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沙交通大脑”——乔泊源:借科技东风为畅行加速
(打造“南沙交通大脑”——乔泊源:借科技东风为畅行加速图片)
他是一名交警,但并不在川流不息的车潮中穿梭指挥;他是一名交警,但并不在车水马龙的路口引导通行;他是一名交警,但并不在交通违规的现场调查处置。虽不在现场,但他却深度参与了以上所有常见的交警工作场景,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高效、科学、精准的综合指挥应用平台——“南沙交通大脑”。
精准识别 快速预警
让救援及时高效
“科技是一股强劲的东风。我的工作目标,就是借助东风的力量,让群众的出行更顺畅、更高效。”
乔泊源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2018年加入南沙交警以来,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交警科技信息化管理领域深耕不辍,为南沙区智慧交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南沙交通大脑”是他4年来辛勤耕耘的最大成果。
“喂,110吗?xx路口一直红灯,路上的车辆都堵在了这里,你们赶快来处理。”这是2024年5月某天的一通报警电话,电话那头的群众听起来焦急万分。
“请您稍安勿躁,交警已经在路上了。”
实际上,早在这通报警电话响起前,南沙交警便已经着手处置交通疏导和故障维修问题。一旦有交通灯发生故障,“南沙交通大脑”都会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提醒交警指挥中心安排警力开展处置工作。近年来,通过联网建设,“南沙交通大脑”对全区的交通设施设备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对智能化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检测和精准化维护。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交通信号灯损坏修复时间平均控制在2小时以内。但在“南沙交通大脑”的数字化管理下,任何故障都能被实时监测并预警,因此交警指挥中心能够第一时间安排警力到达现场疏导交通,并通知维修团队开展工作。
最终,路面执勤交警及时赶到现场疏导了拥堵的车流,维修团队也在半小时内完成了红绿灯修复工作。
(打造“南沙交通大脑”——乔泊源:借科技东风为畅行加速图片)
精准分析 智能调控
让等待不再漫长
曾经,由于车流量不同时段分配不均衡,南沙区万新大道转明珠湾大桥路口长期存在“绿灯无车行,红灯等得久”的问题,传统的信号灯配时方案难以及时根据群众出行需求进行科学调整。
针对这类问题,乔泊源全面梳理了本区信息化系统及前端智能化设备底数清单、功能分类,一头扎进书本和电脑中,学习各类设备的性能参数与功能软件的系统架构,边学边做、边试边改,日以继夜进行系统测试和实操,大大拓展了“南沙交通大脑”及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的功能种类,在区内重要路段实现了信号灯智能调优。
信号灯智能调优功能上线后,南沙交警可以结合本区实时车流量,全区车辆出行态势及重点路段交通承载能力、交通运行状态,以及群众出行需求等综合要素,合理分配信号灯放行时长。“绿灯无车行,红灯等得久”的难题得到有效改善,群众的等待时间不再漫长。
(打造“南沙交通大脑”——乔泊源:借科技东风为畅行加速图片)
精准预判 实时监测
让隐患无处遁形
作为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城区,从清晨到深夜,南沙的路面上总少不了来来往往的重型运输车辆,一些未经年检上路、达到报废期继续上路的车辆,给交通安全造成了严重隐患。“南沙交通大脑”上线后,一旦在路面上发现“问题车辆”的踪迹,系统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并预判其行驶路线。
2024年11月某日,一辆重型运输车辆在逾期未年审的情况下继续上路行驶。“南沙交通大脑”监测发现后,交警立即开展处置,在半小时内便将违规车辆拦截,快速消除了一个交通安全隐患。
“南沙交通大脑”上线以来,将信号灯、电子警察等交通设备的修复时间缩短了20%以上,对重点车辆违规上路或闯禁令行为进行了11000余次预警,有效提升了全区交通运行安全水平。
作为这个强大智能系统“背后的男人”,乔泊源曾在无数个白天和黑夜,默默付出了极大的辛勤和汗水。“我并不是大家眼中‘传统’的交警,但‘南沙交通大脑’却让我拥有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能力,这就是科技的强大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交警,我愿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努力为推动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贡献年轻的力量,乘科技长风,担安全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