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明珠湾区| English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长者助手|登录

明珠湾区|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政务动态

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来源:区民政局发布日期:2024-05-07 【浏览字号 : 浏览次数:-

  在南沙,千里江流经此浩浩荡荡奔向大海,不仅形成了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已形成海洋文化、星海文化、疍家水乡文化及沙田文化等,孕育出一串串珍珠似的乡村地名。

  “在很多乡村,道路街巷名称并不完善,部分存在有地无名、有名无标的情况,对农村生产生活和文化推广造成影响,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让人看到了点亮乡村每一个地名的可能性”。有基层民政工作者谈起地名上图前后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让乡村地名全部采集上图,是南沙区实施“乡村著名行动”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之一,进一步提升了地名管理服务水平,推进了乡村地名建设发展。

  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南沙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探索出一批成熟的试点工作经验,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助力“百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有南沙特色的乡村地名建设新路径。今年4月15日至19日,南沙区代表广东省在广西召开的全国“乡村著名行动”培训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刘涛司长再次肯定了南沙的经验做法。

图片1.png

  (马克村特色标志牌、标准路牌)

  强化示范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擦亮“南沙名片”

  我们积极探索深化乡村地名服务路径,选取东涌镇马克村、榄核镇湴湄村等10个村作为重点创建村,初步形成大稳村、马克村乡村示范带设置。以马克村为例,我们在村口的位置设置马克村地名志,是方便游客一进村就可以了解马克村的基本情况。也设置了地名“二维码”,二维码内容很丰富,我们重点打造了乡村地名便民服务驿站板块,在这一板块中,群众可以通过点击政务服务入口,跳转链接到南沙区政务服务网“一件事”主题服务,让群众可以更高效便捷解决民生实事;同时我们也设置了地图导航入口,点击这个入口,可以直接跳转到百度地图的导航页面,在这页面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银行、超市等便民服务点的位置,还可以点击公交站按钮,查看周边的公交站及公交路线,不用下载软件也可以看到公交到达站点的时间,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及周边群众的出行。在这里,随处可见与地名元素相关的特色标志,我们创新打造了“地名+模式”,拓展了“地名+应用”,比如说麦燕街路牌、骏马大道路牌、马克村乡村地名服务示意图、特色宣传牌等等,实现“一方采集 多方共享”,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2.png

  (地名二维码)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提升乡村地名管理水平,打造“南沙模式”

  在乡村著名行动工作中,我们不断更新数据,采用“两内一外”工作模式精准采集了标准地名、公共服务设施、乡村兴趣点等与群众出行、农产品流通、乡村旅游密切相关的地名信息5856条,上传高德地图5418条、百度地图5197条、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1316条,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643条,实现“进村问路”到“进村看图”,充实了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上的载量,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乡村资源流动打好基础。

  我们走街串巷,实地摸排,用脚走出村里“有名无标”“有路无名”的道路,做好乡村广袤大地的“定位罗盘”和“导航员”。采用“系统核、全面访、重点察”的工作模式,对问题清单进行比对,依托《广州市南沙区道路地名规划》词库,在广泛征求村委会、乡贤长者、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为2401条道路(街巷)进行规范命名,为乡村起好名、用好名。与此同时,开展区域内“有名无标”专项排查行动,对3938条道路进行设标和“修、补、种”。推广智慧标牌服务应用,对新设和维护的路牌、巷牌、门牌等赋予“二维码”功能,植入地名简介、道路四至情况、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内容,设置特色标志牌,展示乡村地名服务示意图、乡村地名故事等,满足数字乡村建设需求。

图片3.png

  (骏马大道路牌)

  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地名文化守护南沙记忆,刻画“南沙符号”

  地名是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标识,南沙区民政局大力加强乡村“老地名”“乡土地名”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等地名资源,梳理“南沙人遗址”“塘坑天后古庙”等102条保护地名,编制《南沙区地名保护名录》。在传承地名文化方面,挖掘和地名有关历史掌故、民间传说、民俗文化等素材,收集“虎门炮台”“十八罗汉山传说”等70个地名故事,编辑《江河日月长》《地名里的南沙》故事书,赓续地名文脉。用好线上线下宣传阵地,编辑百度百科词条118条,制作《点亮您的名字》主题宣传片,发布17个系列地名故事短视频,设置地名故事展板,设立地名文化宣传小阵地,广泛宣传《地名管理条例》。

图片4.png

  (马克村地名文化宣传小阵地)

图片5.png

  (地名故事展板)

  坚持服务理念,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展现“南沙魅力”

  与此同时,南沙区还紧抓乡村特色和地名服务的契合点,以民为本,探索“地名+”服务,促进地名基础数据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地名+旅游服务”。按照“一镇一特色”,梳理旅游观光、民俗文化、名优产品等乡村特色资源,将每条村的兴趣点、休闲旅游资源、农家乐等全部上图,绘制《跟着地名游南沙》畅游图8幅和农产品时令采摘园、民宿分布图等若干,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旅游服务。

  “地名+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南沙红色历史,精心制作红色印记旅游图,传颂好红色文化;深入挖掘麒麟舞、香云纱、疍家婚俗等传统非遗文化,制作非遗文化一览图,弘扬好非遗文化;深入开展地名文化进村(居)、跟着地名游南沙研学等系列活动共15场,参加人数500余人。

  “地名+农产品推广”。发动志愿者拍摄42个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视频,宣传推广万顷沙莲藕、南沙青蟹等,让农产品贴上地理标签;开展25场助农直播及义卖活动,依托“时间银行”“社区随约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的助农惠农模式,成功帮助50余名民政服务对象销售农产品,提高收入,为服务特色农产品销售激发新活力。

  “地名+公共服务”。推动地名基础数据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共享地名信息资源数据12165个,并制作共享“一村一图”给相关部门,为网格化治理、城市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结合地名指位功能,设置特色标志牌191个,赋予路牌二维码链接老百姓关切的民生服务事项的导引功能,让地名标识牌变身为公共服务载体,助力乡村数字治理。

图片6.png

  (马克村百果园分布图)

图片7.png

  (助农惠农直播)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2016 © 版权归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所有

联系电话:020-12345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

主办: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南沙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100790号-1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