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中心区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产业在南沙聚集
案 号:1010
提 案 者:邱海江
理 由:
为凝聚粤港澳三地公众及社会各界对建设大湾区的共识,推进“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区域合作创新,进一步深化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增强环珠江口大湾区和大珠三角地区的国际影响力,促使大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促进广东转型升级和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粤港澳三地人民共享国际水准的优质生活。
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发展。其中对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在管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意见明确了泛珠三角区域的战略定位,即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核心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区。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指出:“广州南沙新区的活力和生命力都在体现机制创新,所以从国家层面,我们也将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和推动广州南沙新区在一系列方面进行创新,比如建成高效管理机制、推进服务业的综合改革、推进科教体制创新和科技金融融合、加快创建人才特区和优化口岸通关环境等,在这些方面先行先试。”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习近平总书记自2012年以来一直着力倡导和推动的重要工作。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又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并就此提出五点建议: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在2016年9月杭州的G20峰会主题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着重提出“我们应该发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他同时在B20峰会上表示“我们应该夯实基础设施的联动,中方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推动多边开发银行发表联合愿景声明,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以加速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程。”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是实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不断强调和着力推动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信息化层面就是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充分涌流、互联互通。
2016年初,我会提出了“关于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建设国际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中心的建议”,获得了省、市、南沙区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上述建议正是落实全球网络基础信息化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为了进一步推动上述提案的落实,结合创建全球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核心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金融中心、世界物流和航运中心枢纽、智能数据科技应用中心”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基础引擎的重要意义,并据此进一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广东(南沙)自贸区的科技支撑定位和作用,再次提出以下提案。
粤港澳大湾区在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大湾区跨越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独特优越性,充分激活自贸区的特殊灵活发展能力,以建设南沙国际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中心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基础引擎形成,进而使世界的信息资源在此地交汇涌流、相关大数据产业在此地落地聚集、信息时代相关重要产业的云计算需求和数据支撑在此实现。这既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核心利益,又能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人才和区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符合大数据服务产业升级的经济发展前景,符合粤港澳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专注科技与金融、专注物流与航运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方面的核心利益诉求,能够以此契机促进三地人才交流与互联网高科技资讯业发展,进而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在网络空间和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全球核心交融区的重要地位,为实现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对于广东省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宜居宜商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要求打下坚实基础,确定发展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广东5市所辖的19个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全境,陆地面积约689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8680平方公里。南沙地处珠江出海口的中心,是东、西、北江三江汇流之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表示:“我们从南沙新区到香港是38海里,到澳门是41海里,乘坐中等偏快速度的船,在1个小时内可以到达,也就是说可以打造一个1小时的生活圈、工作圈,特别是临海方面的商务、人员往来,包括休闲、会议等,许多方面都与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有很大的不同。”
