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政协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

政协简介领导成员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委员名录

动态要闻图片新闻调研视察

全体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

南沙文史学习资料

概况工作动态

建言献策

首页>建言献策

关于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01-07

南沙区政协专题调研组

 

一、国内外航运中心发展分类比较研究

国际航运中心是集港口泊位、多式联运、集散中转、航运金融、国际贸易、配套中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具有很强辐射服务带动作用的港口城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不断深入,航运业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成为各国抢占贸易经济制高点的关键举措。

(一)当今世界国际航运中心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高端服务型,这是目前最高层次的国际航运中心,代表为伦敦。凭借其在航运经纪、航运运价指数及衍生品、航运金融服务、海事保险、海事公估服务以及法律、仲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伦敦仍然主宰着国际航运高端服务。

第二类是中转型,代表为新加坡和香港。作为亚洲新兴的国际航运中心,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大型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电子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员的高素质是其自由港的特点,加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突出的转口贸易及其中转运输,使其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

第三类是腹地型,代表为鹿特丹。由于背靠莱茵河流域的荷兰、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日本向西欧出口货物,约有三分之一以上都经过鹿特丹中转。

对标国际,南沙背靠珠三角、泛珠三角广大腹地,可视为鹿特丹这种腹地型的国际航运中心。

(二)国内航运中心发展现状

目前,国务院文件正式明确“国际航运中心”定位的城市共有6个,分别是上海、大连、天津、厦门、武汉和重庆,其各自功能定位如下表所列(参阅表1)。

1  内地国际航运中心定位

港口城市

定位

相关文件

发布时间

上海

国际航运中心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20094

大连

东北亚

国际航运中心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099

天津

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国务院关于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的批复》

20115

厦门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国务院关于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

201112

武汉

长江中游

国际航运中心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49

重庆

长江上游

国际航运中心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49

 

在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国际贸易增长日益依赖于东亚的大背景下,我国发起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其中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与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网络节点发展高度契合。国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布局和提速,正是我国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体现,目的是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贸易便利化以不断提升我国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中的话语权。

相对于天津、大连、厦门等有海无江,武汉、重庆等有江无海的状况,南沙内接珠江水系、外接南海联通各大洋,自然禀赋优越,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打造对外开放重大平台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应为服务国家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势在必行

17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伦敦,20世纪初的纽约、鹿特丹,到现今的新加坡、中国香港、上海、釜山、高雄、东京等,国际航运中心在各国各洲间发生了多次兴替更迭,呈现“西欧板块—北美板块—东亚板块”的发展轨迹,表明了国际航运中心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并将随东亚板块经济的兴起成就更多新兴国际航运中心。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广州就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广州已与“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建立了经贸联系,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来。2014年,广州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五位和第八位(详见表2和表3),并呈快速上升趋势。作为华南地区交通枢纽,借助珠江水系和密集的公路铁路网络,广州可实现与珠三角、泛珠三角以至全国各地的更紧密联系。因而,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应当今世界经济贸易重心东移的大背景顺势而为、势在必行。

2  2014年全球10大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序表

                                    单位:万吨

序号

港 口

吞吐量

年增长率%

1

宁波-舟山

87347

7.9

2

上海

75529

-2.6

3

新加坡

58127

3.6

4

天津

54002

7.9

5

广州

(南沙)

50097

25216

6.0

6

唐山

50075

12

7

苏州

47792

9.9

8

青岛

46802

4.0

9

鹿特丹

44500

0.8

10

大连

42337

3.9

   (数据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3  2014年世界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序表

                                          单位:万TEU

序号

港口

吞吐量

年增长率%

1

上海

3528.5

5.0

2

新加坡

3386.9

4.0

3

深圳

2403.7

3.3

4

香港

2222.6

-0.6

5

宁波-舟山

1944.9

12.1

6

釜山

1844.7

4.3

7

青岛

1669.6

7.6

8

广州

(南沙)

