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食品药品安全 > 安全消费 > 消费知识
来源:广州市南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日期:2022-06-24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食品抽检信息】
根据《南沙区2022年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方案》,南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全区范围内经营的食品进行监督抽检。本次共抽取流通、餐饮环节样品59批次,其中流通环节35批次、餐饮环节24批次。经检验,实物质量及标签合格样品59批次,实物质量及标签合格率为100%(具体产品抽检信息见附件)。
【食安提醒】
路边的蘑菇莫乱采!
警示案例:去年广东梅州一户人家外婆、妈妈和3岁孩子,因食用野生蘑菇,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家中吃了剩下蘑菇汤的2只猫也被毒死了。专家称,从中毒症状推测,3人很可能食用了当地盛产的致死率达到70%的亚稀褶红菇。
近期广东正值雨水充沛期,高温高湿环境适宜野生蘑菇迅速生长,是误食自采有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高发季节。
广东是国内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较多的省份之一,省内常见的毒蘑菇并不是传说中的“红伞伞”,但是毒素绝对能让人“躺板板”。
【白毒伞(致命鹅膏)】
白毒伞是广东省内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蘑菇之一。致命白毒伞周身雪白,偶尔菌盖表面中央部位为浅黄褐色。最大的特征就是“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毒性主要成分为环肽毒素,这种毒素耐高温,耐酸碱,即使高温煮开食用,毒素也不会被破坏,且食用后会聚在肝脏或肾脏,导致脏坏死,死亡率高达95%以上。
此外还有以下3种野生蘑菇,极其容易与可食用菌类混淆,常人难以辨别。
【鸡㙡菌 VS 近江粉褶蕈】
鸡㙡菌(荔枝菌)被誉为“岭南菌王”,口感柔嫩味道清甜鲜美,只在广东地区生长,且只有每年6月才会出现。但与其形似的近江粉褶蕈含有剧毒,容易被混淆采摘误食,食用5-10分钟即可引起严重的胃肠炎症状,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高大环柄菇VS 大青褶伞(铅绿褶菇)】
大青褶伞(铅绿褶菇)与可食用的高大环柄菇十分相似。大青褶伞在我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分布,一般集中出现在6月-10月,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甚至在垃圾堆旁、菜地、荒地等地。误食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不适,对肝脏等脏器以及神经系统也能造成损害。
【野生香菇VS 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含有剧毒鹅膏毒素,与可食用的野生香菇形似,误食可引起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毒。
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做到“三不”
1.不采摘
草坪(如灵山岛尖)、林地(如大山乸)、公园(如蕉门河两岸)、景区(如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等场所都是野生蘑菇容易生长的地方,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2.不买卖
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3.不食用
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食品经营单位要提高警惕,禁止加工野生毒蘑菇。
如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请立即这样做:
1.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醒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或器具压迫舌根引起呕吐,尽量把食物吐出来,减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医
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并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注:文中警示案例及相关科普内容参考“广东疾控”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
附件:2022年南沙区5月食品抽样检验合格样品信息表.xls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