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法定机构 > 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 > 工作动态
来源:明珠湾管理局发布日期:2022-07-18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个人要当好乡村振兴事业冲锋在前的战士,帮扶乡镇的服务员,后方支援力量的联络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明珠湾管理局高级技术主管李海涛用在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的一年点滴写下了他的回答。
迅速转换角色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
2021年7月6日,李海涛怀揣着一腔热血踏上徐闻县角尾乡这片土地,成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开展产业帮扶相关工作并协助乡镇管理好乡村振兴建设项目。
“与之前在明珠湾管理局的工作差别很大,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时,我们个人角色的改变最为明显。”李海涛谈到,开展驻镇帮扶工作一年时间里,他懂得了帮扶工作不能一味的“高要求”,而是要深入基层扎实做好群众工作,项目管理要“接地气”。这一年里,李海涛和工作队队员们全面走访脱贫户374户,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原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主动摸查乡镇所需、村民所需,积极联系南沙区内的各方资源对接帮扶乡镇。今年3月,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爱心企业及人士向角尾中学捐赠了31台热水器,使得同学们正式告别冬天冷水洗澡的日子。
回顾驻角尾乡帮扶的这一年,李海涛对下乡时村委干部、困难群众的热情接待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这一年中不仅帮扶工作队充分融入了乡镇协同工作,角尾乡当地也对驻镇帮扶有了深厚的认同感。这样双向、正向的情感输出,能够为乡村振兴事业发挥出“润滑油”“催化剂”的积极作用。
发挥专业优势 引进技术单位提升桥梁
李海涛表示,角尾乡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因此,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不断致力于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一方面通过修缮供水、农村道路硬底化等工程打牢角尾乡持续发展的硬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捐赠教育图书、捐赠环卫设施等活动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乡村振兴软实力。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短板,李海涛发挥自己专业技术特长,敏锐地观察到当地村民通往港门渔港的交通设施亟需完善:现状道路是周边六七个自然村村民前往港门渔港生产作业的必经之路,跨越北洋港沟(宽度约40米)的仅为一座极其简陋的木栈桥,无法满足基本通行要求,新建一座永久桥梁成为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李海涛主动向明珠湾管理局请求引进建设工程技术支撑单位支援当地乡村振兴,目前港门桥梁已完成工程设计工作。“很期待桥梁能够尽快开工建设,建成后更方便本地村民的出行,并以交通之力进一步带动周边产业项目、旅游发展。”李海涛表示,如今正在协助当地政府方面推进项目建设报批报建工作。
挖掘特色品牌 打造红葱特色产业园
建设好乡村,不仅仅是为本地人的基础生活保障,更在于挖掘当地亮点,以特色产业带动经济“提质”。根据最新规划,地处中国大陆南端的角尾乡将在北部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南部侧重旅游业,实现旅游业和特色产业并行发展。红葱在角尾乡拥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当地的主要农产品之一。据介绍,目前当地种植红葱约七千亩,年产值可达一亿元,然而按照传统的技术进行种植,红葱存在产量较低、抗病害能力差等问题,农产品品牌价值低。
工作队广泛深入调研红葱产业,结合该产业具有一定的种植技术积淀、群众基础及农业生产条件,引进知名农业科技单位对接合作,致力品种改良、设施升级,示范带动红葱提质增收,并全新升级销售渠道。李海涛表示,角尾乡万亩红葱特色产业园项目的规划文件已完成初步成果,届时将利用乡村振兴驻镇帮扶资金及南沙区对口帮扶资金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引进技术团队优化种苗建设示范田,打造红葱特色品牌。红葱产业园核心区先期建设内容已基本确定,李海涛对它满怀期许:“在有限的土地条件下,万亩红葱特色产业园实现年产值翻番是我们的目标。”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