1662.6

1107.5

7.2

7.3

9

迪拜

1525

11.8

10

天津

1406.1

8.1

11

鹿特丹

1234

5.8

   (数据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二)南沙作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的优势

南沙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起着核心承载区的作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南沙位于珠江出海口,是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几何中心,半径75KM以内可通达珠三角所有发达城市。二是岸线资源丰富。南沙规划港区总面积84平方公里,规划港口岸线71.8公里,建港岸线资源充足,完全可满足广州市未来20年的建港需要。三是港口建设初具规模。南沙港已完成南沙一、二期码头和南沙粮食码头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营5万吨级以上泊位22个;三期码头于2015年底建成后将新增6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硬件配置可满足当今先进大型集装箱船舶全天候作业的需要。四是产业基础坚实。已形成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港航物流、精细化工、核电装备、重型机械等临港现代产业体系。五是良好的腹地经济条件。得益于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依托便捷的集疏运体系,珠三角以至泛珠三角的货物都可以经南沙港进出,提供充足的货源。六是政策环境优越。南沙集自贸试验区、国家新区、保税港区等于一身,有助于通过制度创新,在监管方式、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支撑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政策体系。

同时,南沙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一是集疏运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铁水联运、海空联运的快速运输通道有待开通,江海联运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有待升级完善;二是港口码头等硬件建设推进较快,但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三是国际贸易航线数量与上海、深圳等港口相比较不够多(见表4),在对外贸易中的国际地位仍需进一步提升;四是穗港澳合作还不够紧密,优势尚未得以完全发挥;五是航运人才相对匮乏。为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高度重视存在问题并加快推进解决。

 

4  2014年全国沿海港口航线

港口名

航线总数

其中外贸航线数

上海港

320

280

深圳港

242

237

宁波港

235

183

厦门港

206

139

青岛港

153

124

广州港

123

52

天津港

120

70

大连港

103

83

      (来源:各港口相关网站及相关班轮公司提供)

(三)南沙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当前,广州已明确了国际航运发展“一核两翼”的战略布局。其中“一核”指的是加快南沙建设,构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南沙应充分发挥腹地优势和中转功能,大力发展航运高端服务,建设成为复合型国际航运中心。据此我们建议南沙的战略定位为: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依托,以泛珠三角地区为腹地,努力建设成为兼具中转功能和腹地服务功能的世界一流港口,并以此为基础,向建设成为以提供高端航运服务为主、主导各类生产要素配置的最高层次国际航运中心迈进。同时,我们提出南沙近期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大型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绿色低碳的要求,集中优势、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实现跨越,力争到2017年把南沙建设成为港区基础设施完善、航运高端服务齐全,对接港澳、立足华南、联通泛珠、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

三、加快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已经明确,南沙作为核心区,必须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按照《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的具体要求,以国际视野谋划并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此,我们提出加快建设南沙核心区的建议如下:

(一)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

针对南沙港集疏运体系尚不完善、多式联运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议:一是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南沙三期集装箱码头建设,加快推进港区四期码头、疏港铁路、江海联运码头、邮轮母港、外海深水航道拓宽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专业化冷链配送基地、汽车物流服务枢纽、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等物流平台,为完善集疏运体系、构筑便捷物流通道夯实硬件基础。二是高标准规划内河航道。区内相关部门应主动与广东省航道局对接,高标准研究制定南沙辖区主要内河航道规划,将龙横航道纳入“十三五”建设项目,按照远期通航万吨船舶的标准改善龙穴南、南北台水道通航条件,推动南沙内河航道向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同时,协调省航道局加强对珠江水系沿线航道的管理,为江海联运预留足够的航道能级和发展空间。三是加快发展多式联运。通过构建江海联运、海空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立体交通网络,推进海港、空港、陆港间的联动发展,多管齐下完善南沙港集疏运体系,搭建腹地货源的快速集散物流通道。疏港水路方面,重点推进江海联运码头建设,借助内河航道密集的珠江水网,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充分发挥江海联运中转手续简便、物流成本低廉的优势;疏港铁路方面,重点推进南沙港铁路建设,与广珠铁路共同构成珠三角西部货运通道,并将邻近省份的货运与南沙港的海运有效连接,打造以南沙港为枢纽的珠三角、泛珠三角海铁联运网络;疏港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广中江高速、深广中通道等工程建设,初步建成疏港高快速路网;海空联运方面,加强与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和港澳国际机场等的联动,建立南沙海港连接周边空港的快速通道,推进海空联运中转业务发展。

