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5年03月24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南沙动态 > 热点专题 > 2025年南沙区两会 > 两会声音
来源:南方+发布日期:2025-03-06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2月27日—28日,南沙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区政协四届五次会议召开,现场首次搭建了南沙两会访谈间,聚焦广大市民、企业及人才在南沙更好生活发展所需,邀请相关区直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等与会人员现场访谈,回应社会关切,释放南沙新一年发展新机遇。
列席南沙区两会的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钟惠彪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南沙试验区赶考之年,将持续筑牢建强南沙试验区“四梁八柱”,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激活发展活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推进南沙试验区建设2025年通过验收
记者:过去一年,是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的第一年,也是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取得初步成效的一年。新一年,南沙试验区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探索农业对外开放“南沙模式”?
钟惠彪: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南沙试验区赶考之年。今年,我们将持续筑牢建强“四梁八柱”,推动南沙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筑牢农业技术发展根基。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建强农业发展“四梁八柱”。推进新落地1家院士工作站,在良种良法、智慧农业建设等方面大力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建设全国首个“伏羲渔场”,湾区首个“伏羲农场”,打造湾区智慧农业市场化成果转化样板。
二是建强农业产业发展链条。2月26日举办的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全球招商引智大会上,我们签约32个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保障2025年农业经济发展“开门红”。推进中芯种业育种实验基地项目基础设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粮食、水产品、畜禽、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建设。
三是畅通农业贸易发展机制。高质量推进南沙试验区建设,2025年通过验收。加快推进挪威巴林公司项目建设。依托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立涉农企业境外投资咨询窗口。围绕企业“走出去”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提供政策咨询、投资促进、金融财税、风险防范、争议解决等一站式服务。举办对外合作交流展示活动和培训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制度衔接、规则对接和人才引进培养。
四是建设农业文化融合样板。持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弘扬传承农耕文化。依托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契机,推动南沙农业文化挖掘和传承发展。擦亮南沙香云纱等文化名片,加强农文旅融合发展。
五是优化农业制度规则对接。引进香港地区注册兽医、先进动物诊疗机构进驻南沙,探索香港地区进境兽药区域定点使用模式。推动南沙与港澳的宠物活体运输便利化,做大国际宠物产业。报批争取种业市场准入优化措施,持续优化种业营商环境。
新质生产力赋能,DeepSeek将助力南沙农业
记者: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请谈谈南沙下一步将如何在种业繁育、数字技术、绿色低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助力构建现代农业创新体系?
钟惠彪:今年中央一号文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将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状况。近段时间DeepSeek的火爆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相信不久后,它会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我们也正与业内专家交流,让人工智能工具赋能南沙农业发展,请大家拭目以待。
此外,在种业发展方面,用好国家三部委出台的“放宽市场准入15条”,支持企业加强育种关键技术突破和新品种选育。建强用好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种业三大中心(特色种业创新中心、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种业中外合作创新中心)等种业创新平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数字技术方面,我们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渔业生产,结合都市农业全过程精细化管理需求,建设数智农业产业园;围绕农机装备升级、设施农业智能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及国际市场推广等重点,建设湾区首个“伏羲农场”“伏羲渔场”,打造湾区智慧农业市场化成果转化样板。
生态绿色发展方面,全力推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农业生态化、绿色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落实农业面源治理工作。推动葵花鸡及葵花鸡蛋绿色食品认定,实现广州市禽类产品绿色认证近十年“零”的突破,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造农食产品“湾区标准”。
多举措富民兴村,让百姓共享实实在在发展成果
记者: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四个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南沙将采取哪些创新举措,落实好“四个着力”?
钟惠彪:在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方面,我们将持续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科技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推进丝苗米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等省级产业园建设,向北部三镇引进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建设。
在着力推进乡村建设方面,以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及乡村风貌品质。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建立健全示范带运营管理机制,连片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南沙水乡。
在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方面,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和农村“头雁”工程。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深入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持续推进精神文明乡镇、村创建。
在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推动供销合作联社综合改革,培育乡村经营人才队伍,推进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巩固提升“零分红村”发展成果,加快出台《南沙区“强村”十条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新一年,我们将加速推动土地流转集约,持续壮大提升村集体收入,推动农文旅融合,引入文旅项目,让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推动农产品“家门口”销售,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成效,共享发展成果。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