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全面提升南沙区中医治未病国际化服务能力,让南沙本地居民、港澳居民及外籍人士享受到高品质医疗健康服务,9月26日上午,广东省首个港澳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中心暨广东省名中医张荣华、陈利国传承工作室在南沙隆重启用。暨南大学副校长、广东省名中医张荣华,暨南大学中医学院院长、教授朱晓峰,中医学院党委书记金学刚,孙立教授,南沙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小潼、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处长钟首斌、南沙区卫健局、港澳办、区属医疗机构、港澳居民代表等出席启用仪式。

古今交融,打造创新中医康疗殿堂。南沙区港澳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中心同时挂牌为南沙区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心位于南沙街道风情街,参照香港诊疗标准和服务理念,秉持“自然、和谐、融合、创新”的设计理念,运用橙红和米黄色调,营造既符合中医药文化特色又充满现代感的疗愈空间并提供人性化的诊疗。中心设有九大功能区,设有健康咨询室、健康干预室、心身调养室、健康宣教区与中西药房,配备了智能中医体质辨识机器人、睡眠呼吸初筛仪、心理测评系统等健康管理设备与超声智能疼痛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睡眠治疗仪等健康干预设备,重视预防及早治疗、强调医护协作,通过港式健康管理,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

精英齐聚,家门口享受名老中医常驻坐诊服务。南沙区港澳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中心由广东省名中医张荣华、陈利国等领衔,同时汇聚了区中医医院一支实力雄厚、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团队成员不仅包括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中医药专家,还涵盖了护理、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临床营养师等多元化专业技术人员。
服务全面,涵盖患者全方位健康管理。目前,南沙区港澳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中心提供美容与减重、亚健康与慢性病调养、特殊群体调养、疼痛调养、情志与睡眠调养等五大康养板块,可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超过35种,包括口服中药、现代理疗以及针刺、灸法、推拿按摩等传统疗法,涵盖了从体质辨识到健康干预的全方位健康管理。同时,还可以提供中医传统疗法、体质辨识、个性化膏方、中药代煎代配等6大特色服务,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搭建平台,促进粤港澳中医药合作交流。南沙区港澳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中心以港澳氛围、中医特色为运营模式,搭建粤港澳中医药人才交流、研讨平台。积极邀请港澳知名中医坐诊,鼓励南沙区中医药人才到港澳学习交流,通过进修、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为粤港澳地区中医药人才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通过湾区中医药资源共享,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南沙区港澳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中心的启用,是南沙区卫生健康系统积极响应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区域健康服务水平、促进粤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南沙区将依托南沙区港澳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中心进一步巩固我区中医治未病工作阶段性成果,继续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为健康广州建设贡献力量。
张荣华,二级教授,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贴专家,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药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病中医早期识别、干预及综合服务技术的示范研究)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部省级项目1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1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本领域权威期刊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3.3;获得国家专利13项;主编或参编专著9部。
陈利国,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暨南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负责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基础理论)负责人,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负责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中医基础)带头人。 主持国家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14项,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出版著作22部,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55人,博士学位研究19人,博士后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