(二)深化区域合作

深化区域合作特别是推进穗港澳航运深度合作,对于进一步强化南沙南中国枢纽港地位,提升国际航运竞争力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在南沙港区航运服务能级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应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及全球各大港口、航运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提高广州、南沙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一是全面深化穗港澳航运业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港澳港航物流主管部门的联系,把香港国际航运的高端要素优势与南沙广阔的腹地优势有机整合,在体制机制上加以创新,放宽准入限制,吸引港澳投资者在南沙开展货代、内外贸物流、海运服务以及相关物流信息处理和航运咨询服务,重点推动在航运金融、人才教育培训、邮轮游艇滨海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打造穗港澳国际航运合作平台,并携手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穗港澳航运国际竞争力、资源控制力和国际话语权。二是加强与内地港口合作。加强泛珠三角合作方面,对接《珠三角规划纲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等战略,探索以资本运作为纽带的港口合作模式,大力推进与珠三角、泛珠三角各海港、内河港、内陆港的合作,形成战略上合作、业务上竞争、对外为整体的泛珠三角港口群。加强与国内北方各大港口合作方面,推动与北方港口、内陆港口建立战略联盟,通过港口战略联盟合作、合资的方式,开拓珠三角与内地、华南与东北、华北等地的新型竞合模式,强化南沙以至广州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南沙的经济腹地,为对外贸易提供充足货源。三是努力增开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与广州港务局和广州港集团形成联动,以建立国际港口城市联盟为抓手,加强与国际大港口的联系与合作,加大对国际知名班轮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对国际航线的奖励扶持政策,吸引航运企业和机构落户南沙,努力做大做强欧美航线,增开和加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带动航运业务加快集聚和港航产业链加快形成。

(三)加快构建航运金融体系

重点依托广州航运交易所(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广州航交所),吸引航运交易、金融、保险、法律、仲裁等各类企业和机构落户南沙,构建适应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发布航运运价指数。以珠江航运景气、干散货以及港澳集装箱等指数为突破口,建立和发布珠江航运运价指数体系,逐步着手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运价指数和运价衍生品交易,促进地区航运业的发展。二是拓展航运交易。依托船舶交易业务,创新航运交易模式和交易品种,重点发挥南沙大宗商品交易的服务功能,为各种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客户提供运输合同的交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衍生品的开发,推进商品场外市场建设,确立大宗商品定价权,建设大宗商品市场的信用体系标准。三是建设航运结算中心。以离岸人民币业务和人民币结算作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和发展航运相关产权、船舶、设备、运费、运输服务、航运电商等交易活动的资金支付、托管及结算等业务,并吸引国内外港航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区域航运结算中心、资金管理运作中心落户南沙。四是发展保险公估企业。可借鉴上海航交所的做法,通过广州航交所本身的数据系统以及广州港务局的大数据平台,为船舶进行专业性的评估,在商业保险、商业贷款方面为其系统内船企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五是加快组建航运产业投资及担保基金。由区属国企牵头,设立政府出资引导,吸纳港航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本等参与的广州航运产业投资及担保基金,集中投资于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船舶产业、现代航运服务业、现代航运物流业以及航运电子商务等领域,推进航运产业整合升级和结构优化,迅速提升广州航运产业的地位和实力。六是加快航运融资租赁产业发展。重点依托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政策优势,争取船舶融资租赁重大项目落户南沙。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创新试点工作,探索与港澳地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境融资租赁资产交易业务,促进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

