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南沙GDP紧追天河 1小时通联珠三角

【发布日期:2016-10-25】

                        未来五年怎么走,南沙发布路线图

                   

5年后,南沙区要交出怎样的成绩?1024日南沙区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南沙区区长曾进泽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确保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翻一番,并确定以3000亿元为努力目标。这意味着南沙的GDP已经在紧追2020GDP5000亿元的天河区。

打造国际领先的汽车产业集群

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巩固提升。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64.18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8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得到巩固和发展。汽车产业体系不断强化,2015年汽车产量40.35万辆、产值近850亿元,广汽丰田三期项目主体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重大装备产业实力不断增强,龙穴造船基地产能达到每年358万载重吨,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核电装备、盾构机自主研制和批量制造能力全国领先。精细化工制造业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2015年完成产值416.4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倍。家电、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未来制造业如何布局?报告给出答案。未来,将落实《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推进制造业深度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发展。加快广汽丰田三期和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南沙园区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国际领先的汽车产业集群。以龙穴修造船基地为龙头,重点建设千万吨级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抓紧推进重型装备成套供应和高铁走出去基地建设。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推进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

2020年货物吞吐量争取达到3.5亿吨

由于南沙港区是发展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所以1024日报告多个内容介绍了南沙港区的情况。2015年实现吞吐量1177万标箱,占全市比重超过2/3;实现货物吞吐量2.82亿吨,比2010年增长1.29倍。开通54条穿梭巴士航班,建成内陆无水港”20个;国际班轮航线达77条,是2010年的2.5倍。启动邮轮母港建设,开通3条国际邮轮航线。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集聚了中远海运散货等航运物流企业总部20多家、航运物流服务企业1600多家。保税港区运作良好,2015年进出区货值795亿美元,保税业务货值45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4.1倍和3.4倍。

未来,伴随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与市中心城区、珠三角各市、港澳地区的快捷连接,形成外部大循环、内部小循环格局,推动南沙由地理几何中心向区域交通中心转变。对标世界先进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集疏运体系更加健全,国际物流和贸易功能显著增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力争货物吞吐量达到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0万标箱,客运吞吐量超100万人次,对全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

加快对接中心城区 实现30分钟快速直达

近年来,南沙的区域交通惹人关注。从报告来看,未来,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将重点加快深茂铁路、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等轨道交通和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南中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提升广深港高铁及京珠高速、南沙港快速的客运承载能力,1小时通达珠三角主要城市。加快推进南沙枢纽、庆盛、蕉门、南沙客运港等综合客运枢纽以及南沙商务机场建设,实现高铁、轨道交通、高快速路、机场、水上交通及公共交通之间的便捷换乘,增强综合运输枢纽集聚效应。

此外,为加快对接中心城区。推进地铁4号线南延段、18号线、22号线等城市轨道建设,实现30分钟快速直达广州中心城区;依托京珠高速、南沙港快速、番禺大道、东新高速,同步加快推进东部快速干线和快速景观大道建设,构建三高三快道路交通体系,实现40分钟直通广州中心城区。完善区内市政道路架构。高水平建设凤凰大桥、万新大道、南珠大道等主干道路和跨江桥梁,构建双环+九射规划主骨架道路系统;加快推进明珠湾大桥、蕉门隧道等通道建设,完善明珠湾起步区、蕉门河中心区等自贸试验区区块内与区块间的交通联系;加强城市道路微循环,优化道路公交线网,提高市政路网的通达性、便捷性。

数据

报告介绍,南沙区2014GDP突破千亿大关,2015年达到1133.07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夯实了实现国家战略功能的经济基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25.2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1.25亿元,年均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从122.42亿元增加到62055亿元,是2010年的5倍。

五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8.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年增长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

518个合作伙伴签订了协议,涉及投资总额超过1.5万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以上的项目162个。

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新设企业16449家,超过获批前历年注册企业数的总和。

已落户68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是2010年的1.8倍。

引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华南总部和国际总部、中铁建南方总部、中铁隧道集团全国总部、王老吉大健康总部等70家总部型企业。(记者任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