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法定机构 > 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 > 工作动态
来源:明珠湾管理局发布日期:2023-09-11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影响,9月8日珠江三角洲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这也是广州今年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降水范围广、降水极端性强。当天,南沙区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强降雨过程道路水浸变“海洋”,学校停课、景区关闭、临时交通管制、车辆行人出行不便,市民生活被“雨”所困,日常受到严重影响。
作为广州南沙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片区、先行区,明珠湾起步区面对苏拉、海葵的接连“考验”,大雨倾盆期间未出现严重水浸、内涝现象,用“实力”证明海绵城市建设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行之有效。
灵山岛尖吸水海绵 应对暴雨“很优雅”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的建设不单在“面子”上好看,更是“里子”工程。统筹考虑河涌、湖泊、湿地等“大海绵”体系以及公建、小区、公园的“小海绵”体系之间的关系,灵山岛尖创新性采用“大小海绵”的设计原理,以“大海绵”模式为先导,积极推广“小海绵”,通过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设计,凭借生态河湖建设、潮汐水流调节等复合措施,实现水岸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吸水“海绵”,区域整体达到200年一遇防洪能力标准。
灵山岛尖“大小海绵”共同调节吸纳,能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并较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保障区域内的水生态环境,实现水岸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达到“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此次强降雨期间,灵山岛尖未发生内涝等情况,正是“大小海绵”通力协作的效果体现。
据了解,灵山岛尖江滨堤岸上建有5个水闸和1座泵站,形成河涌调蓄、水闸自排与泵站抽排相结合的片区防涝体系,达到50年一遇暴雨24小时排干不成灾的建设标准,泵站每秒可排20方水,使灵山岛尖内河涌水位常年保持在4.7-5.2米之间,让岛上既不发生内涝,又能控制良好景观水位。
灵山岛尖科技管理 城市运营“快准狠”
灵山岛尖配备24小时不停歇实时监控的鹰眼系统,借助这双“高空之眼”,灵山岛尖应急指挥小组加强汛情监测,提前应对排除险情,实时观察灵山岛内水浸点、树木倒伏、进出交通等情况,对区域内发现的浸水点及时清理,确保沥青地面无积水,避免伤及行人及其他次生意外发生。据悉,在强降雨来临前,明珠湾就展开了严密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统筹管理,组织安排应急指挥小组不间断防汛巡逻检查,累计出动32次,以充足准备应对台风暴潮、强降雨等灾害及次生灾害,落实落细开展防汛应急保障工作。
同时,强降雨期间,灵山岛尖涌现出一批城市“逆行者”,他们积极排查市政井盖排查、园建设施检修、地下管廊巡查、区域保洁清扫等现场防汛隐患点,闻讯而动,向汛而行,只为守护城市的平安。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