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明珠湾区| English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长者助手|登录

明珠湾区|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州市南沙区龙穴街道办事处 > 政务动态

政务动态

致敬成昆精神,聆听铁道老兵李照雄的故事

来源:本网发布日期:2020-08-06 【浏览字号 : 浏览次数:-

  在广州南沙的最南端,有一座美丽的海岛,名为龙穴岛。

  在这座岛上,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叫李照雄,是一名退役的铁道兵,曾见证了成昆铁路修筑的历史。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三线”建设时期,年轻的他心之所向,成为一名铁道兵,在成昆铁路的建设上挥洒青春与汗水,用青春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起步和建设。而立之年,他背起行囊,告别家人,登上了孤独海岛,与灯塔相守相伴十八载;几十年如一日,点亮灯塔为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他说,虽然我读书少,但知道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只要任务需要,我必随叫随到 。这位老人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脱下了军装,脱不下担当”,这就是李照雄的真实写照。

  值此八一建军93周年,我们特推出岛上铁道老兵李照雄的故事,以此表达对铁道建设者和他们所代表“坚守实干、创新争先”的成昆精神的深深敬意。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到铁道老兵李照雄身边,近距离聆听他的故事,向中国军人致敬!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无限热情献给祖国铁路建设

青年李照雄.jpg

青年李照雄

  1950年,李照雄出生在一户贫苦家庭。听着雷锋故事、唱着革命歌曲长大,自小就对军人充满敬意。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人都向往当兵,特别是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这能解决温饱,家庭还能受到政府照顾,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李照雄十五岁的时候,大哥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受大哥的影响,加上自身有一颗追求上进的心,1968年,李照雄报名参军,成为一名铁道兵。随后,他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一同前往云南,参与成昆铁路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关系国计民生的铁路建设被摆到重要位置。1958年,中央一声令下,成昆铁路建设启动,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止于云南省昆明市。铁路沿线山势陡峭,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

  在中央加快建设发展西南地区的号召下,数以万计的铁道兵唱着歌走进西南不毛之地。李照雄就是其中一位,揣着一颗滚烫的爱国之心,走进了西南大山。当他回忆起当时对云南第一印象时,他说这里没路可走,当地彝族百姓只能在陡峭的山路边攀爬,交通很不方便。看到这样的场景,李照雄下定决心,哪怕是在悬崖峭壁修铁路,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就必须上!

  在铁路建设中,打隧道是最为危险、艰苦的工作。而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隧道开掘只能靠着一把干风枪打洞,然后埋上炸药进行爆破,最后用小推车把土石搬运出来。在高温的“火焰山”山洞里每个铁道兵都是胸口顶着一把风枪打钻,粉尘大,震动声音强,而打钻过的洞口,泥浆会像水一样冲出来,所以当时每位战士的肺里都是装着粉尘,头上流着热汗,身上混合着汗与尘的泥浆。这样的艰苦工作环境让李照雄和他的战友们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肺病和风湿,即使退役多年依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此外,铁道兵还需要参与山洞爆破的任务,当年的很多战友进去检查就再也没有出来过,危险性极高。

  工作高标准,生活低标准。当时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住的是悬崖边上,吃的是白豆、梅菜和夹有沙粒的米饭。但艰苦的环境磨灭不了李照雄的意志,他坚信,既然选择做铁道兵,就要时刻以祖国建设为己任,服从安排克服困难,做一名优秀的战士。入伍的第二年他成为班长,跟随部队前往四川继续建设铁路,并在那里火线入党;表现优异的他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三年的军旅生活如白驹过隙,而这里的点点滴滴已成为李照雄毕生难忘的记忆,其中“坚守实干、创新争先”的成昆精神也刻在他的魂里,影响了往后的一生。对他来而言,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军人的担当。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实干

