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会议 更多+

加快推进南沙自贸区建设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2-02

加快推进南沙自贸区建设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建议

 

   号:1047

者:民盟南沙区基层委员会

   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三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批示:自贸区建设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把握基本定位,强化使命担当,继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研究明确下一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20171月,胡春华书记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中提出“把南沙自贸区建设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目标,227日到南沙调研时进一步强调,要以南沙为核心把广东自贸区打造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广东自贸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就是南沙下一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南沙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从更高层次、更大格局谋划南沙的发展。
    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意义:
    一、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是自贸区的根本使命
    自贸区的重要使命是发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2012年南沙新区设立,2014年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正式挂牌,南沙承载着“双区”国家战略功能,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正是面向全球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充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打开一片新天地、担起国家战略功能的历史重任。
    二、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是提升广东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
    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将有力提升广东对外开放水平,建构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新格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时代,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广东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在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世界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广东省委提出,要大力推进以南沙片区为核心的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建设,打造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最新战略目标,要树立全球视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更深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是广东继续当好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历史担当,是全面提升广东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
    三、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共同体,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倡导建构“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目标。“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用开放包容的态度拥抱世界,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才有发展。粤港澳合作持续推动着珠三角地区的经济高水平发展,广东进入自贸区时代,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件更成熟、空间更广阔、意义更深远,推进以南沙自贸片区为核心的广东三个自贸片区的建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战略功能,将有力推动粤港澳深化全面合作上新台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这个格局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设想的十分接近。充分发挥“双区”叠加和“双自”联动优势,把地理几何中心转变为“对外开放中心”和“区域交通枢纽”,成为广东全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支点。
    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是提升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引擎
    南沙因拥有优质港口航运资源、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广东自贸区三个片区中规模最大、腹地资源最富足、交通体系最完善、产业结构最优化等独特优势,担当起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历史重任,而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和目标,就是担当上述历史使命的基础。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通过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必将强化“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功能,极大提升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

   法:

