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第三届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提案征集
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南沙区属医院服务能力
发布日期:2020-08-04 05:28:00    来源:   【字体:  

多措并举
持续提升南沙区属医院服务能力

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九三学社南沙委员会

 

南沙区成立后,原有的镇、街医院大多改制为区属医院。区委、区政府加大对各区属医院的建设和改造,区属医院条件和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改善,在南沙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中承担着主要工作任务,也做出了很多成绩。特别是今年抗击新冠肺炎战斗中,我区医务工作者表现出色,他们为了控制疫情义无反顾冲在最前线,为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区属医院起点低、基础薄,跟周边同级别区级医院相比,在医院发展规模、技术水平、设备条件、储备能力、管理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南沙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很不相称,应该多措并举,推动南沙区属医院做大做强。

一、区属医院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人才梯队建设落后

南沙区有常住人口73万,居住人口约100万。区属医院医务人员配置不足、高级职称人才缺乏、初中级人才服务能力不高。高级技术医务人员大多是在较早前从外地引进,年龄偏大,引进我区后接受再教育机会明显减少。近10多年来招收新毕业医生明显减少,有的医院几乎没有招收过新毕业学生,有的招收送去完成规范培训后,又不来我区工作。区医疗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不遗余力加强人才招聘,但效果不尽人意。早年参加工作的医生大部分工作后未经过规范化的专业培训、进修。各区属医院领导想尽办法,依然不能摆脱进人难这个难题。护理队伍人员也很短缺、护士队伍不稳定,这也是造成护理质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究其原因不外乎:1.我区区属医院都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医院财政收入主要靠医疗业务获得,由于单位竞争力低,工作待遇没有保障。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相对周边同级医院个人收入明显偏低。2.由于我区区属医院规模较小,平台较低,社会认同度低,职工受尊重度低。人才都尽力向大型医院或条件好的周边医院转移,以致我区医务人员短缺。遇到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区属医院应对能力有限。3.随着南沙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区属医院工作量逐步增大,医院编制一直没有增加。为了完成各项医疗保健工作任务,医院只能降低用人标准,招收编外员工。而编外职工收入更低,甚至不如民营企业员工的待遇,他们普遍没有归属感,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4.由于医院财政困难,只能压缩用人,派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困难,派不出更多的人员系统学习、进修。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恶性循环。

(二)医院发展规模弱小、服务能力低

南沙区属医院都是原番禺区镇、街医院基础上改造来的。尽管南沙成立新区15年来,加大对区属医院建设,但区属医院发展规模弱小,总体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区属医院学科(特别是重点专科)建设不完善,医疗业务用房严重不足,且医用房屋结构很不规范。区级医院的医疗检查、治疗设备陈旧落后,先进医疗技术的推广情况不如人意。人才短缺,以致其技术水平偏低。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则越来越多,患者对基层不够信任,存在向大医院的趋高心理。三级医疗网络(医联体)有架构,但功能不完善。区专科医院建设不够强大,区属医院转诊到区属专科医院的危重、疑难病人,大部分区专科医院也不能解决,还需要再转诊到广州三甲专科医院去诊治。双向转诊主动权大部分由大型医疗机构掌握,病人转上不转下的习惯等情况没有大的改变。部分原住居民因习惯性对番禺区的依赖,稍大点的疾病就去番禺区诊治。

(三)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

近期受新冠肺炎的影响,虽然全区众志成城,但从专业能力上暴露出区属医院应对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不难看出我区各区属医院的传染病防控、感染医学学科建设落后,事件发生后几乎难以独立应对,许多医院都是在事件发生后临时抽调不是本专业的医务人员,组建疫情学科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应对显得很困难。我区尚未建立传染病医院,甚至辖区内医院没有设立传染病专科。遇到传染病流行,难以做到集中隔离收治。医疗用房严重不足,房屋设计和流程落后,不合符疫情隔离要求,防护隔离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医疗检验、检查设备落后,部分抢救设备陈旧,呼吸性传染病运输、转诊工具缺乏等,不利于传染病扩散的控制,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四)医疗技术和管理落后

区属医院因为先天不足(基础薄弱、起步晚),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虽然我区近年来也引进了一些高级人才,但由于医院综合水平低,配套条件和设备不够,初、中级技术人员素质跟不上,平台不高,高级人员专业技术难以得到施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区属医院的管理队伍大部分由本院医务人员选拔出来的,很多管理干部出身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虽然这些人员懂得医学知识,但对医疗管理不一定很专业。当上管理干部后因为工作任务重,难有时间接受专门的医院管理培训和学习。区属医院在管理上比较落后,各医院间定位不清,为了生存,各自为政,盲目建设,结果因能力不足,效果甚微,造成资源浪费。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区属医院功能定位和特色专科建设

