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图书馆文献外借量连续4年增长超20%,人均外借量位全市各区第一

“书香南沙·智汇湾区”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在南沙图书馆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南沙区2024年市民阅读报告》。
据统计显示,去年,南图累计文献外借量达364.5万册次,连续4年增长超20%,人均借书3.6本,位居全市第一。馆藏总量约136万册,平均每本藏书被借走2.6次。报告显示,影视改编热潮大幅提升了馆藏经典文学的借阅量,《我的阿勒泰》《繁花》等作品一度成为当月借阅榜首;刘慈欣、余华、马伯庸仍是南沙人最喜爱的作者。
活动还表彰了2024年度“阅读达人”“最美志愿者”“优秀合作伙伴”“优秀阅读推广文化志愿者(团队)”。其中,5位“阅读达人”过去一年每人平均阅读了超900本书。
南沙首个地方文献数据库上线。活动当天,南沙图书馆正式上线了“风起南沙”地方文献数据库,这是南沙区首个地方文献数据库,这将极大方便市民读者查询南沙本地文献,增强了文献保存和利用价值。
目前数据库挂载在南沙图书馆官网,后续将在图书馆公众号上推出数据库移动端。据悉,自图书馆新馆开放后,馆方一直致力于本地文献的收藏、整理和挖掘传播。截至目前,已经收集文献约1700种、4600余册,为数据库建设奠定文献基础。
“风起南沙”地方文献数据库,将馆藏地方文献进行电子化处理,分为“文献检索”、“南沙印象”、“谈古论今”三个栏目。读者可通过关键词、图书类型等多重条件筛选检索所需文献资源。其中,“南沙印象”将文献资源从“地情方志、民俗风情、历史研究、经济建设、文学艺术、南沙人物”六个维度进行分类,全面展示南沙的文化底蕴;“谈古论今”则集中展示由南沙区图书馆、南沙区文物管理所、南沙区文化馆、印象南沙等官方机构、媒体发布的地方文献二次开发成果。
该数据库支持原书阅览与文本阅览两种模式,可实现全文关键字检索、图文视频关联推荐等功能。登录读者证账号后,读者还能对文献“一键三连”(点赞收藏分享),浏览记录可在右上角个人中心查阅。
数据库还开放地方文献捐赠窗口,提供地方文献实物捐赠或电子捐赠两种方式,读者上传相关文献信息后,馆员审核通过后将主动联系获取。
原创自贸区十周年主题馆藏文献展亮相。南沙区图书馆从开馆之初一直致力于自贸区特色馆藏文献建设,已收集整理涵盖自贸区发展蓝皮书系、自贸区主题出版物以及政策资料等各类文献共计500余册(件)。
今年正值南沙自贸区挂牌十周年,馆方从馆藏文献角度原创设计了“十年启新--南沙图书馆自贸区主题文献展”,旨在展示南沙自贸区十年发展历程和成果。
展览在一楼环廊开放式展出,将展出一个月。展览分为“国家战略 引领启航”“制度创新 硬核改革”“立足湾区 面向世界”“厚积薄发 擘画新篇”四个章节。通过提炼精选自贸区蓝皮书、研究出版物、《南沙年鉴》等专题文献与往年各主流媒体相关报道,从国家战略层面阐述南沙自贸区独特的功能与定位,按时间顺序展示十年期间南沙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方面的成果,集中展示了南沙自贸区十年“勠力图南”的开拓精神。
此外,展览中还穿插介绍有南沙图书馆关于自贸区的文献信息咨询服务。展览的最后布置有自贸区主题出版物专架与“留言邮筒”,读者可自行借阅图书或投送个人感想留言。
一次性授牌11个学校分馆,南沙已是“百馆之城”。南沙图书馆近年来在总分馆体系建设上,成效卓著。继灯塔图书馆网红分馆开放后,又迎来一波分馆开放。活动当天,南沙图书馆正式为区内6家中小学“馆校合作”分馆与5家新建幼儿园微分馆进行授牌,分馆将服务校内七千余名师生,输送图书近万册,有效扩充阅览面积约1500平方米。截至目前,南沙图书馆分馆和服务点共110个,包括67个分馆(服务点),43个微分馆,南沙已迈入百馆之城行列。
近年来,南沙区图书馆与区内学校达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推动多项公共文化服务走进校园。近年来,南沙图书馆携手区教育发展中心,联动馆校双方合力打造“名师公开课”“三堂课”两大品牌。
“名师公开课”将优秀的教育资源推向了公共文化场馆,让更多不同层次的读者享受到文化魅力。而“三堂课”,则将面向南沙区中小学生推出美育课、历史课与阅读课。全年预计开展不少于16场展览、讲座、研学、志愿服务等形式的课程活动。活动现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区教育局携手共同启动了“三堂课”项目品牌。
(来源:“南沙图书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