一、强化规划战略引领,从更高层次更大格局谋划南沙发展 
    (一)调整、完善、优化现有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树立全球视野,坚持高水平、高标准,调动社会优质资源加快开展各相关专项规划研究,着力在区域交通、港口资源整合、国际贸易规则、航运金融、创新产业体系,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人才与人口结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专项研究。
    (二)主动领受、对接、参与、协调上层次各级相关规划和专项研究。首先是国家发改委201611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62526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2017年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规划》编制。珠三角城市群是唯一被冠以“湾区城市群”概念的城市群,且首次将香港、澳门纳入“珠三角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也首次被列入“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规划”。《通知》要求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由中央对包含港澳在内的“珠三角湾区”发展做出顶层设计,释放出“珠三角湾区”将直接参与世界一流都市圈竞争的强烈信号。南沙立足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和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发展目标,立足建构粤港澳深入全面合作核心区和示范区的目标,立足面向全球视野的广度和担当国家战略的高度,积极领受《通知》指引,建议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主动向上沟通、协调、积极参与到该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全过程,在发展定位、空间格局、城市功能分工、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区域生态培育和环境保护、“湾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重大专项部署中,自下而上提出思路、方法和策略,为南沙发展争取主动和先机。
    其次是主动沟通积极参与协调推进由省政府主导、2014年启动并正在推进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该规划以“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为目标,重点在建立新的国际优势、建立新的空间秩序、建立新的人地关系方面展开宏观研究。这和南沙加快自贸区建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共同体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南沙相关职能部门应主动参与该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按南沙最新发展战略目标需要主动向省提出增加专项规划或专题研究。
    再次是主动与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增加或调整次级专项规划或专项研究的方式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着力在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功能结构优化、创新型产业体系布局等方面开展研究,建议提出部分“省会功能转移南沙”的可行性研究,为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寻求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公约数。
    (三)积极推动与周边城市各层级规划和各专项研究的协调与对接。主动和东岸深圳、东莞,西岸珠海、中山、佛山等相邻城市共同研究区域协同发展的相关规划和专项策略,打破传统意义上把珠三角划分为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大组团的格局,推动城市间规划从被行政边界隔离的“空间结构模式”向区域协同发展的“功能融合模式”转变。行政分区思维长久以来固化着研究区域合作的空间结构,“空间”受城市行政区划的边界控制呈“分割”状,而城市间的功能则本能地希望跨越行政边界产生连接。发挥自贸区核心作用,引领东西两岸相邻6座城市从城市规划战略层面探索城市间跨越行政边界的“功能融合”,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的流动,城市功能结构把相邻城市间按“分层”连接为有机整体。顶层着力于城市共同建构国际竞争优势的功能融合,包括城市定位、城市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城市长短板互补、城市共性资源(如港口资源)整合等。中间层着力于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城市大数据公共平台资源共享、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公共服务体系共享等支撑服务体系的功能融合。底层着力于城市间地域历史文化、自然要素特征塑造的人文脉络等本地功能融合,通过三个层面的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共同形成超越行政边界、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具有世界一流影响力的超级国际城市,并共同推进与港澳的深度全面合作。在此基础上,西岸向外围扩展到江门、肇庆,东岸向东扩展到惠州,建构起珠三角“9+2”城市为主体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据统计,目前该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美元,是美国旧金山湾区的2倍,接近纽约湾区水平。进出口贸易额约1.5万亿美元,是日本东京湾区的3倍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接近7200万标箱,是上述三大湾区之和的5.5倍。“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有竞争力的世界城市“新极地”。
    二、强化对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引领,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区域互联互通、面向世界的综合交通体系
    (一)加快推进“南沙枢纽”和“庆盛枢纽”等交通节点的建设。“南沙枢纽”规划为广州市一级客运交通枢纽,汇集了3条国家高铁线、4条城际铁路及4条地铁线。“庆盛枢纽”规划为广州市的二级客运交通枢纽,汇集1条国家高铁、1条城际及2条地铁线。与南沙港、邮轮母港、商务机场共同构成南沙海陆空综合对外交通网络的结构支点,是南沙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的基础。
    (二)加快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加快推动南沙港疏港铁路建设,加速实施规划确立的多条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地铁等轨道交道体系的建设。通过快速轨道交通,往北经广州中心城区,直达广州白云机场;往西经中山、珠海至澳门;向东经东莞、深圳至香港,实现“南沙枢纽”、“庆盛枢纽”与湾区五大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
    (三)加快高快速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五横五纵”的高快速路网建设,近期加快推进广中江高速、虎门二桥、深广中通道及其联络线等高快速路建设。建议开展龙穴岛至广深沿江高速福永节点过江隧道的可行性研究,打通南沙港区西接珠三角环线(南段),东接广深沿江高速,远期向东延伸至京珠澳高速(G4,可以极大提升南沙港区对东西腹地的辐射和带动功能,推进形成以南沙为中心辐射和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交通网。
   (四)完善区内市政路桥交通网络。重点推进“双环+九射”主骨架道路系统建设,完善明珠湾起步区、蕉门河中心区等重点功能区内结构性路网,完善南沙城市中心区与各镇街连接的结构性路网,完善区内市政路网结构。建构南沙智慧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包括平交路口红绿灯设置、公交站点按时刻表运营、路牌指引的规范化等,提高南沙内部各功能区之间连接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三、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开放引领,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枢纽主要承载区,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一)加快推进港口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完善海港口岸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物流服务,推动物流公共信息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方位对接。打造临港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全球市场采购进出口商品集聚区,发展与国际贸易相配套的国际结算及金融服务。推动融资租赁、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发展,加快形成千亿级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区,加快打造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

