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港澳合作事务办公室 > 政务动态
来源:广州南沙开发区港澳合作事务办公室发布日期:2022-06-08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浓情端午,“粽”享欢乐。为进一步丰富南沙外籍人才生活,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营造包容开放的国际人才融合氛围,2022年6月1日,由南沙开发区人才发展局、南沙区委外办共同主办的第五期南沙外籍人才中文班开班仪式在南沙蕉门河国际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顺利举行,结合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为外籍人才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中文课”。来自俄罗斯、美国、南非、印度、约旦、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的30多名外籍人才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主办方以中英结合“双语教学”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外籍人才讲述了端午节的起源和地方特色风俗、民俗故事,以及粽子、赛龙舟、雄黄酒及、五彩绳等端午元素的寓意。活动还设置了“包粽子”环节,在社区志愿者的指导下,外籍人才一步步完成卷粽叶、装米、捆线等环节,并拿着自己的“作业”开心地拍照留念,现场欢声笑语不断。通过这场别开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之旅,外籍人才获得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浓浓的节日氛围。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往届学员和第五期培训班的新学员代表分享感受。往届学员Mark回忆着过往课堂的精彩瞬间,新学员Fredilly则流露出对未来中文课堂的无限期待。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中文培训班,加深了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也让他们对中国深层次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感受到了南沙区政府对外籍人才的关心和关爱,让人倍感温暖。
往届学员Mark发言
新学员Fredilly发言
自2018年9月成功举办首届南沙外籍人才中文班以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四期,累计吸引了36个国家共2428人次参与线上及线下课程活动,学员主要涉及教育、企业管理、专业技术、科研教授等各行业领域外籍人才。
随着第五期外籍人才中文班的深入开展,南沙开发区人才局与区委外办也将在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国际化社区服务举措,根据外籍人才需求逐步开展用其他语种授课的中文班,满足外籍人才多元化的就学需求。
南沙区委外办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逐步完善为南沙外籍及港澳台居民工作、生活提供各类服务;组织开展语言角交流、特色景点导览、趣味体育竞技等中外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活动,帮助外籍与港澳台籍居民快速融入本地生活,创建开放包容、和谐共治的国际化社区。
此外,南沙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工作更是亮点纷呈:人才集聚氛围浓厚。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约1.5万人,是2016年的9.4倍,高层次人才数量自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101%;张偲院士领衔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汇聚17个院士团队,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在南沙落地了高成长性项目,引领带动重点产业蓬勃发展。人才创新平台资源加快集聚。集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建成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4家,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52个;落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于今年9月建成使用;获中国科协批准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全国首个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组建大湾区首家博士后公共研究中心,形成由“创享湾”“创汇谷”等10家基地组成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矩阵,落户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中心。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推动形成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工作省、市、区三级协同推进机制;发布港澳工程及相关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认可管理办法,允许港澳工程企业及专业人士通过备案后直接在南沙自贸区提供服务;发布全国首部港澳专业人才在内地申报职称的规范性文件,畅通港澳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参与内地人才评价渠道;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工作,在全市率先试行放宽人才往来港澳商务签注备案要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13名教职工已先行享受到政策便利。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全国首创“1+3”营智环境评价体系,在全市率先开展一流“营智环境”建设试点工作;设立全国首个“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入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创新经验;设立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前置服务;实施南沙人才卡服务保障,已累计发卡超1.7万张;强化公共服务配套,落地广州市执信中学南沙学校等一大批优质教育项目,建设采用香港学制的港人子弟学校,计划今年9月开学;引进落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等医疗卫生资源,解决人才在南沙发展后顾之忧。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