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会议 更多+

关于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南沙科技创新园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2-02

关于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

南沙科技创新园建设的建议

 

区政协南沙街地方组  

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广州工研院,包括一院三所)在广州市政府、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和中国科学院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在人才聚集、平台建设、项目研发、转移转化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科院系研发创新平台已初步形成规模效应。整合创新资源,推动自贸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互动和优势叠加,将吸引更多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及其它科研机构的重大技术及成果进入并落户南沙。因此,中国科学院南沙科技创新园的建设意义重大且已迫在眉睫。

一、广州工研院的现状和发展

2011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签署了《加快推进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合作协议书》,自此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本部、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简称广州软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简称广州沈自所分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简称广州先进所)四个单位,隶属于广州工研院但分别作为地方事业法人独立运营。广州工研院由一期建设进入二期建设,定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即: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技术集成研究、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行业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二期建设过程中,广州工研院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和《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等国家、地方政策规划为指导,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需求谋篇布局,开展相应的平台建设和项目研发,先后承担建设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广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工艺装备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工信部)、“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发改委)等国家级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大平台;代表中国科学院参与了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建设。建设了广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并成为华南首个开放式数据交易平台。近2年,广州工研院一院四所均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2016年以事业单位独立运作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也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

2016年底,广州工研院占地面积26600㎡、建筑面积36000㎡,共有人员445人(其中学科带头人53人),拥有国家、省、市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平台26个,在研项目386个(其中横向项目超过34%),累计合同金额7亿多元、累计到位经费4亿多元,知识产权申请数820项、授权数483项,发起或参与各级各类产业联盟38余家,服务企业858余家,带动产值35亿多元。至此,一个立足广州南沙、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技术集成研究、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行业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研发机构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

与此同时,2016年底,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广州召开省院全面战略合作领导小组会议并签署“十三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确定广州工研院作为实现“一园一廊一网络”战略中重要的“一园”节点,引导园区内产业化成果转移转化、探索科技与地方经济结合新模式和新机制。南沙作为同时具有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先行先试地区,也在充分发挥“双自联动”的优势,推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多维度融合,努力将南沙打造成为制度创新最深、要素流动最便捷、科技创新最前沿、高端产业最集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在多方支持下,广州工研院的发展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然而,随着研发项目的增多和研发单位的进入,广州工研院园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现有园区规模不能适应南沙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枢纽的需要。 

二、同类别科技创新园建设情况

(一)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简称云计算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型云计算研发机构,是在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的中科院直属的大型院地合作机构。云计算中心汇聚了中科院计算所、遥感所、电子所、自动化所、软件所、声学所、网络信息中心等相关研究单位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人才、设备和网络等核心科技创新资源。东莞市政府给予云计算中心事业费每年6000万的支持,连续支持五年,共3亿元。在东莞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心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建筑面积为76000平方米的中心园区,总投资5.36亿元。目前主楼已经建设完毕并入驻,相关的基础配套,包括食堂、健身馆、篮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等也已经建设完毕。

(二)中国科学院贵州科技创新园

中科院贵州科技创新园以贵阳国家高新区为载体,用地面积394亩,总投资7.5亿元,包括现代资源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人才交流展示平台等建设内容。其中核心部分现代资源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是落实《中国科学院——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贵州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合作协议》,与中科院联合共建的创新平台,重点在矿产资源综合洁净利用、中药民族药、绿色化工与先进材料和喀斯特山地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等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集成、工程试验与产业化及人才培训培养等合作,发挥院省双方科技优势,加快贵州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科院贵州科技创新园以搭建平台,加快创新人才团队和创新资源汇集,有效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提升贵州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通过配套建设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科技孵化器和人才公寓等,汇集众多研发团队入驻,最终形成设施完善、绿色生态的现代化科技创新园,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 

三、建设中科院南沙科技创新园的建议

(一)规划新址,创建南沙科技创新园

以广州工研院现有规模为基础、以中科院雄厚科技水平和人才为中坚力量、以中科院科研项目为龙头,创建中科院南沙科技创新园,扩大园区范围,提升影响力、号召力,吸引更多高科技研发单位和企业进入把科技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成效显著、服务体系发达、自主型与外向型相结合的高科技园区。 

(二)重点引进高科技单位,突显南沙特色

一是引进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该院的定位是依托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为本地丰富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提供技术支撑;设立院士工作站,促进区域经济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里成熟机器人产品提供产业化平台,形成创新研究院的有力补充和扩展。

    二是引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项目。燃料电池项目将对南沙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和强劲推动力,成为未来产业新的增长极,新能源的领军区域;燃料电池产业化成功也可极大地丰富南沙税收的来源。

三是加快推进“以智慧交通为主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示范和体验区”的项目。为促进南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中国智能制造2025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布局南沙战略产业发展制高点,充分发挥广州软件所在信息、技术、人才、早期涉足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示范和体验区的研究,争取领先优势。

四是继续落实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在南沙考察调研广州工研院时指出的要继续推动科学院优质研究所落户南沙,成熟一个,落实一个,努力将广州工研院建成一个研究院加十个研究所的规模。

(三)积极发展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创新建设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战略思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自2016年开始牵头组织和建设“国家深远海科技创新中心”。广州工研院以新一代海洋工程装备、智慧南海物联网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及应用示范、远海浅水区生态型工程结构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参与了国家深远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并将进一步深化这个课题的研发。从更长远的目标出发,建设南沙海洋科技双创平台,为海洋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引导研发机构和企业成为海洋技术创新的主体,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公共服务支撑,形成海洋科技和产业集聚效应,必将成为南沙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