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5年03月24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南沙动态 > 热点专题 > 2025年南沙区两会 > 两会声音
来源:南方+发布日期:2025-03-06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2月27日-28日,南沙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区政协四届五次大会召开,现场首次搭建了南沙两会访谈间,聚焦广大市民、企业及人才在南沙更好生活发展所需,邀请相关区直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等与会人员现场访谈,回应社会关切,释放南沙新一年发展新机遇。
列席南沙区两会的南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荣毅表示,将建设未来社区与全龄友好城市,今年将争取聚焦群众关注的车位、房位,分类施策,争取全年新增不少于1500个停车位、超1400套人才公寓,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产城融合与新型产业社区
笔者:作为广东唯一未来城市试点,新一年,南沙将围绕住建领域哪些方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未来城市新模式?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荣毅:南沙正围绕“绿色、韧性、智慧、创新、宜居、人文”六大发展目标,聚焦安全韧性、活力创新、智慧高效和低碳宜居四大领域,开展建设未来城市综合样本。
新一年,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建设未来社区与全龄友好城市,集中力量分步建设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景观、建设特色街区,塑造高品质城市风貌,构建15分钟生活圈。同时,聚焦老年人群体需求,打造适合老年人的“康养之城”,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二是构建绿美南沙生态格局,全力实施“山海连城、公园融城、绿意满城”行动,加快绿美碧带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公园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开门见绿、开窗见景”,打造10公里美丽海岸线,擦亮“广州看海最好的地方”招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城市典范。三是推进智慧城市与新技术应用,实施“数字住建”行动,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以“新城建”联动赋能南沙智慧城市建设。四是建设产城融合与新型产业社区,探索在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区域试点“四有型”社区,促进职住平衡。
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首批项目将于3月底开工
笔者:今年,南沙提出将分步打造20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区住建部门将聚焦哪些方面、采取哪些创新举措进行高品质城市风貌塑造?
陈荣毅: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通过“强中心”战略,以生态为基底、产业为引擎、青年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
我们将从城市功能完善、交通改造治理、城市景观提升、特色街区打造、品质社区建设5个维度,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品质化的精致城区。
通过补齐短板、联通碧道、丰富活动完善城市功能;通过畅达道路、改造环境、增加车位来提升道路交通;通过升级形象、系统标识、优化照明来提升城市景观;通过多元业态、改造风貌、统筹停车来打造特色街区;通过翻新立面、完善服务、美化街景来升级品质社区,打造更现代都市化的城市形象、更便捷精细化的治理和服务、更丰富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和消费场所,助力城市能级提升。
目前已形成两批品质提升项目,主要涵盖蕉门河中心区公园提升、重要道路综合整治等内容,首批项目力争“3·30”前开工,“6·30”取得阶段性成果,“9·30”取得焕然一新的成效。
争取全年新增不少于1500个停车位、超1400套人才公寓
笔者:人民城市为人民。针对市民关切的学位、车位、床位、房位“四位”问题,今年南沙在住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等住建领域,将有哪些新举措新供给,上新哪些新项目?请分别举例说明。
陈荣毅:“四位”问题都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汇聚安居乐业的真情实意,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成果。住建局将聚焦车位、房位,分类施策,有效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车位方面,将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协调推动南沙枢纽站房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大角山隧道、凤亭大道、万环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万环西路南延线扩建工程等,同时推动加密广深港高铁庆盛站经停班次,探索整合公交、慢行系统,完善交通接驳设施,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持续提升城市公交接驳服务覆盖面。同时,多措并举增加公共停车泊位供给,全年争取新增机动车停车位不少于1500个,同时建成首期路边泊位智慧停车项目,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提升市民停车的便利度。
在购房服务保障方面,落实大学生购买新建商品房给予最高2%的额外优惠政策,并会同区教育局加快实施“购房入学”政策。同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行“产业社区化”模式。在住房保障方面,在现有人才公寓房源基础上,争取全年新增科苑壹号、时光印象、珺筑水岸等8个人才公寓运营项目超1400套房源。
在城市“硬件”建设中植入服务基因,探索构建全周期市民参与机制
笔者:在着眼项目建设的同时,也要抓好服务,搭建好住建与市民、企业贴心的桥梁。新一年,区住建部门将如何在增强城市“硬件”的同时提升“软服务”?
陈荣毅:我们将聚焦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目标,推动增强城市“硬件”与提升“软服务”双提升,真正实现“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
在城市“硬件”建设中植入服务基因,探索构建全周期市民参与机制,从12345热线、信访案件中整合发现问题,主动倾听市民和企业的声音,收集市民意见并作为城市建设的评分指标,提高市民和企业的参与度。同时,建立更加高效的工程项目管理机制,高标准做好文明施工常态化管理,打造更加文明的城市建设环境。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