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明珠湾区| English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长者助手|登录

明珠湾区|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南沙要闻

南沙要闻

“十三五”回顾 | 推动“三农”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日期:2021-02-03
【浏览字号:-

  6个全国示范村镇、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4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字背后,是广州农业实现蝶变的壮丽征程。广州,作为全国、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大局中的一部分,自觉担负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使命、始终按照当好全省示范和表率的要求,全面提高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三农”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很多重要指标位居全省甚至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广州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0年农业增速创近26年新高。此外,广州还连续两年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排名珠三角片区第一。

  

  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18年以来,广州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先后出台《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广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广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定方向、定目标、定任务、定政策,各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配套文件,形成“1+2+N”政策文件体系,建立了广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其中,针对农业农村发展人才需求,出台创业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科技人才服务农村以及提高“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待遇的政策;针对设施农业用地难、农村建设用地难问题,出台设施农业用地正负面清单、农村建设“点状供地”、村庄建设用地报批程序优化、拓宽留用地兑现方式等政策;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问题,出台优先发展农村公共教育、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电力扶持乡村振兴等政策;针对加强农村基层治理问题,出台基层自治组织工作事项清单、村民小组管理办法等政策;针对现代农业及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出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小镇发展、民宿消防管理等扶持政策;针对涉农资金分散的情况,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增加基层自主权的管理政策,回应基层干部的期盼。

  打造“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乡土特色品牌

  如果说一系列政策出台为乡村振兴工作搭好了框架,那么对镇、村的产业建设就为乡村的细胞注入了活力。广州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加大政策支持,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品牌特色明显、农民收入显著上升的专业村镇,为都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其中,2020年新培育认定3个全国示范村镇、10个省级专业镇、102条省级专业村,数量居珠三角首位。广州累计创建6个全国示范村镇、12个省级专业镇、102条省级专业村、12个市级专业镇、108条市级专业村。

  通过制定出台政策,明确扶持方向和重点任务,完善专业村镇申报条件和认定程序,广州着力培育产品特色优势明显、专业化规模化水平较高、品牌影响力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带农增收效果较好的专业村镇,逐步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目前,专业村镇主导产业涵盖了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业、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四种类型,分别占专业村镇总数的78%、10%、9%、3%,产业聚集效应比较明显。

  把质量和信誉凝结在产品中,广州打造出“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乡土特色品牌。专业村镇100%拥有注册商标。目前,全市农业类名牌产品总数达到182个,居全省首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总数达438个,8个品种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增城区荣获“中国丝苗米之乡”称号,增城迟菜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广州荔枝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从化荔枝、增城迟菜心、增城荔枝被认定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广州也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作用,通过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民”等经营模式,纳入扶持范围的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目前全市行政区域内的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上市农业龙头企业1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0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9家,省级示范社32家,市级示范社61家;全市家庭农场达425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4家。

  

  一批农业科技领域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近两年来,广州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高站位推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全市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设施不断完善,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产业融合发展初显成效,效益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广州市共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其中2019年获批创建7个,2020年获批创建8个;从化区6个,增城区5个,花都区2个,番禺区和南沙区各1个。

  2019年度获批创建的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170个,已完工项目162个,完工率95.29%。

  2020年度获批创建的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落实建设项目125个。

  以袁隆平、刘少军院士为代表的20多个院士、300多个博士团队全力服务广州农业,黄埔长洲岛隆平院士港等一批农业科技领域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立足产业园主导产业,广州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着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如从化区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攻关协作,花卉产业园培育出2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荔枝产业园研发荔枝加工非热杀菌等多项新技术、多个新产品,高接换种改良3万亩槐枝为井岗红糯、流溪桂味等,提高产量1倍、产值10倍以上;从化壹号蛋鸡产业园自主研制黑水虻养殖全自动资源化处理工艺,日处理鸡粪100吨,实现种养生态良性循环;南沙区渔业产业园设立刘少军院士工作站,打造智慧渔业,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实现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成为智慧渔业领先企业;番禺区名优渔业产业园建设麦康生院士工作基地,为现代渔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民以食为天。在农业农村部牵头,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等36个城市开展的2018年度“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中,广州市考核等级为优秀。

  2020年,按照“一个标准供应、一个平台流通、一个体系监管”的运行模式,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初步搭建全产业链条的生产体系、质量安全监管和流通服务体系,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菜篮子”平台授权符合条件、检测合格的生产基地与加工企业使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标识并赋码追踪,打造“安全优质”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质量美誉。目前,已在全国认定的962个生产基地、93家加工企业,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品牌化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幸福感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现在的广州农村,处处是景,这与人居环境整治是分不开的。广州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爱国卫生及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清理房前屋后卫生死角、盲点,清除病媒孽生地,清理各类生活垃圾、小广告、“牛皮癣”、沟塘淤泥、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除残垣断壁,持续发力,解决农村“脏乱差”,有力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引导群众提高清洁卫生文明意识,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巩固提升全市村庄环境卫生,干干净净迎小康。

  2018年,广州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2020年底,广州在全省率先实现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完成率双100%,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同时,农村“厕所革命”标准化完善化。2019年,广州新建改造农村厕所940座,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实现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两年完成。2020年,全面组织实施建档立卡、问题排查等查漏补缺与改进提升工作。完成609座公厕小便器下方“集水槽”修建,组织升级改造并对外开放732座村委会内设厕所,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厕布局。通过将农村公厕录入广州公厕云平台,农村地区实现“一键找厕所”,搞好“小厕所”,彰显“大民生”。

  在“四好农村公路”建管护运方面,2020年建成农村公路403公里,三年累计完成新建改造农村公路约785.4公里,广州农村公路里程数达到6650.9公里,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列养率均为100%,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完成率100%。

  通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100%村庄基本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100%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85%的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一批省定特色精品村脱颖而出。从化区被评为“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十大典型范例”“2020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莲麻村被评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南平村、西和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莲麻村、南平村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大源村、米埗村、红山村、大稳村、邓村村等8个村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从化、增城、番禺3条美丽乡村线路获得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通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化了乡村生活圈,涌现出莲麻小镇、南平静修小镇、生态设计小镇、西和万花风情小镇、西塘童话小镇、米埗小镇等一批“网红小镇”以及米社、西和小院等一批业内知名的“网红民宿”,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初步实现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蝶变与叠加发展。

图为广州市从化区南平村。

  带动减贫超210万人

  在对口帮扶工作上,“十三五”期间,广州累计派驻扶贫干部1600多名,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14.59亿元,带动减贫超210万人,帮扶毕节、黔南、清远、梅州、疏附、波密、甘孜(色达、新龙、炉霍)所有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在全省走在前列,广州市协作办公室2020年被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为脱贫攻坚大考交上了合格答卷。

  继续巩固市内扶贫开发成果。2018-2020年,广州市累计投入10.9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巩固扶贫成果深入推进北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巩固扶贫成果工作落实、落地,各项预期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北部地区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农民富了、农村美了、集体强了。

  政策实施以来,北部各村集体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农民增收基础不断巩固,有力拉动全市农民收入增长。2019年广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68元,同比增长10.9%,增幅连续两年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列首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2016 © 版权归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所有

    联系电话:020-12345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

    主办: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南沙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100790号-1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

    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