(二)加快推进珠江西岸港口群和航运资源的整合。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为契机,加快推进对珠江西岸港口群和航运资源整合,包括佛山港、中山港、东莞港甚至湛江港等,以广州港为龙头形成合力,构建新的广州港集团,与东岸深圳港为龙头的港群集团以及香港港共同构成世界第一的“大港湾”,整体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航运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航运人才引进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加快引进航运领域优秀人才,加强航运人才培育等。
    (四)创新对外合作机制。依托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的物流运输和经贸合作,深化与港澳在航运领域更高层面的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大港的合作与交流,构建新型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引领区,打造国际经济外交新高地。
    四、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建设区域国际创新枢纽核心功能区
    (一)对标国际标准推进制度创新。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制度差异化”优势,将港澳国际化营商环境、成熟的法治体系、自由公平的贸易规则引入到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平台中,完善与对外开放枢纽相匹配的制度创新体系,提高自贸区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度,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特别在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先行先试,建立与更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把南沙建设成为“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二)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源”。“硅谷模式”的成功揭示了一个基本规律:全球多元高端人才的高密度集聚和高强度连接、交流与合作是形成“创新源”的最有效路径甚至是唯一的可能。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把这种现象比喻为“煮一锅浓汤”,而“煮浓汤”的“锅”是那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机构、著名实验室、“斯坦福”式的大学和创新型团队或企业。面向全球加快引进具有创新理念、创业型基因和互联网特色的大学或机构总部,按照“三度影响力”原则和“六度连接”理论,把足够的“牛人”集聚在一起,让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强连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源”。
    (三)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着力发展以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主导的科技大产业,促进创新型研发及服务机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加速集聚,大力扶持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业特别是人工智能以及国内外前沿技术、原创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等重大项目落户南沙,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枢纽。
    (四)建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着力抓好金融机构引进和金融市场建设,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南沙金改15”和“广东自贸试验区金改30”等政策全面落地实施。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加强粤港澳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粤港澳资本市场一体化、保险市场一体化、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一体化的新思路,打造跨境资金结算平台、跨境金融要素交易平台、跨境商品交易平台,鼓励跨国集团在南沙增设投资中心、财务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和结算中心等各类功能性机构,推动各类功能性机构实体化经营,完善创新金融服务新体系,打造国际金融合作门户枢纽。
    (五)加大创新型产业和总部企业集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选择与对外门户枢纽相匹配的先进制造业,比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产业等创新型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金融、商贸等体现自贸区开放型产业特征领域的企业总部集聚。依托已进驻南沙的中交、中铁、中化、中远、中铁建等“巨无霸”型龙头央企和金融类总部型企业,加快跨国公司总部培育与引进工作,推动跨国企业总部集聚发展,助推企业扩张国际化业务,完善总部经济形态,大力培育高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
    五、强化粤港澳高层次全面深度合作引领,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一)在合作领域上由经济领域向公共服务领域、社会管理和环境资源等领域全面推进。深入推进经济领域方面的合作,包括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贸易、人才引进与培训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内地经济社会管理与港澳规则对接。推动粤港澳一体化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完善网上支付、安全认证、关键标准等电子商务共享技术,拓展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区域合作。
    (二)在合作运作上由事务性向制度性安排对接。扩大服务领域对港澳开放,创新粤港澳通关模式,逐步对接港澳地区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自由公平的贸易规则。借鉴港澳在开放、国际化合作、国际服务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引进港澳服务世界的企业到南沙设立分部,引进港澳国际化人才到南沙共同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引进港澳服务行业管理标准,构建粤港澳会展业合作协调机制,探索创立港澳人员社会事务服务机构等,积极推进适合粤港澳深度融合的制度建设,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努力构建制度性安排下的区域合作体制。
    (三)在合作空间上由自贸区向珠三角扩展,由功能区向城市整体渗透。推进由局部性统筹向整体性谋划的深扩,全面合作不仅是内容上的增加,还应有空间上的拓展。近期以南沙自贸片区为核心,设立港澳创新产业合作园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功能区,逐步向整个城市和区域渗透,带动周边地区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的一体化格局,推进区域合作迈向一体化的战略升级。
    (四)在合作主体上,推进由政府间的单一合作转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元合作。政府层面的合作主要着力在推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国际贸易规则对接,金融体系创新融合,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高端资源配置体系等顶层设计方面深入合作;企业着力在重点产业领域合作,包括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国际化金融服务平台等;社会组织着力在社会服务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包括行业商会、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生产性服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商贸会展、人才交流与培训等。
    六、打造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和建设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目标。南沙要在全球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以建立“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参与全球的经贸、文化合作,建立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直接联系,开展各种类型的合作和建设,加强周边地区的整合协调,为推进我国全球伙伴关系和建构“命运共同体”发展做出贡献。
    (二)打造产业集群式“走出去”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目前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南沙要加大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力度,把自贸区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打造高水平对外门户枢纽强化南沙在“一带一路”中的枢纽作用。大力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载体作用,推动制造业和配套服务业企业“走出去”。
    (三)打造亚太地区双多边机制协作平台。强化我国在亚太地区双多边机制包括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国家级国际级组织进驻南沙,拓展区域在全球话语权阵地。近期推进“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落地南沙,举办关于双多边机制的各类大会、论坛、圆桌会议、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推动成员国的对话交流。
    (四)打造国际经贸规则对话平台。从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向引导制定国际经贸新规则转变,建立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展直接贸易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渠道,建设国际经贸规则对话平台,推动建立以公平、共享为导向、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对话新规则。支持跨国公司利用自贸区平台开展海外并购,健全海外并购服务体系,完善审批、税收、关税、外汇、投资和金融等方面政策。
    (五)打造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体系承载平台。围绕推进自贸区建设,逐步构筑起依托港澳,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服务国家自贸区战略,推进与我国毗邻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关系,构建合作共赢的周边大市场。争取发起成立全球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将总部设在南沙,加快对接全球自由贸易区,打造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关键节点。
    (六)打造公共外交实验平台。充分利用几十家外国驻穗领事馆资源优势,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多元技术手段,在南沙打造一个对外产生积极影响的公共外交平台,增强广东自贸区的国际知名度,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增进中国外交话语主动权和利益。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造辉煌,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向着围绕加快自贸区建设,全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新征程扬帆起航。

