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薪续脉,踏浪未来 | 南沙街村落记之广隆村

文章发布日期:2025-04-18 文章来源:南沙街

  广隆村,位于南沙街西部,东靠黄山鲁,东南与大涌村接壤,西南隔蕉门水道与横沥镇七一村相望,西隔蕉门河与坦尾村相望。广隆村下辖广隆、鸡公头、飞沙角3个自然村。其中,至今仍保留着客家文化的鸡公头村,不仅有独具特色的客家山歌,还有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广隆村鸡公头先秦遗址。鸡公头村客家文化的渊源与其祖辈的迁徙历程密不可分。鸡公头村的村民是惠州客家后裔,他们的祖辈来自惠州,从惠州迁徙到了南沙。因发现鸡公山的风水很好,于是选择在“鸡头”的位置定居。因此,鸡公头村有着客家文化的基础,人们也保留着一部分传统客家习俗。鸡公头客家山歌,便是其客家民俗文化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640.webp (2).jpg

  据记载,早在明代便有客家人从粤东北辗转来到广州,客家山歌也随之传入广州地区,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广府特色。而鸡公头客家山歌是在200多年前由惠阳迁来南沙板头村的客家人中传唱的民间歌谣。广隆村因与板头村接壤且环绕鸡公山,山歌遂于村落间绵延流传。

  以下是从民间收集的鸡公头客家山歌代表性作品:

  《客家情歌》

  唱起山歌系有瘾,唱个情郎开妹心。

  细石磨刀不用水,歌妹交情不用媒。

  爱唱山歌尽情唱,唱得歌妹情义长。

  唱得同桌共锅灶,唱得两人共床眼。

  八月月圆在十五,歌妹团圆在哪年。

  《山歌对唱》

  女:俺妹门前种棵梅,手攀梅树望花开。

  初一约哥到十五,做乜一次也无来。

  男:日夜奋战攻关台,哪有闲情来探妹。

  为了幸福早实现,亚哥样边走得开。

  女:日头当午正合时,再拖时间日西斜。

  隔邻满姑细两岁,手抱孩儿笑眯眯。

  男:桃李开放迎新春,亚哥知妹情难分。

  苦战三年为后代,望妹再等哥一春。

  《洗犁歌》

  春牛牯仔尾刁刁,喝转牛头打半锹。

  三亩多田犁好,早放牛牯转食朝。

  洗净犁子停净水,阿哥托犁来去归。

  老娣牵牛来去走,老娣带头歌跟尾。

  鸡公头客家山歌既秉持着客家山歌普遍的韵律节奏、质朴情感与丰富内涵等共同特征,又在岁月的洗礼和地域文化的熏陶下,孕育出独树一帜的个性风貌与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伴随着客家先民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时的汗水挥洒而唱响,在平凡日子里柴米油盐的生活琐碎中萦绕,于婚丧嫁娶等重大人生礼仪的庄重或欢庆时刻回荡。

  在时代奔腾的浪潮里,广隆村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活力之歌。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正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2024年,广隆村城中村改造项目驶入发展快车道。超过85%的居民踊跃支持,为旧改注入强大动力。这片约58.6万平方米的改造区域,承载着全村人的希望与憧憬。

640.webp.jpg

  随着改造稳步推进,未来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住宅区周边,娱乐、健身服务设施星罗棋布,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此次改造,高度重视城市功能品质的完善,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设施不断升级,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了不同年龄段村民的需求。同时,道路更加宽敞平坦,供水、排水系统更加高效稳定,环卫设施也更加完善,村民的生活幸福感直线上升。

  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广隆村始终坚守文化根脉。古老的文化记忆,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得以传承和延续。如今的广隆村,正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广隆村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活力之歌也将越唱越响亮。


附件:
相关稿件: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2016 © 版权归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所有

联系电话:020-12345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

主办: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南沙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100790号-1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