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法定机构 > 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 > 工作动态
来源:明珠湾管理局发布日期:2023-09-28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沿江,让一个城市有了岸线景观,基于三江六岸、五水汇湾的区位优势,明珠湾与桥的故事就此展开。桥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有形载体,而对珠江水系的一次次跨越,则是明珠湾发展进取的姿态。
桥梁之于城市,城市之于桥梁,是鱼与水的关系,相辅相成。凤凰一、二、三桥为明珠湾打开了发展可能,横沥岛尖28座景观桥描绘了海滨新城的未来,明珠湾区跨江隧道、慢行过江桥正在规划之中带来更多精彩,今天我们一起从桥出发,听“桥”亲自讲述明珠湾的“城长”故事。
凤凰桥伴城而生 与城共荣
从南沙城市客厅出发,沿着凤凰大道驱车一路向前,依次驶过凤凰一、二、三桥,明珠湾核心区的面貌尽收眼底。数年前,灵山岛尖沿路以农田和矮小村屋为主,并无区域性地标建筑。如今,灵山岛尖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行于凤凰桥之上,可以看到区域市政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与景观建设、基础设施相结合,正着力打造成为“面向世界、体现中国气派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客厅,全国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展示窗口”。
对这片区域而言,桥可以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通途,凤凰一、二、三桥在2016-2017年间相继建成通车,伴城而生,与城共荣。人们对灵山岛尖的第一印象大多从白色亮眼的凤凰一桥开始,桥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而见识凤凰二桥的与众不同,靠驱车奔驰并不可取,走在桥梁之下水道两岸步道,或乘船行于水面,才能见到广州全市唯一一座葵花形拱桥优美圆润的独特造型。一桥秀美,二桥内敛,三桥更显自信张扬,重达4690吨的钢箱拱跨越水面,千米之外亦惹人瞩目。
桥隧工程瞄准未来 与城共新
岛链的建设必须通过桥梁的纽带作用才能打通各个节点,被冠以“明珠湾”之名的明珠湾大桥通体红色,主桥长2.64千米,在三主桁钢桁拱双层桥梁中,明珠湾大桥主跨达436米,整体规模堪称世界之最。而全长约500米的明珠湾灵山-横沥组团慢行过江桥梁,则将连通灵山岛尖南岸景观带与横沥岛尖北岸景观带,串联自行车道、人行道等完整慢行体系。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往往是城市交通最直接而有效的沟通方式,在明珠湾,“水中隧道”也是一道解答的公式,目前已启动规划建设的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对外可强化区块对接,对内可服务灵山、横沥,特别是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及大湾区科学论坛(GSF)永久会址投入使用后的通行需求。
水上桥、江中隧,明珠湾以“高规划、远绸缪、大工程”推进交通建设,以未来产业、人才聚集带动区域发展的同时,以桥为载体打开文明的窗口,结合区域生态景观建设描绘一幅生动画卷。
桥梁群打造一桥一景 与城共生
横沥岛尖河涌分布“三纵一横”,为桥梁“生长”设置了优良环境,明珠湾通过“桥城共生”的亲水生态景观重新定义“桥与城市”的关系。桥梁设计以桥梁群作为设计主体,设计了28座景观桥梁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桥梁不只是交通运输上的构筑物,而是融合经济、实用与美观等性质,体现社会文化与民俗风情的产物。
在横沥岛尖,以海为幕,演绎潮起-逐浪-归海三大篇章,明珠湾不仅打造“双鳍逐浪”“最美贝壳”等多座匠心巧思的桥梁单体,还以“海鸥振翅”“雨打芭蕉”等生活元素为意向,诠释了河涌之间的紧密地理联系与深刻文化含义。
在此之前,灵山岛尖成功打造了“一桥一景”,让“出门过桥,举步登舟”变成了现实。灵山岛尖先后建设18座市政桥梁,5座用于调蓄岛内水量的闸桥,以及6座人行景观桥,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览馆”。桥梁总体强调景观性,设计时尽量做到“一桥一景”,几乎没有两座桥是完全相同的。
以桥为笔,江河作画,在万里山河之上书写新时代发展的答卷。明珠湾的桥将城市记忆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未来将以更为奋进的面貌为明珠湾“站成一道风景”。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