李照雄在龙穴.jpg

青年李照雄在舢板洲

  退伍返乡后的李照雄,因工作的调动来到了龙穴岛。当时的龙穴岛还是伶仃洋西北侧的一座小岛,生活条件较艰苦,李照雄服从组织安排,在这里开始了他与龙穴岛的不解之缘。

  1971年,李照雄成为华侨农场渔业队的一名职工。经历山沟的艰苦日子,体验过海上的风风雨雨,在李照雄的身上,始终诠释着军人“临危不乱”的本色。

  一次海上惊险的经历让李照雄记忆犹新。当时长期出海打渔的人为了保证鱼的新鲜,都会选择把鱼腌制放在船舱里。有一次,一名职工要下到船舱收鱼,却因长时间待在舱内沼气浓度大而引发中毒,在甲板的工友看到船舱里面的同事许久没有出来,心想是出事了。但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只能在甲板上招手求救。当时,在驾驶舱织完渔网的李照雄刚站起来,头还有点晕眩,视线模糊之间看到有人在甲板上着急地招手示意,他意识到可能是出事了,于是他二话不说就跑进船舱,把昏厥的同事放在背篓里面让甲板上的人帮忙拉出去,而他却因为体力不支爬楼梯时撞到眼角处而晕倒,醒来时候已经是在医院了。“当时看到甲板上的同事表情很慌张”,李照雄回忆道,“自己没来得及带一些工具,但危急时刻也没想那么多,本能反应是觉得救人要紧。”

  在渔船工作七年后,李照雄接到党组织的指令--前往舢舨洲守灯塔。本来当时不是安排李照雄去,但是守灯塔生活枯燥且单调,很多人都拒绝了,但李照雄欣然接受了这一工作调动。告别家里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独自前往舢舨洲守灯塔。“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又是一名党员,党和人民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李照雄说,做铁道兵时候是如此,退伍后的他亦是如此。

  早年孤岛缺乏蔬菜、肉类等食物,虽然会有专人在固定的时间离岛购买食物,但没有冰库保存食品,所以只能尽量买一些易存放的蔬菜,而肉只能煮熟后风干备用,生活条件十分的艰苦。除了吃的差,舢舨洲气候潮湿,李照雄的床上被褥常年都能挤出水。回忆起这段守灯塔的日子,李照雄说,当时守塔最多人的时候是五个人,最少时候只有两个人;很多人是因为难以忍受岛上的孤独选择离开。

  在守灯塔的18年间,舢舨洲灯塔的光从未间熄灭过。只要晚上轮到他值班,他就一定要将灯塔设施检查一遍,确保灯塔一直发光。“只要我在,灯塔就要一直亮着,这样航行的船才能在海面上有前进的方向 ”李照雄说道。

李照雄和他的荣誉证书.jpg

图为铁道老兵李照雄所获荣誉证书及特殊党费收据

  这位不善言语的铁道老兵,一生都在用行动诠释“祖国哪里需要我们建设我们就去”的责任,彰显铁道兵的实干担当。

       2015年,李照雄和他的战友们相约重走成昆线。看着曾经交通闭塞的乡镇变成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这一群老兵激动不已,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在金沙江边、在达州......这些都是我们当年走过的地方,重走这条路是对铁道兵生涯的一种纪念。一起到战斗拼搏过的地方,一起缅怀那些英勇献身的战友,讲讲国家如今的变化,让他们知道自己当年的血没有白流……”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李照雄泪湿眼眶。

李照雄和他的战友们.jpg

李照雄和他的战友们2.jpg

李照雄和他的战友们

  “现在时代在进步了,国家如今拥有了先进技术和设备修建铁路,当年那个艰苦的铁路建设年代已经结束了。看到祖国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心里是由衷地感到自豪!”李照雄说道。

       虽然铁道兵已退出军队序列,但每一位铁道兵战士为建设新中国作出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今年是八一建军93周年,也是成昆铁路通车第50周年,让我们一起致敬共和国的战士!致敬每一位铁道老兵!‍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2016 © 版权归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所有

联系电话:020-12345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

主办: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南沙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100790号-1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