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会议 更多+

凝聚“星海”精神内核 共筑南沙魅力“心城”

发布时间:2017-03-14

 凝聚“星海”精神内核  共筑南沙魅力“心城”

区政协榄核镇地方组 致公党南沙区支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轮驱动、双翼共振,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增强才能使社会协调、平稳、持续运转。

南沙自成立行政区十来年间,已实现了从开发区到国家级新区再到自贸试验区、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华丽蜕变。南沙经济社会跨越式的飞速发展,又对南沙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沙区人民政府在《促进建立南沙新区人民群众同步共享开发建设成果机制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让人民群众同步共享开发建设成果:“在建设一座面向未来的现代理想新城市的同时,在人民群众心中筑起一座以人为本的心城”。也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最终实现建设“心城”的目标。

榄核镇是广州市的一个革命老区镇,又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里。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还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榄核镇都扮演过重要角色,发挥过重要作用。榄核曾是中共番禺县临时委员会、广州市南郊区委等多个组织的革命斗争驻地,是抗日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所在地,中共番禺一区特别支部(经省委批准成立,即广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也在此成立。榄核镇的革命历史和荣光是我们南沙区乃至广州市的宝贵革命历史资源和精神财富。近年来突出打造的“星海”故里更是南沙区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中展现的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勇于拼搏、奋力争先的革命精神内核,同样是我们在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的今天需要传承和弘扬的。我们应充分挖掘榄核镇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人文财富,以丰富南沙基层党建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抓手、拓展“星海”文化为手段、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构筑南沙“心城”,为南沙党建工作、文化建设和旅游观光业发展增添重要内容。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找准“心城”建设的切入点

建议由区文广新局牵头规划设计南沙新区“革命文化之旅”,依托区内榄核镇三圣宫曾是榄核八沙农民协会、中共番禺一区特别支部、中共番禺县临时委员会、广州市南郊区委等多个组织的革命斗争驻地的优势,将其打造为红色革命党建工作示范基地;修复一批重点革命遗址保护点,在人民村、大坳村、湄村、新涌村等相关地点恢复设立“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大坳军械所、涌口炮楼等一批革命遗址,再现当年革命场所,营造革命老区的整体气氛。通过将这些革命遗址相互串联,规划设计一条新区“革命文化之旅”路线,重塑展示革命先辈们的光辉形象,重温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勇于拼搏、奋力争先的革命精神内核,打造出一个内容丰富的、可感性强的、有巨大教育意义的革命教育基地,并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南沙广大人民群众和建设者的创业激情,掀起南沙开发建设的又一个高潮。

二、营造“心城”建设的聚焦点

冼星海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其作品在红色年代鼓舞整个中华人民勇于反抗侵略、永不放弃,是让中华民族发出有力怒吼的伟大精神支柱;而榄核镇的革命历史,也字字书写了先辈们无惧危险、奋力争先、迎难而上的革命篇章。这是冼星海精神,是榄核精神,更是中华精神,这种精神气质不能丢、不能忘,更应大力弘扬和传承。建议结合星海音乐特色小镇的建设,通过建设音乐绿道、广场、文创小镇等市政服务工程,将冼星海的音乐元素、民族情怀、革命本色贯穿于新区“革命文化之旅”的始终,并通过在三圣宫、湄村等地演出《冼星海》舞台剧、星海革命经典曲目联唱等一系列弘扬星海精神和音乐文化的群众性活动,把丰富的星海文化融进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革命文化旅游精品。

三、构建“心城”建设的支撑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系统梳理当地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丰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通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人民群众参与到“心城”的共建共享生动实践中来。建议:一是加快已达成协议的星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落户榄核镇的行动步伐,打造传承冼星海革命精神的良好载体;二是加快榄核革命历史、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咸水歌等内容的系统整理,编撰统一地方教材供学校使用,让冼星海精神的传承与爱党爱国教育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少年传承好革命精神;三是加快推进城乡综合治理,以村居环境形象提升加快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村人文之美,通过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早日在南沙人民群众心中筑起一座以人为本的“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