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非遗韵,亲子解锁香云纱魔法!
3月30日与4月4日,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云纱星韵香云纱(非遗)文化园成功举办南沙科普游——“指尖跃动千年韵,经纬交织非遗魂”“云纱续韵,时光染艺传承漫旅”两场活动。活动以“看、做、玩、悟”为主线,串联起香云纱非遗文化馆参观、核心工艺手作、亲子科普活动等环节,让千年技艺在亲子协作中触手可及,让非遗传统在科普宣传中焕发生机。
01 时空对话:解码香云纱的时光密码
活动伊始,亲子家庭踏入云纱星韵香云纱(非遗)文化馆,在讲解员引导下穿越千年历史:从香云纱的起源传说、坯布罗织物,到不同年代的古董服装,再到古老的染整技艺场景、坯布半成品与成品展示,以及古代纺织装备与现代服饰的创新设计……孩子们通过文物、影像和实物触摸,直观感受这项“用阳光与河泥染色”的非遗技艺。
02 工坊手作:亲子共赴“晒莨过乌”之约
随后,迎来本次活动的高潮环节——体验香云纱晒莨与过乌两个核心工艺。转入室外晒莨场,孩子们在科普导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捋起袖子,把布匹轻轻浸入发酵好的薯莨汁中去,待布料吸饱棕红色汁液后,抬到草坪平铺晾晒。“为什么要反复浸晒?”“薯莨汁的味道怎么像中药?”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导师解释:“需通过反复多次浸染晾晒使薯莨中的天然成分融进布料,形成天然抗菌防霉保护层,这是香云纱‘穿不坏’的秘诀。”亲子配合中,家长们拧干布料,孩子专注调整晾晒角度,阳光下的协作画面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动注脚。
晒制好的棕红色方巾迎来“变装时刻”。孩子们用毛刷蘸取珠江口南番顺地区特有河泥,在布料上绘制图案,接触处瞬间由红转黑,形成天然水墨画般的肌理。“我的画会变色!”小朋友看着自己涂抹的小鱼图案逐渐显形,兴奋地向父母展示。科普导师解释道:“经薯莨汁反复浸染的小方巾富含丹宁酸,而南番顺地区无污染的河泥中富含高阶铁离子。当河泥涂抹在方巾上时,丹宁酸与高阶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丹宁酸亚铁,涂有河泥的地方便由此变黑。这便是香云纱染整技艺的化学原理,也是延续千年的‘天然染色化学’,每一道工序都藏着古人的智慧。”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完成纹样创作,见证化学变化的同时,理解传统工艺中自然材料的科学应用。
03 展销探秘:触摸传统工艺的现代脉动
亲子家庭走进香云纱展销中心,近距离观察香云纱成衣、围巾、包包及文创产品。讲解员特别介绍:“香云纱面料自带防霉抗菌属性,做成衣服透气耐穿,如今还被用于高端时装和环保家居。”有孩子轻声说:“原来我们做的方巾,以后可以变成这么漂亮的衣服呀!”有孩子望着与自己手作方巾同色系的展品,眼中闪烁着发现的喜悦。家长们则在环保家居展区驻足,看着香云纱制成的现代潮流服饰,切实体会到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无缝衔接。当指尖的温度与布料的质感交织,非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技艺,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本次活动通过“科普+体验+创新”的三维模式,让香云纱从文献记载的“活化石”变为可触摸、可创造的文化载体。这场穿越时空的香云纱之旅,让千年技艺在触摸、体验与对话中,悄然在每个孩子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原来传统与现代的距离,不过是一次亲手浸晒的专注、一回触摸布料的惊叹,以及一句“原来如此”的欣然领悟。
此次活动更深层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家庭在体验中领悟:对非遗技艺的保护,本质上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智慧”的守护——当孩子用河泥在方巾上留下印记,当家长从展销中心了解香云纱的环保应用,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便在代际衔接与生活实践中完成了一次无声的传递。这种“带得走的香云纱非遗新体验”,让千年技艺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扎根现代生活、能被每个家庭理解与践行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