目前南沙区应该对区属医院功能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确定每个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根据目标重点发展本院特色专科,在本区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也避免在本区形成不良竞争,造成医疗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我们认为,区属医院首先要加大几大专科医院发展力度,即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和传染病、精神病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这些医院承载着大部分政府卫生健康职能和法律法规的工作落实,承担着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功能。要按国家标准,优先重点建设。其次,认真开展调研,发现和挖掘各医院的优势医疗专科,确定为区重点专科,加大力度重点扶持,形成品牌。重点专科建成后,要在这领域承担全区急危重病人的收治和会诊抢救工作。其三,每个区属医院都承担着一个镇街的医疗保健工作任务,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必不可少,要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化;加强应对急诊医学的熟练掌握;加强应对传染病、流行病的能力,对有条件的医院,成立传染科病房,打造一批特色医院、特色专科、特色服务,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二)加强区属医院人才梯队建设

医学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科学,医学人才梯队建设是医院工作重中之重,要把人才梯队建设放在医院建设的第一位。我们区属医院各级医学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不足。各医院根据本院实际和专科建设做好各级别的人才引进、制定招聘计划,既要有高级人才的引进,又要有初、中级人才招聘和培养。以前较多的注重高级人才的引进,其实初、中级人才培养对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尤为重要,因为医院的大量工作任务是由初、中级人员完成,他们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我区区属医院管理人才建设,要把管理型人才与医疗临床人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进行引进和培养。根据我区区属医院人才梯队建设落后的原因分析,建议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医院要为医学人才搭好工作平台,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实行多劳多得、优医多得,对编外人员实行同工同酬。只有解决了医疗人才的工作平台和待遇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我区人才梯队建设的落后状态。同时解决好医务人员家庭就业、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问题,以及提供青年医务人员住房保障、做好职称晋升,培养好人才队伍。

(三)加强对区属医院财政投入

近几年区委、区政府明显加大了对各区属医院的医疗设备投入力度,各医院的医疗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按高质量医疗技术水平要求,我区区属医院的医疗用房、医疗设备还远远跟不上现代医疗的需求。说到底,医学水平的高低实际上就是人才与医疗设备的高低。医疗技术的提高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加强医疗设备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明显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各医疗机构要根据自身发展规划需要,认真做好医院学科建设计划,主管部门核定,由区政府财政支持完成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购置、建设。医疗设备的购置和建设必须与医院专科发展相对应,避免重复建设和财政浪费。

根据我区区属医院发展现状,短期内靠自身力量很难改变医院的现状。我区区属医院大都是非赢利性公立医院,但实际上公立医院必须赢利,否则按现在的财政拨款,医院无法正常运转。希望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只需集中精力投身于医疗健康工作中,不要过多考虑医院的生存和个人的经济来源,这就需要依靠政府大力支持。在专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医院硬件设备和医务人员待遇上,区政府要给予政策、财政和管理上的扶持,落实对区属医院医务人员按公益一类事业人员财政拨款,通过相同的财政拨付,对编外医务人员实行同工同酬。完善北部三镇医院管理体制,统一各区属医院财政政策扶持。

(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国家的重要职能和任务,是当前亟需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往往会超出医院抢救承受能力,如果医院事先没有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必然会顾此失彼,应接不暇。

区属医疗机构要针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各类中毒事件、工业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各类恐怖事件,制订切实可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根据本地区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各种紧急措施及抢救预案。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向各执行任务单位发出的号令,准备好行动的要求、人员、装备数量及编组方式等,各种保障活动必须在上级统一指挥下协调进行,形成联防联治机制。预案要全面、突出重点,要方便实用、便于操作。

全区医疗机构要加强应急教育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务人员常常是最先了解并在一线参与抢救的人员。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不明原因疾病或中毒事件,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思想,对控制灾害蔓延,减少灾害损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事件早期处置的好坏,常常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定期进行应急处置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医院要加强应急演练,只有在反复演练中才能确保预案在启动时顺利实施,也只有通过模拟训练才能更好提高应急队伍的水平。同时建议在我区辖区范围内选定12家医院建立传染科病房,应对经常发生的传染病集中收治,防止疫情扩散,做到有备无患。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应急机制的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意外性,较难预测,有的甚至不可预测。要总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同时要研究国内外已发生的重大意外事故的抢救成功经验,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经验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政府各部门要对区属医疗机构大力支持,在人力、物力、财政和宣传等方面全力支持医疗单位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将公共卫生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

(五)制订区域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持续推进区级医疗机构改革和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南沙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模与水平,打造医疗卫生新高地,统筹优化南沙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尤其是重点照顾到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建议制订我区卫生发展规划,规划要做到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近远结合,逐步实施。

(六)完善区属医疗服务保障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区的医疗保障体系得到了较大发展。疾控中心、医疗急救中心、120急救系统功能正在逐步完善;公费医疗、居民医保为南沙人民提供健康、医疗保障;血液分中心或血库(站)正在筹建之中;各医院的健教、检验检测、消毒供应、药品配送等都在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支撑性服务。但我们的支撑服务功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我们的医疗资源还不足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要在顶层设计上为我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保障体系,保障医疗卫生机构适应南沙新区快速发展的健康需求。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战斗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中可以清楚看到医务人员就是战争的一线战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要在保障体系中关爱医务人员,在社会上形成尊医爱医的良好氛围,并形成长效机制加以落实。

区属医院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只能加强,不能迟缓。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尽快完善相应的医疗机构设置、配套完善优质的服务功能,以促进区属医院跟上南沙区发展步伐,为南沙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