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在全省重点培育一批千亿、百亿与十亿元级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其中,南沙观赏鱼、南沙青蟹、南沙鱼苗上榜首批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可以发现,三个入选产业皆属于渔业领域。
图为 入选产业集群名单截图
南沙区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重要门户,西江、北江、东江三江交汇,水域面积占60%以上,拥有2‰—5‰盐度的优质天然咸淡水。
优越的地理、气候和生态资源,孕育了南沙连片平整的渔业池塘,适宜发展机械化、设施化和智慧化渔业。这里,拥有九万亩鱼塘、万亩美丽渔场;南沙青蟹、小虎麻虾、诚一鲜鲩、青青观赏鱼远近驰名、远销海内外。
渔业成为广州南沙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当前,南沙水产养殖面积约9万亩,拥有连片1000亩以上的池塘3万多亩,渔业年产值近50亿元。
南沙观赏鱼
作为广州观赏鱼产业唯一代表入选省首批十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南沙观赏鱼潜力巨大。
依托优越自然地理优势,南沙正打造观赏鱼产业发展高地,推动形成观赏鱼全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观赏鱼进出口贸易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观赏鱼产业新高地。南沙区共有观赏鱼养殖主体17家,2024年观赏鱼产量超4000万条,产值超2亿元。
积极培育观赏鱼良种场,省级水产良种场——广州市一帆水产有限公司,是国内胭脂鱼苗种的主要供应基地;市级水产良种场——广州市青青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珠江分库观赏鱼种质资源合作基地,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热带观赏鱼种业基地。该公司现经营210个热带观赏鱼品种,其中15个品种的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图为 观赏鱼
此外,南沙积极支持水族设备生产企业发展。扶持尼特利等头部企业建设水族设备生产工业园,大力研发和生产水草灯、过滤器、水泵等水族设备。
观赏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进出口贸易业务。南沙充分利用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优势,积极与海关沟通,建设观赏鱼进出口隔离检疫基地,打造观赏鱼进出口贸易中心。
南沙青蟹
“壳薄、肉多、味美”,南沙青蟹早已成为南沙联农带农特色农产品。当前,南沙全区青蟹养殖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近4000吨,总产值约15亿元,约占南沙渔业总产值1/4。
为突破蟹苗供应瓶颈,南沙实施强芯计划,先后落地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打造水产种质资源与环境等五大渔业创新平台,探索开发南沙青蟹的人工育苗技术,为青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如今,每年可稳定供给优质青蟹苗种1000万只以上。
图为 南沙青蟹
管理和标准是做好农产品品牌的两大核心要素,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体系铸就南沙青蟹卓越品质。2024年,中国渔业协会、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等单位牵头编制并发布了《南沙青蟹商品蟹等级规格》团体标准、《“南沙青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统一品牌管理制度,从产品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规范对南沙青蟹产业发展进行标准化制定。
同时,购销渠道持续拓展,组织参加中国农交会、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深圳渔业博览会等各种展会;在北京、上海等7个一线城市设立专卖店,举办“羊城鱼鲜”名特优新水产品推介会。
2021至2024年,南沙青蟹年产量、销售价格、总产值节节攀升,2024年年产量近4000吨、产值跃升至近15亿元。
南沙鱼苗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也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南沙始终把种业放在第一重点发展,打造水产种业“硅谷”,已连续举办五届水产种业博览会。目前已落户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南沙青蟹首批人工繁育蟹苗成功孵化;“穗丰鲫”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参与联合攻关的“斑节对虾”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品种……
地处珠江入海口,光、温、咸淡水等自然禀赋优越,聚焦鲫鱼、拟穴青蟹、斑节对虾、胭脂鱼等四大潜在优势品种。南沙与周边地区鱼苗发展错位,现有发证水产苗种生产单位21家,其中国家级良种场1家(广东罗非鱼良种场),省级良种场2家(建波、一帆),市级水产良种场6家(青青、中心沟、铭华、兴源、兴海、渔头),区级繁育场4家,区级培育场(苗种标粗)8家。
图为 水产养殖户收鱼现场
《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发证品种涵盖鲫鱼、草鱼、南美白对虾、鳙鱼、鲮鱼、加州鲈、青鱼、鲢鱼、广东鲂、鳜鱼、黑鲷、斑节对虾、刀额新对虾(麻虾)、花鲈、罗非鱼、巴沙鱼、胭脂鱼、岩原鲤、斑点叉尾鮰、黄颡鱼、鳊鱼、高体革鯻(宝石鲈)、拟穴青蟹、乌鳢(生鱼)、黄鳍鲷等35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