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明珠湾区| English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长者助手|登录

明珠湾区|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政务动态

南沙大岗藏着少为人知的历史文脉

来源: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日期:2024-03-19 【浏览字号:浏览次数:-

一座岗城,山水相依、钟灵毓秀、文脉悠长、底蕴深厚。南沙大岗,坐落在广州市南沙新区西北部,北接番禺,西邻顺德,南通中山,东望自贸区南沙片区。这里靠山面海、地势平坦、气候温润、土壤肥沃,赐予了大岗万物可长的力量,吸引人相继来聚居于此,开村立业、拓荒采石、捕鱼耕作、繁衍生息。

为进一步挖掘好、阐释好、宣传好大岗深厚的历史文脉,历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大岗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开发等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共话文脉传承,为大岗镇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发展动力。

图片 

一、寻根溯源,东江客籍人聚集,以采石业为生。据清代编著的《香山县志》载述,大岗属香山(中山县)黄旗都(圃都)的潭洲乡乡域内。又据《番禺县镇村志》载:“民国《香山县续编》将‘大冈’载入舆地图。”现大岗镇域由原大岗镇、潭洲镇、灵山镇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辖25个村和6个社区。有关大岗的人文起源,在《大岗镇志》中可知:早在明代,上村谢族、吴族、黎族、南村杨族,大岗莲塘湾胡族、岭东孔族、冯族等相继来此聚居。还有潭洲屯田军户转成民户后,经过几代人延续传承,形成规模较大的自然村落。清乾隆七年,东江客籍人来大岗、潭洲定居,在八股山罉塘、撑篙坑、鲤鱼头等处开采红山,以采石业为生,形成众多村民聚落,为大岗的初期发展发挥作用,也为大岗早期的“石文化”奠定基础。

图片 

图片 

二、盛产大冈红石,与“石”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比比皆是。据了解,大岗的起名,源于此地盛产的大冈红石(即大冈红),此石别处虽有,但不及大岗本地的颜色鲜红且质地坚硬,故此地因石得名“大冈”,后写成“大岗”。在大岗镇内,与“石”相关的自然遗迹比比皆是。站在十八罗汉山的最高点,历经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地质奇观尽收眼底。广东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专家、广州市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金山此前曾两次到大岗镇考察地质遗迹情况。他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十八罗汉山古海蚀地貌地质遗迹是迄今为止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是在中国南方发现的最高海拔、最久历史记录的海蚀地貌地质遗迹,这对人类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以及中国南方海岸线变迁、和地球晚近时期的新构造运动规律等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图片 

在大岗镇内,还有不少与“石”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岗罉塘潭古采石场,石场内峭壁悬空、红岩赭赭、凿迹斑斑。据考究,大岗发掘出的八股山场界碑是目前广州古代采石场唯一的清代石碑,其价值不言而喻。

图片 

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潭洲骑楼,建于1950年至1970年,位于大岗镇潭洲社区人民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在20世纪初风行一时,如今被当地人较完好地保存下来。还有更多不应被遗忘的“历史”宝藏正逐渐被人挖掘,并保护、发扬其价值。

图片 

三、中国第一个机器开采的银矿或藏身大岗,专家建议扩大史料收集范围。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顾问陈晓平在一周前跟随调研团队深入大岗,从客家村到大岗中学,在大岗镇“地胆”、土生土长的客家人陈伟林的带领下实地走访了大岗镇内的多处历史遗迹。

图片 

陈伟林也是南沙区非遗项目“石磨打造技艺”传承人,他曾亲历并见证客家村采石业的兴衰成败。陈伟林介绍,过去村民以采石、打石磨谋生,这里产的石磨甚至远销东南亚。

据《大岗镇志》记叙,曾有河源周族、张族和兴宁陈族到大岗采石谋生,因为长年开凿,便成此奇观。塘石壁长110米、宽65米、高23.7米,山壁上钎凿痕迹至今还清晰可见。移居在大岗镇的客家人们一度靠采石和石头工艺发家致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大岗镇地底下的银矿,并曾用土法进行提炼。

图片 

1881年,大岗银矿(时称“潭洲银矿”)这一消息一度引来香港商人何献墀的注意。1883年,石匠在离旧坑约半英里(1英里约为1.6千米)处,发现一层厚一英寸的矿脉。何献墀立即赶往大岗,取到矿石样本,寄往英国化验,结果发现其含银量达到13%。收到化验结果后,何献墀估计该地有十分丰富的矿藏,便马上把矿山买下,同时通过广东善后局申请执照,获得批准。

18849月,何献墀从英国聘请的矿师托马斯·坎德勒来到大岗,开挖4个矿井,后来增加到5个。次年,1号矿井达到380英尺(1英尺约为0.3米)的深度,随后更挖到430英尺深,何献墀称之为当时中国最深矿井。陈晓平介绍,根据现有的史料可判断,大岗银矿很有可能是中国第一个机器开采的银矿。

