征途新篇章

  让先进技术点石成金是南沙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基石。

  如何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国家发改委给南沙以“点题”促“破题”,提出了优化先进技术应用市场环境这个大命题。

  从无到有,从零到一,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映入眼帘。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已启动运作,并与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粤港澳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一体化建设(以下简称“国先中心”),将统筹协同大湾区“9+2”城市的产业体系、创新资源、资本要素、应用场景、制度政策等,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徐善长出席了国先中心启动大会并在致辞指出,国先中心的设立,是立足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徐会长对于国先中心的建设,强调必须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跨产业体系和科研体系的创新资源高效整合,以市场化手段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和数据等创新要素汇聚转化。加快推进海洋科学、特色种业、全空间无人体系等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一批新质生产力的带动力量。建立顶格调度推进机制,国家层面也准备尽快成立国先中心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当前的国际竞争是科技创新话语权的竞争。在基础理论创新短期内难以有进一步突破当下,我们需要更加精准、更加精细、技术更加集成的科技创新,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推出更加强大、更有效率和竞争力的体系,才能在全球赢得战略相持的胜利。在此背景下,国家布局在南沙设立国先中心,则是希望国先中心化为“马良神笔”,画出湾区传奇画卷。

  细化功能定位顶层设计,构建中心“1538”功能体系。逐步明晰国先中心“1”个产业体系创新枢纽性平台核心定位,重点打造标准共建、技术和场景赋能、国际技术引育、多元化投资、产业人才孵化等“5”大创新功能,围绕深海、全空间无人体系、种业3大先导体系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8个重点领域,体系化推动产业升级。

  创新单元协同推动战略,打造“国先中心总牵引+重点平台多领域支撑”雁阵。2024年12月6日举办深海大会,与中国船舶集团达成大湾区深海产业战略合作发展共识,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深海分中心”,以“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聚焦深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与应用场景开放;与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共建“大湾区双碳服务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及转化;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共建“大湾区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全空间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技术研究,推动研究成果在大湾区落地见效;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共建“大湾区深海体系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海洋相关领域技术研发、技术供给、成果转化,参与产业体系建设和场景共建。此外,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复旦大学、深圳天使母基金、智立千仞等签约,打造国际技术引育应用、投资转化的生态圈;推动海洋油气勘探服务企业南油集团、国内首家商业深海机器人企业深海智人等一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场景赋能产业科技融合创新,搭建“双推双找”应用场景新模式。应用场景是2024年的发展“热词”,应用场景的开放意味着资本和科技等要素的流动和有机融合。依托场景创新中心,南沙面向大湾区收集、挖掘应用场景,编制发布场景机会和能力供给清单,建设场景资源库,已陆续举办了9场全省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活动,发布约140项先进技术“双推双找”场景对接成果,推动50余项先进技术成果在大湾区落地应用。场景创新中心逐渐成为链接资源要素的重要枢纽,支持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激发区域创新创业和民间资本活力,引领大湾区新兴产业汇聚、体系升级,有利于形成“研发制造-场景示范应用-产业化推广”的良性循环。

  南沙将大展湾区“向心力”,竭尽全力打造多方参与、具有极强市场整合能力和重大需求快速对接响应能力的国家级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的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示范地。

  ——扬帆深蓝,筑梦海洋科技新航向新纪元

  2024年11月17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梦想”号入列新闻,凭借其里程碑式的科技创新与在深海领域的深远影响,毫无争议地成功闪耀入选2024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之列,成为年度科技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镌刻在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史册上。

  国之重器筑梦启航,“梦想”号坐拥全球首台兼具油气勘探和岩心钻取功能的液压举升钻机,可满足大洋钻探取心和深海资源勘探等海洋科研的严苛探索挑战,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将携手全球科学家助力实现“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的科学梦想。

  “梦想”号的入列,彰显了我国海洋科技实力的飞跃,将为南沙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提供支持,对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的贺信

  值此“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之际,向各参研参建单位和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

  “梦想”号海试成功并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你们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人员的自信自强和使命担当。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用好这一重大科技装置,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曾经,南沙的港口撑起了对外开放和贸易的一片天。化水为“财”,南沙紧紧把握资源禀赋优势,向海图强,积极承担国家战略任务,抢占世界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

  大院大所扎根盛放。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即广州海洋实验室)建设的崂山实验室广州研究院揭牌运营,谋划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创新基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南沙汇聚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逐步形成“1+2+N” 海洋科创平台体系。

  思维碰撞浪花四起,2024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的海洋科学与海洋产业分论坛在南沙成功举办,6位院士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二十余家有关单位、科研院所、高校代表及海洋领域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参会,高素质人才在南沙荟聚一堂。

  锚定“海洋中心”发展定位,南沙与市场共享“蓝色机遇”。

  深耕企业硕果累累。首台全国产、亚洲最大功率履带自行进式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成功完成首个海上风电后埋缆施工作业,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深海工作级机器人及海洋智能装备研发与制造的南沙本土高新技术企业,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该领域由进口产品垄断的市场格局。企业负责人表示,“深海智人以突破深海技术瓶颈为己任,致力于推动全球海洋工业的转型升级。”

  湾区潮涌,扬帆而起,南沙正全面加速释放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10亿元的海洋科技投资基金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种子基金,支持海洋经济稳步前行。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海星7000”、“探索6000”水下机器人在南海完成示范应用任务。“瞭越”号综合科考船圆满完成5次海试任务,国内首套20kW海洋温差能发电原型装置海试成功,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科考和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启航未来,书写特色金融新时代新辉煌

  绿色低碳变成全球共识,全球气候治理和碳中和碳达峰进入主流和快车道,气候投融资在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沙作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已然站在绿色金融的风口,乘风而起。

  通过整合与集聚各领域优势资源,南沙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中心,出台《广州南沙新区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若干措施》,作为全国首份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的专项政策正式对外印发实施。除此之外,全国首套“穗港澳”气候投融资地方标准——《企业(项目)融资气候友好评价规范》应运而生,深入推进港澳规则衔接,为粤港澳标准互认探索了新路径。

  南沙正在积极营造优质气候金融生态圈,打造世界级的绿色金融南沙发展示范样本。

  依托试点建设,南沙不断加固打造成为国际气候金融中心的“基底”,成功上线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聚焦氢能、储能、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目前,该平台已征集入库项目及企业超570个,总投资需求超过1500亿元。打造全国首栋气候投融资运营载体明珠湾气候金融中心,组织开展“气候投融资研讨会”“国际气候投融荟”等品牌活动。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IP持续发挥影响力,在2024年大会上揭牌粤港澳大湾区气候金融服务驿站,大力鼓励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真金白银才是硬实力,南沙切实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活水”,联合工农中建国有银行发布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成功推动南沙融资租赁企业广东能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及广州越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公开发行两个“全国首单”共计13亿元的绿色债券,向全国高调展示南沙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

  通过探索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南沙逐渐形成了以规划为引领、机制体制建设同步、人才加速汇集、跨区域合作推陈出新的试点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新模式。

  ——结语

  奔腾入海的大湾区之水,见证了一颗耀眼的明珠在珠江入海口冉冉升起。发展出题目,改革作文章,南沙肩负着国家和时代的新使命,踏上不断优化市场准入新领域新业态的新征程,将怀揣再创新局的锐气和勇气,矢志先行示范,向湾区、向世界展现新时代南沙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和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