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南沙无人驾驶汽车产业
打造人工智能城市新名片
致公党南沙区支部
区政协委员 袁 峰
城市名片是城市形象和气质的最佳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特质和关键词。比如,深圳的城市名片是“创新”,杭州的城市名片是“互联网”,香港的城市名片是“优秀、高效的专业服务”。城市名片不仅可树立城市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同时也在扩大招商引资、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南沙被赋予科技创新承载区的重要功能,正着力打造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而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南沙未来发展的聚焦点和爆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分为无人驾驶汽车、图像语音等模式识别及智能机器人三大部分,其中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占人工智能全部产业规模的30%左右。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Statista的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未来10年将以年均增长率超过50%的速度增长。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落地将深刻的改变未来的出行及交通管理,不仅能够像互联网技术一样创造一系列新形态的商业模式,从而引领相关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还有望能够解决目前城市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包括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加快发展南沙无人驾驶汽车产业,有助于打造南沙人工智能城市的形象,形成具有创新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一、我国无人驾驶发展的现状
(一)竞争激烈。我国无人驾驶产业还没有形成类似美国谷歌、特斯拉等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的寡头,国内仍处于“群雄割据”的阶段,在无人驾驶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竞争都异常激烈。上海、重庆、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均已开展无人驾驶汽车试点测试工作,上汽集团、北汽集团、一汽集团、比亚迪等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争先布局,百度科技、景驰科技、星行科技、智加科技等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技术领域你追我赶。
(二)人才缺乏。无人驾驶汽车产业专业人才稀缺,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国内无人驾驶汽车产业人才供给不到17万人,2020年无人驾驶领域人才需求达85万人,2025年需求将达到120万人,供需缺口可能高达100万人。
(三)法律空白。无人驾驶车辆上路导致了交通事故,事故责任主体是车主、软件系统还是厂家?目前法律尚待健全完善,以免除无人驾驶汽车的后顾之忧。
二、南沙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无人驾驶汽车产业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南沙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南沙已集聚了17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根基初具规模。
(一)在政策引导方面。南沙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指导意见、数据资源及应用场景开放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从资金扶持、开展应用示范项目及开放应用场景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最优的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环境。
(二)在应用示范方面。南沙区作为广州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的一部分,开放了全广州最长里程的(10条共16.6公里)道路作为自动驾驶测试为主的开放测试道路,并启动了南沙国家级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示范区项目建设。
(三)在研发力量方面。南沙搭建了广州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广州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云从人工智能视觉图像创新中心等四大产业研发平台,为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多种智力支持。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工艺装备技术服务平台,可为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电动化的技术支持。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在车路协同、计算机视觉、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已积累较好的研究基础,可以为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车路协同及网联化的技术支持。恒大、广汽等企业的落户,配套相关技术研发机构的支撑也不断完善和充实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
(四)在成果转化方面。小马智行作为无人驾驶“独角兽”企业已在南沙落户;广汽丰田第三生产线已正式投产,正加快建设第四生产线,预计建成后产能将达到80万辆/年;恒大投资1600亿元在南沙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基地、电机研发生产基地三大基地。上述政策、科研、成果转化等基础,为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在南沙集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三、相关建议
南沙的无人驾驶汽车产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坚定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的信念决心,在外部要把握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处在快速增长阶段的发展机遇,在内部要营造有利于促进无人驾驶汽车产业要素积聚的发展环境,让无人驾驶汽车产业成为南沙人工智能的城市新名片。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布局。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建议由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开展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研究,制定区内该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成立由区委或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南沙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和督促相关计划方案的落实推进。以区内人工智能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内的相关科学研究机构为智力支撑,以小马智行等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应用平台,以丰田、恒大等汽车企业为制造载体,合理统筹无人驾驶研发、生产、应用资源,实现产业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
(二)重点培育,靶向招商拓展。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车辆定位和车辆控制两大关键技术,开展上下游产业靶向招商,研究制定专项招商政策,集聚一批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无人驾驶硬件设备龙头企业,落户一批算法集成、车辆控制、汽车通讯、车辆运营等无人驾驶汽车软件服务领军企业,建设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园,争取在南沙打造全国首个无人驾驶汽车产业供应链闭环。
(三)倾斜政策,引导人才集聚。积聚一批无人驾驶汽车产业人才。创新人才引进和发展模式,结合区内无人驾驶汽车相关企业技术和管理岗位需求,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和攻坚环节,瞄准谷歌、特斯拉等全球顶尖无人驾驶企业,引进一批高精尖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管理人才,对于产业发展有决定性推动作用的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管理团队,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人才引进政策倾斜。
(四)强化应用,完善基础扶持。加强自动驾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早实现无人驾驶的落地。其一,借助目前已有的无人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条件,积极参与广州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工作,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车路协同技术应用,试行车辆自动化和道路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测试模式,通过在自动驾驶测试线路两端的灯柱、树木、消防栓、公交站等路侧载体部署感知通信基站,实现车与路、车与车之间信息的双向互联互动,推动全线交通路况的实时管控和即时反馈,大幅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提升道路智能化测试管理水平。其二,强化通讯保障,在灵山岛尖等已划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区域,适度超前布局5G基站,提升5G基站密度,同时加快区内其他区域的5G基站布局,为将来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提供必要通讯条件。其三,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在原有的测试路线的基础上,以建设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为契机,由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建一个半开放式自动驾驶测试区基地,同时聚合南沙区内包括小马智行、广汽丰田、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在内的涉及包括整车、自动驾驶及零配件技术研发、生产及测评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资源,将该测试区打造为国家级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
(五)优先发展,搭建平台运用。创造自动驾驶技术市场化运作的有利环境。与客运领域相比,货运领域无需考虑驾驶舒适性问题,因此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在物流行业率先实现市场化。建议发挥南沙龙穴岛人员稀少、货运功能突出的特有优势,争取广州市将凫洲大桥至南沙港区的道路列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路段,加设相关感应和通讯基础设施,鼓励港口集装箱拖车、物流企业与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对拖车进行自动驾驶改造,提升自动驾驶研发企业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