 

办理情况: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粮食局)答复(B

一、有关工作进展

2016年底省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南沙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建设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城市副中心”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副中心和门户枢纽建设,主要开展的工作及进展情况如下:

(一)着力强化规划引领。《提案》中关于“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的建议,与我们现在的工作思路及举措完全契合,区有关部门及镇街已在按照“树立全球视野,坚持高水平、高标准规划”的方向和要求开展有关工作。一是加强战略规划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是南沙面临的又一重大战略机遇,区发改部门从2016年起就一直在和国家、省、市发改部门紧密沟通衔接,已将南沙的重大战略定位、重大政策诉求、重大项目建设等内容纳入正在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二是按照国际标准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区规划部门已启动新一轮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21-2040)编制工作,已引入国际一流设计团队,借鉴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建设标准体系,高标准完善新区和自贸区规划体系;已选取南沙亭角地区、沙湾桥南门户地区等近期建设地区,开展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明珠湾办已引入奥雅纳、阿特金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一流设计咨询机构开展相关规划设计。三是扎实推进 “多规合一”。建立了“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工作体系,推进“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等各类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

(二)着力加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您《提案》中的重点关切内容,也是南沙区发改、国规、建设等部门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南沙围绕门户枢纽的定位,已编制了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待市层面审定后报省政府。近期重点推进总投资2505亿元的91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加快集聚企业和人气。一是加快完善与中心城区快捷联系。地铁四号线南延段进入运营筹备阶段,年内将投入正式运营;地铁18号线已获批工可报告、即将全面动工,“三高三快”高快速通道南沙段1个项目已开工、10个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二是加快打通南沙向东向西及周边区域的快速通道。虎门二桥主桥下部工程全部完工,悬索桥缆索成功过江;南沙港铁路南沙段、深中通道已开工建设;深茂铁路工可报告已上报;赣深高铁南沙支线、肇顺南城际、穗莞深琶洲支线南延线、南中高速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三是加快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邮轮母港综合体、南沙港区四期、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广州港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配套码头工程(海嘉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深水航道拓宽工程进展顺利。四是优化提升区内交通。累计已建成约400公里城市道路,中心城区路网基本形成,凤凰一二三桥、凤凰大道、黄榄干线已全线贯通,蕉门河“双桥”已建成通车,环市大道、港前大道等一批生态景观廊道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

