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南沙动态 > 热点专题 > 千年杏林出新彩,振兴发展在南沙 > 金沙生地百草香
来源: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日期:2023-08-15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近年来,南沙区积极探索“中医药+”应用新场景,让中医药与基层治理、民生实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双向奔赴”。
一、中医药+微场馆,筑牢中医药服务根基
漫步闲庭,初入医舍,古风的装饰与本草的香气互相呼应……
东涌镇内,设有“1院2馆2阁19村”的中医药微场馆,可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1院,即东涌医院设有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中医科,并在全院住院部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2馆,即鱼窝头医院中医馆及东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2阁,即东涌医院、鱼窝头医院下属2家设有“中医阁”的村卫生站(东导村卫生站、常莫村卫生站);19村,即镇内19家村卫生站均可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馆、中医阁服务的人群主要是辖区内的群众,虽然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也逐步接受中医药服务,来中医馆的人越来越年轻化。
近几年来,南沙区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在全区各镇街建设环境优美、富有养生内涵的中医馆、中医阁,扶持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发展,“中医药15分钟服务圈”已初具雏形,成为群众的好“医”靠。
二、中医药+网格员,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榄核镇内,一群年轻的干部显得格外醒目。他们穿梭在群众中间,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做着耳穴压丸、拔火罐、艾灸等操作。
“我们不是中医师,只是‘中医药服务志愿者’”,说这句话的人,正是来自榄核镇的网格员小张。除了他以外,镇内还有超过350名基层工作人员、网格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到这项工作以来,已服务周边群众超过800人。
在南沙区中医治未病医联体中医药专家的培训与指导下,他们已可开展一些简单、无创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自己既能学到健康技能,又能通过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他们很快就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群”。
同时,南沙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区委宣传部、各镇街、区卫生健康局、区文明办等部门已将中医药健康知识纳入公共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让南沙在城市建设中升级为“养生模式”。
三、中医药+大校园,助推文化教育迈上新台阶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朗朗书声,读的竟是《黄帝内经》,这是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榄核中学的日常。
中医药进校园,是一项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从娃娃抓起”的有意义的工作,在南沙,这项工作也被“玩出花样”来。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生,从科普讲座到劳动实践,从中药文创书签、祛湿健脾果冻到经方抄写诵读、药草扎染、八段锦操练……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文化启蒙变得简单有趣而又极富魅力。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