图片 

大岗银矿地处二湾社区的“银坑”街因临近矿山而得名,并于2020年通过微改造工作完成升级改造,同年该社区成功创建广州市容貌示范社区。陈晓平分享,在前期的实地走访过程中,他收集到了拥军洞、公义祠石刻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关于辖区内部分文物的史料还是偏少,建议扩大收集范围,并做好保护工作,这对下一步的大岗历史文化研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陈晓平表示,这一段历史也将对广东近代工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补充。

图片 

四、打造主题旅游产品线路,助大岗镇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事实上,大岗具有深厚的工业底蕴,在番禺年代就有“北有市桥、南有大岗”的说法,曾获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广东百强·广州十强”称号,是工业大镇,具有经商办企业的传统。80年代,潭洲服装厂生产的牛仔布全国排名前三,培育出“自由鸟”这个著名品牌;90年代,大岗大兴鞋厂已有超1.2万名员工,产值超12亿元;大岗第一个空调生产企业天元空调历史悠久,众多老厂企曾经名扬全国。而如今东升农场、芬尼克兹、百得光电等本地企业扬名在外,与港澳两地有合作。

图片 

大岗镇也是商业老镇,在历史上是沙湾水道以南唯一的商业中心,潭洲人民路骑楼、灵岗河边水上集市见证了百年商埠的繁荣,目前城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商业氛围浓厚、群众生活便利。近年来,随着穗港智造基地的建设落地,一批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高端航空装备制造业、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项目导入,当地将进一步助力南沙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陈晓平提出,大岗镇在追溯银矿历史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推出主题旅游产品线路,打造大岗的文旅新名片,有助于提高大岗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能文能武”的多元文化,以研学促交流传承。为了感谢大自然的恩泽,一代又一代的大岗人前赴后继,勇于进取,促进了大岗的经济发展,传承了淳朴的民风习俗,更衍生出颇具特色的岗城文化。文化的兼容性与多元性是大岗一个显著的特征,用“文武双全”来形容此地的文化现状一点都不为过。

能文--粤剧界名流陈冠卿,国家一级演员冯刚毅、郭凤女等名家均为大岗籍人士。2021年,当地成立了“郭凤女粤剧工作室”,并开展了多次粤剧进村(社区)、粤剧进校园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粤剧文化氛围。2023年,大岗岗城小学粤剧团荣获南沙区粤剧大赛银奖和最佳表演奖,粤剧传承在当地初见成效。“因石而得名,一石生广厦”,罉塘潭古采石场、石磨打造技艺,石磨山名字的由来等等见证了大岗人在古时候极端条件的生存状况和顽强意志,当地与“石”的故事家喻户晓,采石文化应运而生。2023年,石磨打造技艺成功入选南沙区级非遗名录,当地也陆续开办石磨技艺培训班,致力于传授非遗技艺,培养传承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能武--大岗篮球运动传统可谓南沙区历史最悠久。从清朝末期起,篮球热便在当地兴起,篮球比赛几乎每年举办,并吸引了周边兄弟镇街前来参与。25条村6个社区基本每年都会举办自家的篮球比赛,并各有一支“看家”篮球队,可随时派出参加镇级比赛。近两年,全国村BA举办得如火如荼,基于对篮球的热爱,大岗也办起了自家的村BA比赛,场均逾千人观赛。同时当地也会积极响应区级篮球比赛,以2023年南沙区男子篮球联赛为例,大岗派出的队伍便包揽了三、四、五名。

图片 

此外,广府民俗专家、广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副研究员梁谋则指出,还应该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弘扬优秀民俗文化方面打造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例如重新举办在历史上曾一度辉煌的十八罗汉山“生菜会”,打造民间艺术诞会;围绕大岗镇的仙庙,开发罉塘、灵山、梅郎与布娘、天后庙、王大中丞庙等相关的旅游非遗文创产品;与学校等教育机构联动开展水乡文化研学活动,通过开展禾桶水上拔河、水上捉鸭等以及咸水歌展示活动,在保育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文化有机会得以传承。

图片 

何以“大岗”?这就是大岗。还有更多属于这里的故事等您来探寻,南沙大岗欢迎您!

据了解,南沙历史文脉探究系列还将辐射南沙全区,通过深挖南沙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究南沙区的文化脉络,解码南沙区的文化基因,讲好南沙故事。

近年,南沙文广旅体局围绕创全域、创名片、暖市场、强服务四个方面,深化挖掘南沙旅游资源,通过联合各镇街、各景区,推出“旅游+”融合文化、体育、演艺、非遗、商业等丰富系列活动,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广州南沙文旅融合的新样板。

  (来源:“印象南沙”公众号)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2016 © 版权归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所有

联系电话:020-12345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

主办: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南沙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100790号-1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