(三)着力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南沙城因港兴,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南沙打造门户枢纽、建设“一城三中心”的核心要义。您《提案》提出“加快港口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港航资源整合”、“建设航运专业人才队伍”等建议,南沙口岸部门等已经在推进落实。一是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已开通国际班轮航线83条(广州港共89条)、内贸航线32条和56“穿梭巴士”支线(新增2条);1-9月南沙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29.22 万标箱,同比增长14.9%,增速在全国各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一;运营出入境邮轮93艘次,出入境旅客30.5万人次,分别增长19.2%14.9%,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二是协助推进港口资源整合。积极协助推动广州港集团整合珠江西岸及东莞等港口资源、航运要素,逐步加强广州港与珠三角主要城市尤其是佛山、中山航运物流产业合作,积极拓展泛珠地区“无水港”网络,已建成31“无水港”。三是加强航运政策争取和航运人才培养。设立了“广东南沙”船籍港,成立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中心。获批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已落户全国首家省级航运专业人才市场,打造南沙国际海员外派基地。与上海海事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

(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在南沙各部门、各行业形成共识。目前南沙在制度创新、科技大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集聚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制度创新在全国形成示范,已累计形成289项自贸区创新成果,其中,1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24项在全市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入选商务部第一批8“最佳实践案例”、“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入选第二批4“最佳实践案例”。审批再提速,率先实施“一照一码”、企业设立“一口受理”等商事登记改革,市场准入联办证件数量和速度全国领先,企业一天拿到营业执照。将商事服务窗口从港澳延伸至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方便企业投资注册;推进设立投资政策咨询、兑现窗口,企业专属网页实现办理395项政务服务事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上线运行,在全国率先推出“互联网+易通关”、政府购买查验服务、“智检口岸”、全球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体系2.0版等改革。二是科技大产业快速布局和发展。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在庆盛枢纽区块规划面积约3000亩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引进微软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高级研究院。积极推进全省首个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年新增超过240家(目前总数160家),设立了全市首个区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三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20171-9月,市场采购商品出口集拼货值65亿美元,引导推动“旅游购物”业务向“市场采购”方式转型;实现整车进口10463辆,同比增长187.6%,成为全国平行进口汽车第二大口岸。

(五)着力深化与港澳合作。深化与港澳的全方位合作,携手港澳、共同走向世界,是门户枢纽建设的重要途径。《提案》中“强化与港澳高层次深度合作”、“拓展与港澳合作领域”、“对接港澳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建议与南沙目前推进的有关工作不谋而合。南沙方面已积极引入港澳国际服务业企业和国际化人才,认真借鉴港澳打造门户枢纽的经验。一是建立健全与港澳合作机制。区港澳事务部门已与香港总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广东省粤港澳经贸合作促进会等一批港澳商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南沙开发建设事项多次被列入粤港、粤澳联席会议及穗港、穗澳合作专责小组会议议题。二是积极营商与港澳趋同的营商规则。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建立起涉港澳民商事案件协调机制,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可为南沙企业提供可选的粤港澳三地商务仲裁服务。实行商事登记“香港通”服务,将招商、商事等服务延伸至香港地区。三是推动与港澳全面合作。已落户港澳投资企业1060家,投资总额275.77亿美元,粤港深度合作区方案已上报审批。启动港澳专业服务联盟筹建工作,将在法律、会计、金融、咨询服务等领域集聚一批港澳专业服务提供者。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与香港光纤通信线路已开通运行,将向港澳两地提供超算及数据服务。

(六)着力打造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是打造门户枢纽的核心要素之一。南沙作为广州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具有自贸区、新区政策优势等多重优势,是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新平台。区有关部门及镇街已按照《提案》中“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构筑全球自贸区网络”、“打造公共外交平台”等建议开展了有关工作。一是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深化与德国汉堡、不莱梅等欧洲港口城市枢纽型合作关系,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港口联盟。与马来西亚巴生港自贸区、韩国仁川港湾公社签、迪拜机场自贸区管理局、蒙巴萨自贸区、东盟中小企业经济贸易委员会、新加坡制造商总等机构和商会签订合作备忘录,与西咸新区、贵安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二是搭建对外合作平台。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共同设立南方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中心,将打造成为集产业投资、产能合作、跨境投融资服务于一体的“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建设粤港创新创业平台。挂牌成立“广州南沙(国际)创业基地”,依托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港澳、国际科研及资源优势,全面搭建起连接粤港澳、面向国际的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引入国际性创业大赛。四是积极支持举办各类大型国际赛事活动。已举办了WDC国际拉丁舞世界公开赛、全国青少年国际标准舞公开赛、中法拳王对抗赛、第39届环球太太大赛世界总决赛等多项国际性文体赛事。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接下来,南沙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总纲,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对标雄安新区、浦东新区等区域建设理念和经验,充分借鉴、吸纳《提案》中的建设性意见,加快把南沙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率先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高标准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建设门户枢纽、有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依托。下一步,南沙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指示精神,着力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框架,率先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高标准的营商环境,引领广州广东新一轮对外开放。

