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明珠湾区| English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长者助手|登录

明珠湾区|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政务动态

让地名承得住历史、绘得出美景、融得入发展——南沙区民政局编制出台道路地名规划

来源:区民政局发布日期:2022-04-11 【浏览字号 : 浏览次数:-

  地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标志。

  近年来,南沙区致力于地名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在全面完成地名普查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南沙地名文化,以道路地名规划为抓手,将历史地名文化融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促进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上级民政部门指导下,经组织专家学者认真编纂、全面征求公众意见、专家评审,并经南沙区人民政府审定,南沙区民政局在全市率先编制出台《广州市南沙区道路地名规划(第一期)》。规划重点以中心城区、自贸区区块及重点项目等区域为核心,规划范围包括万顷沙镇、横沥镇(灵山岛尖、横沥岛尖范围除外)、黄阁镇、东涌镇庆盛区块、南沙街道、珠江街道、龙穴街道,规划面积达531.91平方千米,规划道路地名共计754条。本次道路地名规划设立派生式、企望式、白描式、寓意式、纪念式、借用式等6种命名方式,其中结合历史文化、原有地名进行的派生式命名为主要的方式,占比约67.6%,充分传承原有地名文化。

  同时,结合历史文化、人文地理、规划发展设定3个全区道路专名主题定位,体现出地名历史文化传承与人文地理、规划发展的有机结合,让南沙地名“承得住”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绘得出”多彩自然人文景观、“融得入”高质城市发展新态,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谱写时代篇章。

  “承得住厚重历史文化底蕴——载南沙海洋文化。依托道路地名承载开垦拓新、通商贸易、民族防御等历史记忆和海滨自然景观特征,反映千百年来南沙围海生长、固海安家、开海出行的海洋文化发展史。如横沥镇代表疍家咸水歌和“宫商角徵羽”传统五音调的“音律路、商瑞路、角瑞路”,传承当地“商字号、角字号”聚落名称与传唱咸水歌的渔村记忆;南沙街道展现天后宫妈祖文化保佑出航平安、福泽绵长的“崇福一街、顺济北街”和展现海防炮台文化“金锁铜关”美誉的“铜关路”等,探索打造南沙海洋文化与发展的“新渡口”,擦亮海洋文化名片。

  “绘得出”多彩自然人文景观——“映山岭水乡景观”。依托道路地名描绘南沙北部丘陵起伏、中南部水网交错的自然景观。如黄阁镇展现当地山清水秀的“岭怡街、翠满街”等,描绘了“近南风景不曾秋”的生机勃勃之景;万顷沙镇展现山田水乡自然美景及丰富物产的“荷香北路、蕉林北路、鱼跃北路”,以及展现羊城新八景“湿地唱晚”的“虹霞大道、玉藕东路、珍羽路、青苇路”等,描绘了“一川蕉林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跳跃,万顷碧波流”的渔耕图卷和湿地落霞、沙田碧波、青苇婆娑的水乡盛景,都能细致地体会到山岭水乡美景之处。

  “融得入”高质城市发展新态——“展新策发展姿态”。依托道路地名寄寓南沙紧握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时代机遇彰显发展新态。如展现东涌镇(庆盛区块)国际教育事业、展现港科大“求进、求新、创未来”校训校风的“求进路、求新路”等;展现南沙街道轮渡母港“百舸千帆”景象的“千帆路、海护街”等;展现龙穴街道物流航运产业,重现史载靖康海市、九龙飞腾等龙穴奇景的“龙帆大道、飞腾路、云起路”等,承载发展新姿态,奋力谱写南沙的崭新华章。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2016 © 版权归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所有

联系电话:020-12345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

主办: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南沙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100790号-1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