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5年03月24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南沙动态 > 热点专题 > 2025年南沙区两会 > 两会声音
来源:南方+发布日期:2025-03-06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2月27日-28日,南沙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区政协四届五次大会召开,现场首次搭建了南沙两会访谈间,聚焦广大市民、企业及人才在南沙更好生活发展所需,邀请相关区直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等与会人员现场访谈,回应社会关切,释放南沙新一年发展新机遇。
列席2025年南沙两会的南沙开发区国资局局长廖晓生表示,接下来将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国有资本打造“耐心资本”,落实建设方案做优“金融港”,为中小企业发展引入更多金融“活水”。
推动地方国有资本打造“耐心资本”
记者: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在今年的广州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南沙要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孵化地,夯实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发展的厚实家当。您觉得国资国企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今年是否会有一些改革举措来培育更多耐心资本,赋能实体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廖晓生:谢谢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南沙是承载国家战略厚望的国家重大战略平台,国资国企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深化改革与创新。我区正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产业链招商、建设标准化厂房、城市更新等10个方面制定了42项改革任务,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长足进展。其中实现南沙区属国企在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零的突破;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完成广东省级科技园区验收;推进区属国企发行8.4亿元全国首单与红树林挂钩的低碳转型挂钩债券;高质量推进南横、大涌、东井村改造项目拆迁和复建安置房建设工作,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区属国企作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重要承接主体,积极强化项目储备于资金支持,我区获批专项债额度、“两重”和大规模设备更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金额均为全市第一。我区正积极打造区域特色标杆产业园,在建及运营的园区共15个,开发面积超3500万平方米,如南沙期货产业园、南沙科创中心生命健康产业园、南沙产发科创谷等项目。其中,万顷沙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园、横沥生命健康产业园,响应广州“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成功申报广州市2024年特色标杆工业园,通过明确的主导产业定位,加强对产业上下游的协同招商,提升整体产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三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推动总规模20亿元的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落地南沙,南沙科技创新母基金获评年度中国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第三名,为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提供了市场化运作范本,推动了本地科技企业成长。区属国企通过多元化金融工具与战略布局,通过母基金、VC基金、PE基金、产业基金、证券二级市场基金形成425亿规模的基金群,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被投企业包含9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动地方国有资本打造“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一要深化国企改革。重组各方资源,优化调整区属国企股权结构,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提升区属国企议价能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实现南沙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二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区属国企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运用发展重点项目,制定资金平衡方案,依托“全要素一体化融资”新模式推动南沙枢纽、南沙湾等3个重点片区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机制、风险评估体系和容错机制等,降低“耐心资本”长期投资的风险。三要优化产业布局。紧密对接市、区两级“12218”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以产业基金投资为有力杠杆,壮大耐心资本,撬动产融资源,多维度服务产业招商大局,围绕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现代产业片区,重点投资布局科技创新领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产业赛道。
期货产业园力争2025年底落成启用
记者:南沙将系统推进“五港联动”,做优“金融港”,包括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跨境金融,争取期货产业园年底建成等。目前相关工作的进展如何?未来一年会如何落实相关谋划?
廖晓生:谢谢您的提问。南沙金融从2015年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围绕广东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从零起步、迅猛发展,近年来金融业已跻身南沙五大重点产业之一,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从2015年几乎为零上升至2024年的约10%,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并在平台建设、改革创新、特色金融板块、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
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五港联动”发展策略工作部署,我们已初步制定了南沙特色金融港建设方案、任务清单以及2025年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将围绕金融改革创新政策试点、金融平台项目建设、特色金融服务体系三方面,做优“金融港”,联动海港、空港、信息港、人才港共同建设发展,提升金融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水平门户枢纽金融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在2025年,我们将加快落实建设方案任务、2025年重点工作项目清单,积极争取在国家层面出台南沙金融专项,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落实落深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跨境股权投资、气候投融资、数字人民币等创新试点,加快期货产业园建设,巩固飞机船舶租赁发展优势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尤其在期货产业园建设方面,我们力争2025年底落成启用。期货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8栋建筑,包括3幢塔楼建筑、5幢裙楼独栋,集商务办公、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会议培训、商业配套等于一体的期货产业园区,计划引进各类期货公司以及期货信息技术公司等期货产业链相关主体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进驻企业将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功能,有利于促进南沙区期货产业特色金融发展,加快广州市风险管理中心建设,服务实体产业发展。
全面提升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记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区里在金融支持对中小企业发展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接下来还会有什么行动部署呢?
廖晓生:谢谢您的提问。为解决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局近年来积极主动作为,携手区内有关职能部门、国企、区内金融机构形成合力,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一是成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协调各相关单位、银行机构积极落实各项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同时各成员单位也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截至目前,已经走访企业近6000家,累计为超3000家企业发放超211亿元贷款。二是优化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支持。2022年印发《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办法》,为合作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投放的贷款所产生的不良,给予本金损失部分的25%作为补偿(每年不超1亿元)。目前南沙信贷风险资金池合作金融机构共达28家,进一步扩大政策受惠面,同时全面推进资金池管理系统升级工作,实现金融数据信息报送全面线上化,提升数据报送、入池申请等方面的效率。截至2024年12月,南沙新区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申请入池贷款超4400笔,累计企业家数超1900家,实际放款金额约94亿元。三是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企业融资获得性。发挥财政资金的融资撬动功能,利用广东省创新联合体基金,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以及南沙母基金、南沙科技创新母基金落地南沙优势,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南沙”。发挥好区内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地方金融组织支持中小微发展的作用,助力中小微通过保理获得短期流动性,鼓励区内银行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加强合作。
接下来,我区将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支持区内中小企业发展。一是继续用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协同区内各成员单位继续收集整理融资需求推荐清单,及时将有关融资诉求推送至区内银行机构,推动银行机构提升融资申请办理效率,提升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能力。二是加强风险补偿资金池政策的宣传,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特点,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优化风险防控模型,做到“应贷尽贷”。三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上市、挂牌及境内外发债融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能力。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