一是加强自贸区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和复制推广。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探索更短更透明的国际投资贸易负面清单。启动一般企业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和“证照分离”2.0版改革,建设“互联网+商事登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市场监管和企业信用信息平台2.0版,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部门监管数据与平台互联互通等方面先行先试。

二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抓紧编制自由贸易港区工作方案,搭建自由贸易港区大系统,并按程序报批。探索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最大程度简化一线货物的监管手续;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放开贸易投资准入条件,建立离岸型经济管理体制;探索基于国际贸易业务,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金融、外汇管理规则。

三是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深入接轨国际商事规则,推动投资贸易规则、城市建设、社会治理与国际接轨,健全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规划建设全球质量溯源中心。争取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和绿色贸易示范基地,举办“世界环境论坛”。

四是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西咸新区、贵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和内陆重点地区合作,强化南沙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功能。推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联盟。强化南方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中心服务功能,打造国际投资和技术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

五是加快建立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紧密的直接经济联系。丰富国际友城网络,与世界重要城市、全球主要自贸区、自贸港区和商协会建立务实的交流合作机制,拓展与欧美国家的经贸联系,集聚一批航运、金融、科技、法律等领域的国际组织。

六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法定机构建设,研究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行政体制改革。推行综合审批服务模式,建设“互联网+”审批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完善市场监管和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高水平、多层次的决策咨询体系。优化仲裁、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法律服务体系。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引领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发展的新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一步,南沙将充分发挥自贸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优势,推进落实《提案》中关于“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源’”、“发展科技大产业”、“扶持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宝贵建议,强化龙头项目带动作用,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着力发展科技大产业,形成引领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发展的新动力。

一是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服务体系试点的先行区。构建“双自”联动机制,推动自贸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互动和优势叠加。加快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推进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加强国际科技成果对接合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二是打造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引领区。加快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南海深海可燃气体综合开发利用(127项目”)、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工艺装备技术基础服务平台、3D打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引进与南沙产业发展方向匹配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应用型研究院、开放式创新平台、非传统大学等。

三是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的集聚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前沿技术研发力度,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引入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平台,建立企业、科研机构为一体的创新联盟和创新创业孵化器。

四是打造汇聚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国际人才港。加快推进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南沙“十百千万”人才工程,推广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推广“轨道交通+产业园区+人才住房+公共配套”模式,规划建设一批人才公寓。争取国家、省、市将人才发展服务性平台、相关管理和服务机构等优先布局在南沙,规划建设“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建立国际开放的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加强人才政策创新,推进“1+1+10”体系人才政策落地实施。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广东广州未来产业发展。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是提高门户枢纽资源配置能力、引领广州广东未来发展的关键支撑。下一步,南沙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您《提案》中关于“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加快跨国公司总部培育和引进”等方面的建议,加快引进创新型龙头项目,积极构建与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相适应的高端高质高新产业新体系,引领广东广州未来产业发展。

一是高端高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吸引泛珠各省区的投资公司、贸易公司落户南沙,力争三年引进150家以上优质企业总部。加快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服务外包、专业会展及跨境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高端商贸、滨海旅游、健康产业、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

二是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丰田汽车整车三期,打造第二个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装备制造业,推进中铁隧道总部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依托龙穴岛造船基地,建设千万吨级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支持中交在南沙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汽车、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的产品出口和国际产能合作,建设重型装备成套供应和高铁“走出去”基地。延伸拓展南沙汽车、修造船、装备制造、航运物流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推动跨行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汽车发展后服务,推动造船产业向邮轮等高端产品价值链发展。

