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社区合伙人机制 缓解家庭育儿焦虑
【发布日期:2024-11-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为缓解“育儿难”的焦虑与无奈,缓解家庭育儿问题,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南沙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社区合伙人机制,推动南沙街道0到3岁的普惠性托育服务发展。
听烟火气里的民意,了解家庭育儿焦虑
在一次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中,群众向区人大南沙街联组代表范文、张万良等反映“育儿难”这个问题。为了深入了解这一民生问题,范文等代表在社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街坊茶话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听到了群众内心关于“育儿难”的焦虑与无奈。通过106份问卷调研发现有49.51%的受访者压力是来自子女托育、教育压力,38.83%的受访者压力是来自家庭照顾压力。从数据上看,全职上班族人群的压力在工作及子女托育、教育上占比较高,全职家庭主妇人群在家庭照顾及子女托育、教育压力上占比较高,而家庭育儿焦虑主要表现在学业压力、课外活动、身心发展、安全教育、育儿方法等方面。
调研还发现,南沙街道辖内0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群众入托需求较大,多数家庭期望在公办托育机构入托,但市场供给不平衡,优质的公办机构入托名额较少,普惠机构覆盖率低,民办机构占市场主体,收费相对较高,群众急迫希望能够建设社区普惠托育园,缓解家庭照顾压力。
人大代表调研托育机构
推动政策落地,积极探索社区合伙人机制
《广东省“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育儿领域实施方案(2023—2027 年)》和《支持发展合伙人赋能基层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及实施细则》等文件出台,为社区合伙人机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财政补贴,范文代表提出了《关于积极探索社区合伙人机制 缓解家庭育儿焦虑的建议》。该建议希望通过引入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育儿服务的提供和管理,核心在于充分发挥社区内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的优势和积极性,形成合力,为家庭育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
社区合伙人机制可以有效缓解家庭育儿焦虑。一方面,通过整合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如邀请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退休教师等为家长提供育儿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从而减少因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当而产生的焦虑。另一方面,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增进亲子关系,也减轻了家长的照顾压力。
人大代表共商良策,社区合伙人机制现雏形
为促进社区合伙人模式落地,以范文代表为主的代表小组深入辖区内的托育机构,与机构负责人就如何合作建设社区普惠性托育点、发展普惠优先的多元化托育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代表们认为,普惠型托育服务的核心在于保持价格亲民,要让广大居民特别是工薪双职工家庭可以承受,并提出了三点建议推动辖区内托育行业发展和普惠托育建设:一是协助托育机构根据指引向主管部门争取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二是整合社区闲置公共配套用地,为建设社区普惠托育点提供场地支撑;三是建议托育机构收费应坚持普惠收费,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易德托幼童苑作为首个南沙区“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试点机构,对辖区内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普惠托管服务,与范文等代表积极倡议的社区合伙人制度相辅相成,在代表们的促成下蕉门河社区与易徳托幼童苑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今年刚刚过去的暑期,在社区合伙人机制推动下,人大代表、焦门河社区、托幼童苑等多方主体合作共建,托幼童苑聚焦暑期托管需求,推出暑期托管班,有效减轻双职工家庭的陪护压力。
蕉门河社区与易德托幼童苑机构负责人签订合作意向书
接下来,南沙街道人大工委将进一步发挥人大智慧力量深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共建模式,积极整合多方资源,逐步完善优生优育优教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