在信息数据蓬勃发展的今天,国际交汇、人才聚集和服务集中是实现信息中心聚集和信息产业向着高精尖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如美国硅谷吸引着来自全球逾60%的科技和工程领域人才,创造超过全球一半以上的IT财富。在大湾区为国际IT企业巨头提供可用于建设基于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为核心的园区基地,使各国际IT巨头能够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科技、人才优势和中国蓬勃的市场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利用大湾区面向东南亚的辐射能力,建立起服务各企业核心资讯和应用的超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服务和业务聚集,将可实现南沙在IT数据服务领域的国际核心地位的创建,将为粤港澳科技业的创新发展,为国际IT企业通过南沙国际数据中心集群这样的基础引擎向东南亚地区提供数据应用服务提供条件。通过数据基础引擎的建设,为本地区金融、航运、贸易、先进制造、跨境电商等多个优势产业提供基础数据服务,进而带动起包括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生物材料、应用科技等高端产业的聚集发展,将十分有利于提升和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信息服务协同发展的辐射引领作用和其作为泛珠三角地区新经济、新动能基础支撑区的核心作用。
充分认知到大数据是“互联网+”的流通“财富”,在南沙建立面向整个大湾区及至东南亚、全球市场提供服务的国际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中心区和国际IT大数据总部经济聚集区基础引擎,利用互联网的无边界属性打破中国发展的地域限制,将使南沙自贸区有别于广东其他两个自贸区的发展方向和职能,尽抢全球大数据财富制高点。对支撑起泛珠三角地区高科技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群的协同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财富”共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加之可充分利用广州和中国科学院共建机构等各原有力量,可借此为进一步明确将南沙建设成为中国科技中心区(科技硅谷)定位奠定最为重要的数据中心基础,提升南沙在未来科技新动能方面的支撑能力和产业聚集力,促使大湾区逐步实现世界数据聚集、IT数据总部聚集、世界科技和人才聚集的发展愿景,最终打造出南沙自贸区“科技数据引擎”的独特的世界名片,实现南沙最终成为“世界数据互联互通中心枢纽”的发展愿景。
办 法:
一、从大湾区全局进行规划布局,由广东省政府授权南沙自贸区管委会成立“南沙国际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项目办公室,主动联合粤港澳三方科研发展部门和中科院广州分院共同成立联合机构,由联合机构牵头、广州民建支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家召开专家研讨会议及高峰论坛,建立磋商机制,形成信息合作框架,明确发展步骤,完善南沙新区规划更新和建设重点,从较高的层面上实现与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粤港澳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粤港澳全面、广泛、深入合作,推动要素高效集聚和合理流动,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联手打造区域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往来交通便利的优质生活圈,构建粤港澳合作新格局。
二、加快规划落实国际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中心区和国际IT大数据总部经济聚集区在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建议将南沙枢纽区块(粤港澳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南沙湾区块(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区)列为重点区域,出台配套政策和招商引资方案。部分区域因计划引入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可能与国内法律冲突,建议可仿照横琴划出特别区域执行香港、澳门律法。
三、确定南沙建设大湾区数据中心基础引擎的发展战略,建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三地科技合作机制,建立包括金融大数据合作在内的国际产业聚集区。值得一提的是,仅香港和珠三角的金融及经济规模加起来,就可以等同伦敦或纽约两大全球性金融中心,两者合作完全可以打造亚洲的“全球性金融中心”,而金融中心对数据中心的依赖性非常高。因此,通过建设数据中心集群实现云计算和大数据相关国际重要企业聚集,吸引海内外主要投资机构、金融、物流航运、智能制造和IT信息化等企业在南沙聚集并开展对数据中心等信息数据基础设施的集中投资,使上述金融、物流航运、现代制造等南沙将重点发展的产业能够因此数据基础引擎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获得巨大效益和投资回报,为国际IT巨头在大湾区和南沙进行总部聚集提供条件,最终实现南沙作为“科技数据引擎”而成为“世界数据互联互通中心枢纽”的发展愿景。
办理情况: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区知识产权局)答复(B)
一、近年来南沙区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为“建设国际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中心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产业在南沙聚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已建成全覆盖的综合业务光纤网
南沙区已通过服务租赁方式建立了覆盖区、镇(街)、村(居)三级的综合业务光纤网,主要由区电子政务网、区教育网、区医疗网组成,分别使用不同的互联网出口做负载均衡,主干带宽为20G,汇聚点到各接点带宽为1G,100M到桌面,2条500M的互联网出口线路。目前接入光纤点共518个,网络覆盖区行政中心大楼各单位,镇街、村委,学校、医院、卫生站及出租屋管理中心等,除政法网及党政内网外均纳入综合业务光纤网管理。城市光纤网络方面,截至目前,全区光纤入户率为51.3%,区内12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光纤接入节点,城市用户和农村用户光纤接入能力均为100M,光纤端口数为17.8万个,光缆长度达12641公里。在无线网络建设方面,我区已经建设了340个无线WIFI热点区域、AP660个,完成128条行政村公共服务区域的无线WIFI覆盖,已建设开通无线基站1650个,基本覆盖了全区六镇三街。
(二)已建成全区集中的综合业务云平台