三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IAB”计划在南沙落地实施,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海洋经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亚信、云从、小马智行、微软广州云等企业的集聚效应,力争打造千亿级AI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国土资源部南海深海可燃气体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形成特色新能源产业集群。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和服务保障基地。发展“四新”经济,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四是大力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以补短板和降成本为重点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创新型产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大力实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关运营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企业融资成本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强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功能,提升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依托港口核心资源优势,突出航运载体、产业和项目建设,以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和强化国际贸易功能集成为主要抓手,整合集聚航运高端要素资源,打造功能复合、能力强大的国际航运中心,强化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

一是推进国际枢纽港建设。全力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提高港口码头规划设计理念,增强码头现代化功能,着力缩小码头建设管理与国内外先进码头差距。以南沙港为核心,配合省市有关部门通过国资划拨和购买股权等方式,完成整合佛山、中山、茂名、湛江等港口。积极创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

二是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强广州港与珠三角主要城市尤其是佛山、中山航运物流产业合作,积极拓展泛珠地区“无水港”网络,力争全年新增“穿梭巴士”支线6条以上。大力开辟国际班轮航线,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航线,积极争取欧美航线,力争全年新增10条以上。加快建设大通关体系,继续深化“单一窗口”、“三互”大通关、数字口岸建设。

三是打造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强化国际航运服务功能,做大做强广州航运交易所和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国际中转、船舶登记、航运交易、航运金融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强化国际供应链枢纽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保税物流等。推动物流公共信息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方位对接,实现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平行进口汽车,加快打造国际汽车物流综合服务枢纽及汽车进出口大通道,积极探索开展汽车临港保税加工业务。

四是强化国际贸易功能集成。加快国际中转和离岸贸易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品集散分拨中心,重点推进钢铁、粮食、塑料、钻石等一批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ABCD四家国际粮油集团(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入驻南沙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交通航运、知识产权、专业服务、邮轮旅游等服务贸易,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保税维修、第三方维修检测等国际贸易新业态。

五是建设国际化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做大做强融资租赁产业,积极争取经营性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政策;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南沙开展跨境租赁、离岸租赁等创新业务,探索设立融资租赁资产交易中心。加快国际金融岛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创新型金融项目平台。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等国际化创新型金融项目和平台。

(五)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门户枢纽。深化与港澳的全方位合作,携手港澳、共同走向世界,是门户枢纽建设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南沙将结合您《提案》中关于“拓展与港澳合作领域”、“带动周边地区融入大湾区都市圈”等建议,充分发挥自身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不断拓展粤港澳经济发展空间,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门户。

一是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按粤港澳三地共建共享原则,规划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大力引进国际化服务企业和专业人才,加强与港澳的高端教育、医疗资源对接,积极推进实现与港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衔接。

二是打造以南沙为中心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协调推动中山、东莞、佛山等周边城市在规划布局、交通基础设施、港口整合等方面做好与南沙的对接、调整工作。积极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以南沙为枢纽构建泛珠地区通达国际市场的出海大通道。

三是携手港澳走向世界。大力引进港澳服务型企业到南沙来建立分公司,争取3年引进7080家公司,服务门户枢纽建设,共同走向全世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和商协会的交流合作,扩大与世界重要城市和重点区域自贸园区的交流合作,与全球自贸区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紧密的直接联系。

(六)建设国际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联通全球的网络新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资源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强化门户枢纽功能的基础支撑。下一步,南沙将结合您《提案》中关于加快“南沙枢纽”、“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建设等建议,加快重大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一带一路”倡议、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枢纽节点地位,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高端要素集聚能力。

一是优化提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出台以南沙为中心打造珠三角综合交通枢纽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南沙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规划建设南沙与珠三角国际机场畅达的高速交通走廊、城市候机楼及口岸等综合客运枢纽。

二是加快航运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南沙港区四期、深水航道拓宽工程、邮轮母港、南沙港铁路、大型专业化泊位、江海联运码头、汽车滚装码头、国际通用码头、江河江海联运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完善航运发展基金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南沙通用机场。

三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围绕建设区域轨道交通枢纽中心,重点布局快速直达港澳及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确保地铁4号线南延段2017年内通车,推进落实深茂铁路隧道过江方案并尽早开工建设。争取将肇顺南城际提升为高铁高标建设并预留延伸至东莞条件,推动南沙港铁路增加客运化功能,深入开展京广客专南沙支线(广州南站至南沙枢纽)和增加过珠江口铁路或城际通道的可行性研究,争取实现京广、京九、西部沿海(深茂)等国家骨干高铁线路共同交汇至南沙枢纽并实现“始发终到”功能。推动15号线、22号线、18号线南延至中山方案纳入新一轮线网规划,实现30分钟内快速直达广州中心城区以及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珠三角主要城市。

