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明珠湾区| English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长者助手|登录

明珠湾区|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4002号答复的函

来源:南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日期:2023-08-28
【浏览字号 : -

麦胜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南沙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的提案》(第4002号)收悉。我市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8月16日通过粤政易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探索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模式创新情况

  当前,南沙已就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模式创新开展系列工作,具体如下:一是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分部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吸引来自6个国家16家科研机构的98位顶尖国际海洋专家参与科研合作,资助61项合作课题,凝聚约230名青年海洋科技人才联合开展研究,并与香港科技大学建立仪器共享机制,积极整合在港高校科研平台资源,围绕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物资源等方向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二是依托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等南沙科研机构开展科技联合攻关。霍英东研究院已被认定为国家级科研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865项,并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


  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澳门大学等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工业半导体材料、芯片和器件可靠性分析、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等领域关键技术开展深度合作。其中政府科研项目317项,商业科研项目500项,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截至2022年,该基地已在高精度注塑控制系统、多融合无线室内定位技术、吸附式制冷系统、芯片封装可靠性测试、海量时空数据处理、智能家电、无线传感网、环保材料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围绕室内定位、轨迹跟踪、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以及三维地图引擎等关键技术,在精准室内位置服务领域实现了多个突破,在与物联网相关的跨领域协同与应用及产业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研发推出的精准位置服务平台已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白云机场、高铁广州南站、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济南汉峪金谷商务中心等大型科技园区、交通枢纽、博物馆、医院等多个场景中得到良好的落地应用,并为超过280个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提供关键技术攻坚和技术优化升级服务。2022年12月14日,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与香港中文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生物医药、精准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优势,整合学科实力以及优势资源,开展生物医药、精准医学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在生物医药、精准医学等领域科学研究的协同发展;本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高水准科研合作平台、创立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促进双方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在基因组与遗传病、人类表型组与精准医学、发育、干细胞与再生,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粤港交流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三是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抓手,加快打造粤港澳科技创新智慧引擎。落实科技、教育、人才的一体化部署,大力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发展。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署协同创新全面合作协议,在15个优势领域布局开展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项目62项。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跨学科枢纽前瞻性组建6个前沿交叉学科市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荐申报省重点实验室,现已参加省组织的专家论证。

  二、打造科技创新规则衔接高地情况

  南沙当前正在加快穗港科技规则衔接,已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科研经费流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于2019年8月向香港分部的依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成功拨付3800万元科研经费,首次实现了内地科研经费的跨境流动。截至2022年,通过香港分部累计向香港科技大学共拨付8笔财政资金,合计约1.218亿元,主要用于实验室香港分部建设、广东省级科研项目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打通了科研资金跨境拨付通道。二是科研物资流动。事业单位、省级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经核定后,可享受“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进口相关科研设备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功纳入第二批享受“十四五”科技创新政策高等院校名单,助其进口设备一个工作日内完成海关减免税审核确认手续,获得减免税款150 余万元。同时,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试点推进科研用物资跨境试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提出的9项跨境需求科研物资清单和5项便利化政策措施全部予以纳入本次出台的《广州市科研用物资跨境正面清单(第一批)》,为穗港两地科研物资的跨境运输提供切实的便利和支持,切实推进两校在科研领域的深度合作和学校协同发展。是科研数据流动。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是全国首个具备将超级算力直通香港的网络专线,于2016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2年,南沙分中心已经服务过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在内的港澳及海外200余个科研用户团队,涉及材料化学、生物医药、工程机械仿真计算、气候模拟与海洋环境、金融计算等诸多领域,港澳及海外科研团队通过付费长期使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资源数已超过2.2亿核时。南沙分中心的建设填补了香港缺乏世界领先水平高性能计算平台的空白。

  三、关于提升科技成果协同孵化转化能力的建议

  当前,南沙正积极发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协同。一是创新与港澳科技合作机制。成立了广州南沙粤港咨询委员会科技合作专项工作组,共同商议联合创新事项;成立了南沙粤澳发展促进委员会,南沙区内3家科研院所推荐人选当选为会员,分别是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广州物联网研究院院长王伟、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峰,使南沙与澳门科技联合创新的渠道更为畅通。二是携手打造高等教育开放试验田。全力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高质量发展,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6个方面深化协同创新全面合作。市、区联合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经费,支持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推动省通感算交叉融合泛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落户。三是探索“港澳成果、南沙转化”。加快推进南沙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落地,以南沙为核心,依托大湾区内的科技成果源头机构,立足南沙、协同港澳、服务湾区,以科研成果源头培育和成果转化服务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果为目标,致力于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同时加快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建设,已完成启动区孵化场地和相关配套实验室空间装修,20余个团队即将进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同打造研发合作平台,与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广州物联网研究院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IPv6数据跨境流动相关研究。推动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与香港机电工程署、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1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不断深化合作,实现300余项粤港成果需求精准对接,加速打造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我市将继续着力深化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围绕“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科创产业生态链,全力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加快学校二期建设,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加快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投入运营,推动香港科技大学科创成果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建设。创新科技合作机制,发挥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成果转化及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创新创业平台优势,抢占人员往来通关便利机遇,吸引更多港澳高端科技成果在南沙转移转化。与港澳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深化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引进一批港澳地区私募基金投资机构,探索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

  四、关于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南沙强化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生态圈。一是创新科创信贷支持工具。针对科创企业融资难题,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科创上市贷等信贷产品,并上线信易贷平台,累计对科创企业授信超100亿元;设立了规模6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入池企业超60家,实际发放贷款1.16亿元;设立了1亿元规模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提升相关金融机构业务积极性,入池贷款1656笔,实际发放贷款总额约26.65亿元。二是发挥科创基金引导作用。落户了50亿规模的广东省创新联合体基金、2000亿规模的广州市产投母基金、35亿规模的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30亿规模的广州市中小企业引导基金等省、市级政策性基金;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南金基金、创智产业投资基金等引导基金,吸引超30亿元社会资本;目前落户管理规模超百亿的管理企业6家,占广州市60%,云从科技、小马智行等多家科技企业获得区内基金的投资,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加大科创企业上市培育。根据企业上市进度,分阶段给予最高1000万奖励扶持。采取“摸查储备+培训辅导+协调问题+奖励补贴”等方式重点培育企业登陆科创板,近期成功推动国务院“科改示范企业”广钢气体上市,实现广州市属国资科创板第一股;为上市后企业提供路演对接、定期走访等服务,助力首家科创板登陆企业-云从科技市值实现100%增长。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聚焦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强化穗港澳科技联合创新。用好《南沙方案》政策红利,探索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赋予穗港澳联合组织科技项目更大自主权,推动人、财、物等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全面推进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地方标准试点,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国际高端会议活动,加快集聚国际化高端人才,打造高水平科技开放门户。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大力支持临空飞行极端测试平台、识海工程等国之重器立项,推进冷泉生态系统、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加速建设,推动更多科研院所落户集聚。协同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功能平台,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南沙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三是强化港澳合作引领力,创新工作路径和渠道,建设与港澳科技联合创新示范地。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两个方面,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新思路、新举措,打造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全力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加快学校二期建设,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创新科技合作机制,与港澳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深化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高效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引进一批港澳地区私募基金投资机构,共建“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科创产业生态链。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南沙区港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函达。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2016 © 版权归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所有

    联系电话:020-12345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

    主办: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南沙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100790号-1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