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简片区“联络站”:青年就业的加油站

【发布日期:2024-09-30】

  “绝不能让他们躺平摆烂,要把每一个青年推向就业市场。”这是南沙区东涌镇大简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下简称:联络站)的工作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推动下,大简片区17个生产队518个青年(22-30岁)无一失业。 

    

  生产队家长群,畅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自从建了家长群之后,王冠华现在一刻都不敢离开手机,生怕错过群里的信息。王冠华是大简片区的人大代表,也是生产队的队长,这个家长群是他为联络村民、解决村民日常的问题而建。为了解决村上青年就业问题,他每天联络当地的工厂企业,询问招工需求,把信息分享到家长群。家长也会把自家孩子的情况在群里反映给队长,希望匹配到合适的工作。    

(王冠华落户和青年谈心) 

  这是东涌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场景。它拉近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距离,更直接、有效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联络站实行值班制度,每个月有3天接待日。南沙区人大代表何树彬认为,这是人大代表发挥“头雁”引领作用的生动体现 

  东涌镇人大代表冯燕文介绍,此前村里一个女孩子因为在工作中遇到一点挫折就辞职待业在家,再也不想工作。孩子父母在家长群反映女儿情况后,人大代表联络站结合女孩的学习专业和特点,就近为她匹配了一个幼师工作岗位,帮助女孩及家庭重新走上正轨。目前,女孩已在附近幼儿园工作两年多了。 

  眼下,大简村在17个生产队都建了家长微信群。“相当于把就业服务网建在生产队上,对于提升村内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效果显著。何树彬说。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最近工厂还招不招人呢?请问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短短的咨询里,饱含着人大代表的良苦用心。在深入基层做好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心里总是惦记着村里有求职需求的年轻人。 

  为了尽可能给村里青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大简村委制作了就业服务宣传栏给周边厂企张贴招聘信息,建立用工需求与求职简历双向匹配台账。 

  冯燕文表示,为了促进村里青年就业,她一直引导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对于就业困难的青年,村委会通过心理辅导和培训的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村里有一个男孩子,常年沉迷于游戏,不肯出去找工作,在村委的心理辅导下,现在也已经顺利参加工作了。 

  “帮助年轻人入职后,我们还会跟踪、观察,有的小年轻在进入工厂后,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不适应,我们会帮忙疏导和解决,让他们能够尽快度过不适应期,较快稳定下来。”冯燕文说。 

  

     

  据统计,大简村有30余家企业,大简村民在本地厂企就业超过2000人,实现“零门槛”招工和“家门口”就业。 

 

  塑造好风气,促进好就业 

  走进大简村,村容整洁,道路上看不到垃圾,每家每户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冯燕文说,村里民风和顺,大家都不攀比、不炫富、自然淳朴。村民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人大代表们对社会好风气的塑造。 

  据介绍,联络站每年都会举办两到三次“好家风”宣讲和培训,结合优秀家风故事、家庭教育等实际案例,推动爱岗敬业、热爱劳动的好家风吹进大简村每一个角落里,鼓励孩子们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增加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邀请专家名师举办就业创业培训班、技能提升讲座等惠民活动。 

      

  (大简村“好家风讲座”专题培训班) 

  现在那些工厂都很喜欢要大简村的青年,因为他们都很为人诚实、做事踏实。”冯燕文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青年就业关系着每一个家庭幸福。发力就业,托举年轻人安居乐业,离不开推动方与被推动方的“双向奔赴”。 

  接下来,东涌镇将趁热打铁、串珠成链,助力优化地区供需对接的就业服务,继续组织人大代表面向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的接待活动,为求职者提供更多选择的方向和空间,释放就业潜力,带动更多青年人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努力奋斗,让基层绽放更多青春之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