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南沙动态 > 热点专题 > 千年杏林出新彩,振兴发展在南沙 > 金沙生地百草香
来源: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日期:2024-07-04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热热热!!!
相信最近出门的你
一定有这样的感受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
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天灸可以安排起来啦!!!
天灸疗法介绍
天灸疗法是一种结合中医经络理论与中药学原理的传统疗法,通常在夏季三伏天期间进行贴敷。这一时期被认为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阳气也相对充沛,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古亦称发泡灸。
天灸疗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南北朝梁朝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这是关于天灸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此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也有关于天灸疗法的描述,如使用毛茛鲜者捣泥敷贴治疗瘰疬未溃者。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则进一步丰富了天灸疗法的应用,如用旱莲草敷贴治疗疟疾。然而,现代广泛应用的天灸疗法主要源于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张璐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利用白芥子等药物在三伏天敷贴肺俞、膏肓等穴位,以治疗冷哮等疾病的方法。这一疗法经过后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主要是根据“冬病夏治”和“寒者热之”原理,在“三伏天”或“三九天”施以一定的治疗,来防病治病。三伏天灸在“三伏”天气火热的气候下,敷以辛温、走窜、逐痰、平喘通经的药,可以提高药物的功用,达到温阳化气,化瘀通络,驱散体内蛰伏的寒邪的作用,使肺、脾、肾多脏的气机调畅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寒冬的多发病得以控制。
01
寒性关节类疾病:
肩周炎、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尤其是伴有冷痛的)。
02
寒性肺系疾病:
哮喘、顽固性咳嗽、肺气肿缓解期、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
03
寒性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等。
04
寒性妇科疾病:
痛经、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等。
05
寒性体质调制:
经常感冒、长期服用抗生素后调理、慢性荨麻疹等。
06
亚健康状态:
表现为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睡眠质量差等。
天灸治疗的禁忌证
01
热症:
当天发烧的人,或阴虚火旺体质的人,一般不宜天灸。
02
孕妇及经期:
因天灸用的是辛温走窜的药物,所以孕妇和月经期且月经量多的女性不宜天灸治疗。
天灸治疗贴敷时长
根据临床观察和摸索,经过改良后的天灸处方的贴药时长为:
儿童:30分钟至45分钟。
成人:1小时至2小时。
若患者自觉皮肤灼热难以忍受,可以提前揭除药贴,以防灼伤皮肤形成水泡。揭除药贴后,宜以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拭干净,忌用冷水清洗贴敷部位。
天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贴敷前
清洁皮肤,保持干燥无破损,穿着宽松衣物。
02
贴敷期间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皮肤干燥,并避免冷风直吹,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取下。
03
贴敷后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立即洗澡,坚持疗程使用。同时,保持良好心态与生活习惯,以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效果。
天灸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01
皮肤潮红或色素沉着:
天灸古亦称发泡灸,顾名思义是以发泡为度,虽现处方经调和后药性较以前的处方温和,但对皮肤仍有刺激性,所以一般人贴药后皮肤会有热、辣等刺激感,皮肤会出现潮红,甚则脱皮、起水泡等,故宜严格控制贴敷时间。部分病人会在贴药部位留下色素沉着,有的多年不消。
02
水泡:
若贴药后皮肤出现水泡,小者可以自行涂以万花油,数日后水泡可以自然吸收,大者宜到医院处理,瘙痒者可以局部涂擦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氯雷他定片对症治疗。
03
皮肤过敏:
贴药后皮肤对药物或者胶布过敏者,宜及早清除药物,局部瘙痒者可以涂擦艾洛松软膏,过敏严重者宜及时到医院就诊。
04
其他不适处理:
如有刺痛感、局部麻木等不适,可轻轻按摩贴敷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咨询。
天灸的注意事项
1.引起疾病的原因有多种,尤其是慢性疾病。三伏天灸适用于虚寒型患者,在贴敷前需要充分评估病情,切忌盲目贴敷。
2.慢性病调治可比喻成帮人体补坑,有时候坑太大太深,贴敷相当于用小铲填坑,不能操之过急。因此建议贴敷时配合冬季三九天灸,每年2次,连续三年,必要时配合药物。
3.慢性病需要改善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如无节制饮用冰冷的食物,熬夜等等。对于任何疾病的防治,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比药物和治疗更重要。
4.贴敷完毕之后最好能够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贴敷材料脱落。撕去贴敷材料2小时后,就可以洗澡了。但注意,切忌洗冷水澡。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