四是加快高快速路网建设。重点推进“三高三快”高快速通道建设,实现40分钟内直通广州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广中江高速、深中通道、南中高速等高快速路建设,确保虎门二桥2019年通车。

五是加快区内市政交通建设。完善明珠湾起步区、蕉门河中心区等重点平台内主干快速通道,提高市政路网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借鉴雄安新区做法,探索适应未来交通发展的路网结构,大力发展智能公共交通、无人驾驶、云轨、共享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构筑绿色低碳、智慧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七)打造高水平国际化滨海城市,培育全球枢纽型网络城市核心要素。国际化城市是门户枢纽建设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南沙将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按照广州城市副中心的高标准,结合您《提案》中“调整、完善、优化现有总体规划”、“推动协调周边城市规划与南沙对接”等建议,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重点功能区块建设带动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大力培育现代城市要素,打造国际一流的城市品质,增强高端配套功能,努力打造成为国际化滨海城市。

一是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对标雄安新区,借鉴国际先进城市规划理念,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引入国际一流规划设计力量。加快开展新一轮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21-2040)编制工作,优化提升重点功能区规划设计,开展明珠湾起步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修编、南沙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城市设计,启动编制南部绿色生态旅游区规划设计。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探索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

二是高起点高水平建设重点功能区块。明珠湾起步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特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高端服务业,打造具有粤港澳合作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中央商务区核心区。蕉门河中心区重点推动总部经济、特色金融、商贸、城市综合体集聚发展,打造国内企业和个人“走出去”的综合服务平台。海港区块重点发展航运物流、保税仓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等产业,打造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承载区。南沙湾区块重点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商务会展、邮轮游艇经济等,加强与霍英东集团共同谋划,打造广州滨海国际门户、粤港澳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际化科技创新合作区。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重点发展智能装备、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打造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综合服务区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庆盛枢纽区块重点发展国际商贸、资讯科技、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打造国际商品及技术展贸中心、工业4.0先导示范区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区。南沙枢纽区块重点发展资讯科技、金融后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等产业,打造粤港澳融合发展试验区。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化国际化水平。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提出布局合理、适应南沙城市发展目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计划,逐步完善科教文卫公共配套,构建普惠性和高端性相结合,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成新图书馆、新区“五馆”、大剧院、博物馆等一批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推进市妇幼儿中心南沙园区、南沙中心医院二期后续工程、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吸引省、市三甲医院设立南沙分院。加快推进国际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国际医疗机构在南沙投资开办国际医院、高端医疗机构、研发机构。

四是建设智慧新城。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部署5G和超高速移动通信(EUHT)网络。完善南沙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粤港澳国际数据专用通道,试点开展离岸数据服务。发挥好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亚信数据全球总部、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作用,建设“一带一路”信息枢纽港。建设智慧交通体系,启动南沙智能交通运输指挥中心(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运用物联网整合市政、水利设施及交通、环境、应急等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

五是彰显绿色生态宜居魅力。制定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方案,推进自贸试验区生态廊道和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绿色自贸区”。落实城市生态文明考核机制,有效落实河长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等环保行动,强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保尔森基金会合作打造中美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示范区,重点在低碳城市解决方案、绿色城市基础设施、绿色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

六是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巩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10分钟社会保险服务圈,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城乡社区议事平台建设。加强内地法律框架下引入香港社区治理经验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建立粤港澳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及社会服务提供等方面多元合作。

七是建设国际交往新平台。加快集聚外事服务机构,推动省、市各类经贸交流平台和外事资源加快向南沙布局,集聚一批航运、金融、科技、法律等领域的国际组织。规划建设灵山岛尖国际会议会展、文体赛事场馆,促进具有全球意义的国际论坛、会议在南沙举办。争取亚奥理事会分会等一批国际组织落户,积极引入系列国际性体育赛事。对接好广州《财富》全球论坛、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等高端平台,不断提升南沙国际集聚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