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路上,有这样的一群身影,不论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总会看到他们身穿鲜艳的橙色衣服,穿梭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户上门服务,纵使累得满头大汗,但你总能看到他们的微笑,他们就是“橙衣天使”—社区工作者。
“喂,你在哪里?马上赶回村里,有紧急情况…”
2月9日下午,万顷沙镇红湖村社工方杏莲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电话那头是红湖村委的同事,说是有紧急的事情需要马上处理,挂掉电话,她立刻骑电动车赶回村里。
回到村里她才知道,原来河南籍外来务工人员杨先生一家三口,在没有向村里报备情况下,今天凌晨偷偷返回村里的出租屋,上午红湖村防疫工作队初步排查确认,他们返程途中经过湖北重点疫区。
经民警和社区医生上门仔细检查后,确认杨先生一家三口身体状况暂时没有异样,但必须要进行居家隔离观察十四天,听到这,杨先生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焦虑和不安。
这时,方杏莲拨通了杨先生的电话,简单沟通了解后,第二天,她和同事主动到杨先生住处登门拜访。
“您好,你们不用担心,我们社工会与你们一起渡过隔离期的,且隔离期间,镇政府提供关怀服务,每天都会为你们送上免费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如还有什么需要帮助,尽管提,我们会尽量满足您需求的。”方杏莲说完,原本还有点忧虑的杨先生瞬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就在同一天,新安村社工陈海珊也接到了电话,不过是她单位领导打来的,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计划调配她到一线为隔离人员提供日常服务。
她丈夫大年三十就奔赴防疫一线,持续奋战到现在,因为接触隔离人员,担心家人存在被传染风险,一直在外面居住,如果她也到疫情防控一线,那他们2岁的儿子怎么办?
正当她犹豫时,她母亲电话打了过来,听到女儿的担忧,她母亲安慰并鼓励她:“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好好完成,孩子有我呢,保护好自己,健康回来!”
随着疫情发展,加上春节后外来务工人员返工潮,排查出需要居家隔离群众也越来越多,被隔离群众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成为一个难题。根据万顷沙镇统一工作部署,社区工作者成为为居家隔离群众提供送餐、日常生活和人文关怀等服务的主力军。
“您好,我们是社工,我们来为您送餐啦,请打开门吧。”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工们说得最多的几句话。
“你点单,我来送”,除了给隔离对象送餐,有时还会帮忙到菜市场帮他们买菜、去超市买生活用品等。
“每天都要为隔离对象送餐,让他们写下需求清单,我们再帮忙跑跑腿,每天就不停地上下楼梯,二楼、四楼、五楼,挨家挨户地送,前几天有点冷,外面还下着倾盆大雨…”社工陈啸讲述着这几天的工作经历。
饭点正是他们忙碌的时候,有时送完餐,为了减少和家人接触,他们尽量不回家吃饭,都是在村委或路边,简单解决吃饭问题,有时需要送到很晚,才能吃上饭,但是他们都忍着饥饿和疲倦,生怕饭菜凉了。
“每次取完餐,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把热饭送到隔离人员家里,有时感觉送的并不只是一份饭,更多的是传递互帮互助的爱心,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疫情无情,但是人间有情。”陈啸说道。
最近几天,社工冯颖欣都会和镇驻村干部、村两委、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医护人员一同走访返穗居家隔离人员。他们扛着一些米和油,给隔离人员送去生活物资,派发防疫宣传材料,再进行健康检查,这是她的日常工作内容。
在跟踪服务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隔离人员不理解,有抵触情绪,这时社工都会耐心地解释和开导他们。
连续七天的贴心服务后,她所服务的居家隔离对象孙先生一家,已从最初的抵触到接受再到由衷的感谢。现在每次离开孙先生家时,冯颖欣都会收到他们的温馨提醒,注意雨天路滑、气温下降注意保暖、开车注意安全……
“有一次,我们在红洋村一户居家隔离贴上封条时,遭到隔离对象拒绝,抵触情绪很大,虽然他一直在承诺不会出门,但按规定必须要上封条,我们苦口婆心的做一个小时的思想工作,最后才同意了。”王淑璇说道。
而后几天,社工每天给他们送餐送水和生活物资,测量体温,健康体检,当王淑璇要离开时,他们家的小孩子都会亲切地说一声谢谢和再见,这时她心中涌出一阵暖暖的感动,一句“谢谢”就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认可。
“正月十五,当我们免费为他们送上热腾腾的汤圆时,他们感到非常意外,甚是开心,也感受到了我们政府和社区对他们的关爱。疫情防控需要隔离,但那扇门隔的是距离,我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更近了”何瑛贤开心地说道。
日夜守护和辛勤付出的背后,很少人知道,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刚成家不久的年轻爸爸妈妈,他们也是普通人。
冯碧珊的孩子还不满一岁,因为担心每天接触隔离对象风险太大,只是简单收拾行李后就出去独自居住,而孩子太小,没有妈妈陪伴,工作期间,她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电话安慰哭闹的孩子。
黄柳燕的两个孩子还都不满4岁,她每天回到家都要换衣洗澡,全身消毒一遍,才与家人接触,还经常向家人解释:“隔离对象不一定就感染了肺炎的,只是他们是从外地回来,例行隔离而已,这是科学防疫,不用过于担心。”家人听了,也慢慢理解并支持她的工作。
何燕辉,直接将自己不满一岁的女儿送到岳父岳母家,自己单独居住。王淑璇也担心害怕会被传染上肺炎,但她想冲到一线,以身作则,为4岁的儿子树立榜样,教育他希望将来成为像钟南山院士那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截至2月20日,万顷沙镇社工站19名社工奔赴抗“疫”一线,累计出动313人次上门探访,累计服务了23户,共62名的隔离群众,服务达到478人次。
他们的工作在我们眼里常常是无形或轻或微的,面对疫情,他们挺身而出,伸出双手,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用行动筑起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最温暖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