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南沙动态 > 热点专题 > 高质量发展朝“南”看 > 锚定目标 打造滨海新核心
来源:南方+发布日期:2023-01-30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向着春天出发,一刻也不耽误。
1月30日,继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之后,广州南沙新区紧锣密鼓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一时间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动员全区上下立即调整状态、迅速行动起来,牢牢把握南沙的“时”与“势”,时不我待、乘势而上,抢抓高质量发展先机。
凯风自南,奋楫争先。实现现代化,除了高质量发展别无他途。大会提出,以力争上游之势踔厉奋发,以宏图必成之志笃行不怠,群策群力、苦干实干,谱写南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加快建设“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
万丈豪情,千帆竞渡。
新气象:春门早开自奋蹄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癸卯兔年甫一开工,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响彻南粤大地,省、市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广州南沙高质量发展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勃发开局之气象、展示开局之作为。扎实推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南沙的建设,将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广州提出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个一万亿”支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增长6%以上,加快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南沙,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刻不耽误地埋头苦干,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省市发展大局。
知重负重方显责任担当。 以目标为导向,用数据来支撑,在回答“推动高质量发展”这道必答题时,南沙提出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以“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的精气神,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南沙“加速度”,力争全年经济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新引擎。
把握春光方能不负韶华。这是一种时不我待的自我催促,这种紧迫感同样激荡南沙大地。
1月29日,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不满24小时,广州又马不停蹄举行“争先机开好局”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签约活动,南沙区作为分会场之一,发挥示范先锋带头作用。南沙区常务副区长魏敏在南沙分会场宣布,南沙区一季度开工项目33个,总投资803亿元;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1382亿元。魏敏表示,今年全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为实现全市发展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越开放,越向上。1月29日,广州港南沙港区一片红红火火的繁忙景象,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被堆放得层层叠叠,装载着玉米、高粱等粮食的货船,经过远洋航行,从巴西、美国等地抵达广州港。这些粮食在码头筒仓内短暂存储后,将通过驳船、汽车方式输送到珠三角的粮食加工厂。春节假期期间,外贸大船集中抵港,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码头共接卸粮食、钢材等货物超40万吨。依托华南最大的综合性枢纽港,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建设大湾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贸易通道。
一月烟花到南沙,无尽璀璨在新春。大年三十和初一晚,灵山岛尖的两场烟花秀将南沙的年味拉满。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湾区南沙用诚意满满的新春烟花、水上集市、年俗游园、露营围炉等多种有趣方式,为市民们带来春节到南沙“看海、观鸟、品南沙味”系列活动。春节期间南沙区接待游客人数95.81万人次,同比增长34.75%。更足的信心、更旺的人气,以旺盛的内需动力点燃南沙高质量发展的“开门红”。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紧迫感已成为南沙从上到下的行动自觉。春门早开,南沙自奋蹄。
新动力:合力共进摘星辰
气吞山海,星辰可摘。
1月28日,随着《星辰大海》宣传短片放映完毕,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落下帷幕,与此同时,广州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宏图巨幕正徐徐展开。
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会一片坦途。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当前,广州正举全市之力加大南沙的开放力度、投资强度、经济密度,集中力量建设先行启动区,加快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作为南沙经济重镇,黄阁镇党委书记陈海华表示深知责任重大,更懂使命光荣,表示要以更大决心聚焦经济建设,扛起勇挑大梁的“金扁担”。全面强化与庆盛枢纽先行启动区的发展联动,形成连片开发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狠抓丰田汽车制造这个龙头,重点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广汽丰田达产增效。加快推进海缝新工厂、吉兴、东亚汽车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实现达产,加速推动广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地黄阁。
东涌作为港科大(广州)等大湾区建设重点项目和《南沙方案》中确定的庆盛枢纽先行启动区所在地,区位优势明显。东涌镇党委书记姚镇海表示,牢牢把握庆盛先行启动区建设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带动东涌全域发展,奋力打造南沙高质量发展“北引擎”。
珠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南波表示,珠江街将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担当作为,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全力配合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建设,提早布局深圳至江门铁路(珠江街段)、南沙综合交通枢纽站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做到闻令而动,按时保质为项目建设落实用地保障。同时精准服务明珠科学园、广东医谷等重大科创平台,引导更多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的企业落户,为辖内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南沙街道党工委书记曾祥洪表示,南沙街要作为全区“主战之街、窗口之街、首善之街”,锚定目标、强化引领,纲举目张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争先进、创一流,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
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扬表示,企业家朋友们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受益者,希望大家坚持走强企之路、精明增长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南沙开发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位于大岗镇的中科空天产业基地已经初步具备火箭总装测试能力,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二火箭已经在产业基地完成总装,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出厂测试。“南沙制造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将于今年5月发射,今年中科宇航将力争完成三次发射任务。”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宇航”)副董事长郑军透露。
星辰咫尺,合力可摘。
新前景:实干争先向未来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如何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南沙的答案是:鼓足开局的势头、新春的气象,以钉钉子的精神,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突出四链融合基本路径,南沙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聚焦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高水平推进南沙科学城、港科大(广州)二期、国际化人才特区等平台建设,建设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南部极点。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南沙开发区投促局局长王剑表示,坚持产业第一、项目为王,以“咬住不放松”的狼性招商精神,聚焦聚力招大引强、培优育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引领、造血强链功能、能迅速形成现实生产力的上下游重点产业项目,形成“链主”带动、全链贯通的产业生态。
坚守制造业当家,南沙挺起产业脊梁。东方重机自2004年落户南沙,19年来先后创造“十七个国产首台”核能主设备纪录,持续擦亮“国家名片”。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但军表示,要扛起南沙区新能源产业“链主”担当,凝聚各方优势资源,全力推动南沙新能源产业引进和落地,加快推进氢能综合能源站等示范项目建设,不断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补链强链,积极推进向专业化、特色化、绿色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突出面向世界开放导向,南沙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强化南沙改革开放“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使命意识,全力做好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这篇大文章,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来自香港的95后青年香小婷,2021经过对大湾区不同地方的调研后,被南沙这块风水宝地而吸引,毅然将二次创业的科技企业设立于此,如今她已是三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致力于服务听力障碍人士,创新研发娱乐且普惠的辅听工具。“在南沙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1对1创业导师的指导下,项目得到了充分的成长,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广东省级金奖,也准备于今年正式投入市场。”香小婷说,愿有志青年们在南沙发光发亮!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南沙以建设现代化都市打造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实施全省首个未来城市建设试点,集中力量建设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等重点片区,完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推进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实施绿美南沙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打造展现新时代新气象的广州城市新核心。
产业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乐春表示,将集中资源全面加快庆盛、南沙湾、南沙枢纽三个先行启动区,谋划打造粤港科创合作先行示范区——庆盛区块突出“最香港”,谋划打造大湾区国际滨海门户和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南沙湾区块体现“最岭南”,谋划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域——南沙枢纽区块规划“最未来”。
锚定南沙作为广州城市新核心的定位,年内,南沙大型城市综合体、南沙枢纽及配套交通设施、广澳高速改扩建工程、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南珠中城际等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中心区33座人行天桥也将开工建设。
“绿色生态立镇、星海文化兴镇。”榄核镇党委书记陈义生表示,榄核是农业大镇,将聚焦农业农村发展,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积极引入文旅项目带动乡村产业发展,通过打造新乡村示范带,以点带面夯实乡村产业基础。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表示,新的一年将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以“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的精气神,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奋力把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沙实践。(记者 柳时强 任燚 王一晴)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