目前已建成的综合业务云平台为区政府各部门、单位提供了高质量标准的IT资源,并节省大量能耗、空间和时间。同时,集成化的构架也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投资,这样就大大的提升了信息化建设管理统筹能力、资源利用率、安全管控能力、公共支撑服务的发展空间。截至2016年2月,已提供252台虚拟主机、20台高性能物理服务器、45.7TB存储及配套的oracle数据库及操作系统,并提供36TB基于磁盘的数据备份空间供部分应用系统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支撑了全区31家单位的100多套业务系统。
(三)已建成全区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不间断开展对南沙区各个政务部门的数据采集、汇总、整合等工作,收集、整理、获取了南沙区22个政务部门共212项政务信息资源,数据总量为700多万条,数据量同比2015年增长189%;同时打通了与广州市电子政务中心的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共收集整理市局下发101项政务信息资源,数据量为500多万条,数据量同比2015年增长23%。并参照市电子政务中心基础库标准,建成南沙自然人基础库(100多万条)、法人基础库(5万多条)。通过平台账号权限配置实现数据与目录查询、地图查询、数据推送、服务转发、数据交换等服务。目前,平台已为区市场监管平台、区综合治税系统、三规合一、区应急管理平台、区网格化系统、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四)广州云谷数据中心和超算分中心落地南沙
广州云谷数据中心(位于南沙珠江工业园),在2015年10月已建成投产,可提供近3400个机架,容纳6万台服务器。机架总数全广州电信10大IDC机房排名第一,占广州近30%,已经与百度、京东、优酷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关系,其中部署在云谷基地一期,百度带宽在用100G,优酷在用带宽80G,京东在用带宽40G。具有电信级的运维保障体系,以及高标准的业务服务能力,完全可以满足进驻南沙区大型企业的机房数据传输与安全的需求,是南沙信息化建设的互联网引擎。
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投入建设,未来将通过80G专用光纤通道与广州超算中心连接,应用“天河二号”超强能力,面向南沙及珠三角地区提供超级计算技术服务。工研院分部和香港大学霍英东院研究院分部已先后启用。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基础平台建设
统筹集约升级建设云服务设施,建设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云、企业云、行业云等新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打造区域数据中心,推动计算、存储资源的智能化和共享共用。推动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重点行业的战略性公有云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旅游休闲、住房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公有云服务。培育发展工业智能制造云服务。
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基层一体化采集数据库,在区级统筹集聚数据,优化完善镇街级、区级业务数据库,加快建设镇街级、区级的横向关联的主题数据库。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库,实现与市级基础库对接。基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信用、交通、城管、环保、医疗、教育、旅游、质量、工业、养老等重点领域数据汇聚整合,建设完善重点领域数据库。加强互联网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实现与各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
(二)推进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支持相关软硬件产品发展,带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基础产品发展。大力推进穗港数据传输专用通道建设,大力发展政务、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创新云平台和大数据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和机构深化大数据的开放和利用,支持企业开展外包服务,为政府、行业及个人提供大数据的监控、管理及分析服务,加快建设完善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促进社会数据生产和流通,完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链,促进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
(三)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打造国际领先的AI产业高地
根据国务院2016年底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广州着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计划,南沙将充分利用北邻大学城、东近深圳的区位优势,发挥自贸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政策优势,依靠已建成的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和超算平台,以建设“AI+城市”的新型智慧城市为契机,布局统一和开放式的大数据平台、打造物联网企业聚集的物联网小镇,营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产业生态环境,推动AI应用和核心产业发展,促进AI在经济社会领域推广应用,探索人工智能相关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国际领先的AI产业高地。
(四)加强云计算、大数据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与大数据标杆企业的战略合作
充分发挥南沙区内科研单位的属地优势,解决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短板,利用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在大数据领域的丰富研究经验和应用成果,调动优质科技资源,利用高端人才优势,不断提升南沙区在大数据领域上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水平。加快推进与亚信、科大讯飞等大数据标杆企业的战略合作,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签订相关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落实部门试点合作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大数据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吸引和引导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服务南沙,促进南沙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南沙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