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 > 政务动态
来源:珠江街发布日期:2024-05-22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今年是新兴社区志愿队伍培育的第四年,队伍人数由上一年的15名队员发展到今年共计有45名队员;由以往单一的群体到如今多元化群体;由以往志愿服务结构单一、技能水平有限到如今能适应社区居民多元化的需求,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专业化;志愿者也从最初的社会工作者的协助者、好帮手,逐渐转变为社会工作者的友好合作伙伴。
为破解社区服务结构单一、人手不足等难题,促进社会资源多方联动,新兴社区广泛吸纳党员、团员、群众等群体加入新兴社区志愿队伍中,打造了一支“党员+团员+群众”的三大联盟红色金字塔队伍,在党员、团员和群众之间形成“铁三角”关系,构成一个“金字塔”,三者在服务中相互支撑与密切配合,突出“金字塔”稳固与坚不可摧的特性,同时通过角色定位建设,挖掘和定位志愿者自身优势,以“菜单式的服务”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平台,定期对志愿者提供成长支持,最大化激活志愿者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进一步提升志愿队伍的多元化水平和服务专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多元同享志愿服务格局。
新兴社区始终以群众需求为着力点,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健全组织扩队伍,丰富载体增内容、深化实践挖潜能,积极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通过“三聚焦”探索形成“党员先锋引领、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的志愿服务新局面,切实推动志愿服务有“温度”、有“精度”、有“高度”。
聚焦多元化
整合资源优势 提升志愿服务项目“温度”
以开展“暖南”党群志愿服务和“双微”行动为抓手,充分运用“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搭建起社区党组织统筹领导下的基团单位、企业组织、党员群众等“多方联动”机制,实现社区各类资源力量“一网整合”,为社区居民精细化管理添砖加瓦。2023-2024年以来,针对社区长者、亲子家庭、困难群体和居民群众开展休闲文娱、亲子教育和助困帮扶等服务活动共27场次,参与人数达1800余人。如:开展“我们的节日·情暖新兴”节日系列探访活动,搭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支持网络,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爱民的初心使命。开展“同赏中秋月,共话国家情”“喜迎新春、探寻年味”等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增进社区邻里情和提升社区凝聚力。开展“反诈宣传”“预防校园欺凌普法宣传”等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南沙区妇联、珠江街商会和万顷沙中学等单位的支持下,完成捐赠轮椅、居家改造、设备安装、维修家具等各类群众心愿101件,切实把志愿服务延伸到群众生活生产的每个方面。
聚焦专业化
搭建服务平台 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精度”
新兴社区充分利用辖内基团单位资源丰富的实际和发挥在职党员专业优势,组建涵盖税务、医疗、教育和法务功能的“党员帮帮团”。联合教育党员专业服务队为辖内困境儿童、青少年提供亲子关系辅导、教育指导等服务。针对辖内老年人、青少年等重点群体,联合法务党员专业服务队开展如预防养老诈骗、校园欺凌等专题普法活动。根据社区辖内企业纳税业务需求大的情况,组织税务党员专业服务队到企业开展点对点税务宣贯和业务指导活动。联合医护党员专业服务队入户为社区老年人现场解答长者疑问及评估身体状况等服务。通过利用“党员帮帮团”专业力量,为社区各类群体提供更加精准和更加优质的服务,畅通志愿服务“神经末梢”,实现服务的专业性和群众的满意度“双提升”,助力社区志愿服务高质量开展。
聚焦制度化
强化激励保障 提升志愿服务项目“高度”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社区治理等工作不断深入,居民的民主、自治、互助观念日益增强,志愿者以及居民自治组织所起到的作用愈发明显,因此,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在推进需求收集、项目实施、成效评估三大服务环节过程中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激发社区志愿服务的活力与生机。首先,通过召开活动服务后的总结会或者半年度的志愿者座谈会,对志愿者的思想疑惑、观点分歧和问题难题给予引导,答疑解惑。其次,重视志愿者的服务产出,对他们的志愿服务行为给予肯定,提供一些物质激励,最大化激活志愿者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以社区参与激励机制为抓手,注重内外激励的结合,通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正向激励促进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持续性的维持,让志愿者由社区建设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行动者转变,以点带面,形成多方联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未来,新兴社区将始终以提高社区志愿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统筹阵地资源、建强志愿队伍、抓实服务项目,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激活“熟人社区”新能量,把基层党建、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有机融合,用细心周到的服务、温暖热情的行动,释放社区治理效能,助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新兴社区党总支部、新兴社区“双百工程”社工点
文稿撰写:王宇晴、原绮靖
摄影图像:王宇晴、原绮靖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