(四)加快优化航运业发展环境

南沙应借鉴国内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经验,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快优化与国际航运中心相适应的环境。一是加快建立港航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南沙尽快规划选址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大厦和珠江船务大厦,借鉴上海、宁波等地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建设经验,依托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大厦和港航物流产业园建设,加快打造港航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集聚口岸查验单位及航运物流相关服务企业,为港航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等“一站式”服务。二是优化政策和法治环境。完善的政策体系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是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保障。政策体系方面,建议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由区发改局统筹梳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相关的已有配套政策,并加大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创新力度,努力争取政策落地,构建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体系。法治环境方面,依托广州海事法院、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在南沙设立海事法院审判机构、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等,为商事主体提供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航运法律服务和仲裁服务。三是大力推进智慧航运中心建设。依托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和国家物联网标识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实现企业一点接入、一次申报,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紧对原有查验管理系统、港区作业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进行优化提升,加快开发涵盖高端航运服务、多式联运、特殊监管区域、高效航运管理等的物联网应用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物流效率和监管效能,推动打造以智慧港口、智慧供应链、智慧运输以及智慧监管等为特征的智慧型国际航运中心。四是推动泛珠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优化本地通关环境方面,在南沙积极开展制度创新探索,不断完善海关快速验放机制、检验检疫“智检口岸”新模式等,借鉴先进口岸管理经验,优化提升口岸监管服务水平,并形成南沙独有创新经验加快向泛珠三角区域以至全国进行推广复制。推动泛珠区域通关一体化方面,以南沙的大通关信息平台为依托,加快在泛珠三角区域布局无水港,运用市场化方式和互联网技术,同步推动泛珠三角地区不同关区的通关机制和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加快实现泛珠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

(五)加快航运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航运相关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的建设水平。针对目前广州、南沙航运相关人才有所不足的软肋,建议结合南沙港航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引进和培养航运相关人才。一是积极引进国内外航运人才。加快制定航运人才引进目录,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重点在住房、人才入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实际支持,吸引国内外航运人才到南沙集聚创业。二是建设航运人才培训基地。推进在南沙建设国家船员评估中心、海员外派服务中心等航运人才培训基地;吸引安特卫普港和新加坡港人才培训中心等国际一流培训机构落户南沙,合作建设国际化航运人才培养基地,通过项目吸引和历练人才。三是依托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积极推动引进广州航海学院到南沙办学,在南沙选址规划建设广州海事大学,对接国际标准设置航运相关专业,为有志航运事业的人员提供更高层次的航运职业教育,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加强航运文化建设

作为广东省和广州市在南中国海的重要出海通道,南沙应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航运文化建设,塑造南沙特色航运文化,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是塑造南沙特色航运文化。建议区文化部门牵头组织对航运文化开展深入研究,重点发掘“十三行海商文化”、“妈祖文化”、“岭南水乡文化”等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华,塑造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为精神内核的南沙特色航运文化。二是加快规划建设航运文化设施。建议结合南沙《总体规划》,在南沙选址规划建设国际航运广场、航海博物馆、国际航运科普馆等主题建筑群,在南沙城区中心道路、广场等地配套建设航运文化雕塑等,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核融入其中,对外充分展现南沙特色航运文化三是以精品活动擦亮南沙航运文化名片。结合“中国航海日”、“妈祖诞”等节庆日,开展“中国航海日宣传周”、“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主题活动,如以南沙航海博物馆、国际航运科普馆为教育基地,开展航海知识培训,举办不同类型的航海科普展;邀请专家学者作航运文化专题报告,举办“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文化论坛”等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发挥航运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多角度、多层次展示南沙文化品位,擦亮南沙航运文化名片,提升南沙良好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