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会议 更多+

让南沙轨道交通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 助推我区社会经济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2-02

让南沙轨道交通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

助推我区社会经济新发展

 

   号:2053

者:张广军、严伟豪、苏嘉雯、肖国伟、吴汉邦、莫健兴、郭志明、郭何福、戴锦春、黄达仁、陆永棠、周忆如、林安华、容永浩、谭继祖、胡结秋、陈惟、王秀华

   由:

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广州明确定位为国家重要城市中心,而南沙继2014年自贸区正式挂牌之后,2016年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广州副中心,南沙国际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南沙未来的发展可谓寄予厚望,广州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南沙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尤其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点领域。但南沙目前人气聚集不足、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不强,无法承接广州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溢出,呈现目前“高定位低水平”的状态。为了提升副中心的高度,带动人流,南沙应加快城市轨道建设,实现中心地区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陆、海、空等交通枢纽的互联互通。实现“102030”经济圈:南沙自贸区内实现10分钟到达,南沙与番禺、广州20分钟到达,南沙与周边城市实现30分钟到达,带动人流,聚集人气,全面完善互联互通的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流动互补,带动南沙副中心的发展。
    存在问题:
    一、南沙自贸区内无快速轨道连接。如南沙行政规划区内的东涌、大岗、榄核、万顷沙等主要的行政区域除东涌外均无轨道连接,城区内部无法实现快速的互联互通。
    二、南沙区中心与广州市内连接轨道稀少。南沙轨道建设现仅有连接广州的地铁4号线与高铁庆盛站两条线,4号线的延长线虽在建设中但尚未开通,造成南沙市民出行不便,广州中心珠江新城、番禺区市民对南沙“望而却步”。
    三、南沙自贸区与周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缺乏。南沙北靠广佛,南面港澳,东邻东莞,西邻中山,快速轨道交通的缺乏让以南沙为中心的“十字+环”线的辐射优势无法发挥。且南沙通往东莞、深圳的必经之路“虎门大桥”的拥堵现象无法缓解。
    四、南沙交通枢纽的综合规划欠缺。南沙目前有很多路桥项目的建设,且商务机场也要落户南沙,如何整合陆、海、空等交通基础建设,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快速建设需要整体、全面、长远的规划。

   法:

一、启动南沙区内快速轨道建设,打造纵横南沙中心板块、庆盛板块、海港板块的交通轨道快线。“蕉门”、“庆盛”、“黄阁”站向区内其他区域延伸,将蕉门河中心区、南沙湾区、明珠湾区、南沙枢纽、庆盛枢纽、万顷沙保税港的互联互通,实现区内10分钟快速通达。
    二、加快、加密建设南沙与广州中心区的市内轨道建设。在地铁4号线与规划中18号线的基础上加快连接与番禺、广州的轨道线路,尽快承载广州中心城区的人口和溢出功能,提升南沙副中心的能力,实现20分钟经济圈。
    三、规划南沙与周边城市“十字+环”线的城际轨道建设。以南沙为中心与广州、佛山、中山、东莞协同研究南佛、南中、南莞等“十字+环”线城际轨道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加强城际间的人流、物流往来,实现城际30分钟通达。
    四、推动轨道建设与商务机场、高速公路的整体协调规划建设,形成以南沙商务机场为中心的出入通道,强化各功能片区的连接功能,提升南沙区的辐射潜力和物流服务能力。

 

办理情况: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区城市更新局)答复(A

一、南沙新区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工作主要进展

(一)我区于2015年完成了《广州南沙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于20157月经省政府批复。该成果明确了南沙新区轨道交通的规划目标、网络体系以及与周边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关系。

(二)我区始终紧密跟进广州市轨道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并积极配合南沙境内南沙港铁路、地铁4号线南延段、18号线、22号线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积极配合深茂铁路、赣深客专南沙支线、地铁18号线南延段、地铁15号线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为加强南沙与广州主城区、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起到规划引导的作用。

(三)按照将南沙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功能定位要求,全面对接广州市轨道线网和建设规划修编工作,我区于近期开展了“南沙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工作,将对南沙境内的轨道交通体系进行专项研究。

二、南沙新区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内容

(一)轨道交通总体规划

构建5+4+5”的轨道线网格局,形成轨道交通“3060”时效圈,即广州中心区及周边邻近区域30分钟、珠三角核心圈层60分钟到达时效圈。规划地铁5(4号线、18号线、22号线、15号线、轨道南线),城际轨道4条(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广中珠澳城际、湾区东线城际),国铁5条(广深港客运专线、深茂铁路、京广客专南沙支线、赣深客专南沙支线、南沙港铁路)。

(二)区域轨道交通规划体系

按照将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形成南沙与周边各枢纽节点高效畅达的轨道交通衔接网络。通过轨道交通,往北经广州中心城区,直达广州白云机场;往西经中山、珠海至澳门,并串联珠海、澳门机场;向东经东莞、深圳至香港,并串联深圳、香港机场,实现了南沙与湾区主要城市及周边五大机场的轨道交通联系。

目前,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已完成预可研的编制工作,广中珠澳城际与湾区东线城际正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三)与广州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联系

规划1条国家铁路(现状广深港客运专线)、1条城际轨道(广中珠澳城际)及3条地铁轨道(现状轨道4号线、在建轨道18号线、22号线),实现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及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广州南站、广州东站、白鹅潭枢纽)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30分钟可达)。

目前,地铁4号线南延段计划年内通车,地铁18号线、22号线北段将于近期全面动工建设。

(四)区内轨道交通

规划地铁15号线,串联南沙自贸区五大自贸区块,带动区块联动发展。同时,在重点功能区规划布局6条新型有轨电车,为城际轨道、城市地铁骨架线网提供延伸与加密服务。目前,地铁15号线已经纳入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正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同时,我区将充分考虑南沙内部出行需求,在保证南沙中心城区地铁网络、站点密度的基础上,提升各外围组团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三、关于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根据2月省政府的工作安排,我区编制了《南沙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海港空港畅达全球”、“轨道交通全面对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增强”、“内部交通品质大幅提升”等四个层次建设目标,提出了南沙新区在航运航空、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等领域具体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明确了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督促检查等实施保障。目前,该方案已上报市发改委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市层面审定后将报省政府审定并印发实施。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南沙港铁路、地铁18号线、22号线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二)协调省市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深茂铁路、赣深客专南沙支线、地铁18号线南延、地铁22号线南段、地铁15号线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加快开展轨道交通站点交通衔接规划并根据规划开展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围绕已建成的地铁四号线和在建的地铁18号线,对站点出入交通组织、接驳交通方案、交通配套道路建设等进行研究,并根据规划安排配套道路、公交服务等的建设计划,充分提高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和服务能力。

(四)按照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定位开展《南沙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