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法定机构 > 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 > 工作动态
来源:本网发布日期:2020-04-29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在南沙自贸区挂牌成立五周年之际,4月26日下午,广州市南沙新区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主办、广州南沙新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绿色明珠 筑梦未来”——明珠城市论坛暨明珠湾开发建设成果分享会在灵山岛尖新渔人码头举行,活动聚集专家智慧共同探讨南沙明珠湾起步区发展前景与未来。南沙区政协主席钟华英、管委会总规划师庄海波、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宝忠参加活动,庄海波为主题活动致辞。
本次活动现场还举行明珠湾“时光长廊”开启仪式,通过VR沉浸体验创新技术,试乘无人驾驶出行,多维度、全方位地感受明珠湾起步区五年来的蝶变。
五年来,在南沙自贸试验片区快速推进建设与飞跃的过程中,明珠湾找准自己的定位,推动建设金融商务发展试验区,从滩涂之地变成金融服务产业与科技产业集聚、区域价值日益凸显的活力城区。明珠湾管理局局长卢劲松在“明珠湾起步区开发建设成果”主题分享中介绍道,五年来明珠湾起步区落户项目31个,涉及总投资约830亿元。
未来,在五年来发展积淀的基础上,明珠湾起步区应该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推进明珠湾起步区及南沙自贸区的发展?在全球新冠疫情暴发这一危机下,如何转为危机,在危机中寻找发展的机会?在活动的专题演讲与明珠对话环节,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城市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彩霞等来自经济、金融、投资、规划建设、设计等领域的专家与嘉宾,从他们的专业角度,为明珠湾未来发展带来精彩的见解。
01
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机遇下的发展路径选择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稳步迈进。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完整并且强大的产业生态,已经形成巨大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是全国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和动力之源。这为南沙新区包括明珠湾区的强势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下,南沙明珠湾应该如何把握?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从地理空间优势、生态优势、体制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这五个方面指出南沙及明珠湾具备的发展潜力。在体制方面,他特别指出南沙及明珠湾在创建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等法定机构,及批准成立了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等国际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更加灵活的机构管理模式来推动区域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指出,在大国大城大港整合全球大宗商品的趋势下,南沙及明珠湾应该通过建设IFF永久会址等金融集群,汇集央企、国企华南总部经济等产业,并发挥湾区内自由港、南沙自贸区的组合港优势,来塑造连接湾区、中国与世界的核心功能。同时,他敏锐地看到未来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基建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倡导要在已有的数字化程度、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的基础上,将明珠湾建设成为智能产业革命引擎、智慧互联的首善之区。
核心产业的布局,能够激发区域的经济活力;而建设宜居宜业的活力城区建设,需要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与规划。参与明珠湾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创建工作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城市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彩霞,在其主题演讲中引用一个个有代表性的数据:搭建交通骨架使得绿色出行比例为76%、新建建筑100%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69.8%、43%绿化覆盖率……这些都是明珠湾起步区的绿色生态建设成果。
她指出,通过顶层设计+中层衔接+底层管控与落实”三步走模式,明珠湾起步区不断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明珠湾要通过产城融合,推动组团发展以及建设绿色廊道,来实现区域内产、城、人的有效融合与联动,推动明珠湾起步区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大湾区的绿色发展。
02
疫情下的危与机
尽管享有“双区叠加”的发展机遇,外部世界格局的动荡、新冠病毒疫情却带来了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与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沈国飞指出,在百年不遇的这种新的变局当中,更是孕育着百年不遇的大商机、大机会,明珠湾要抓住世界格局变动与疫情影响下的全球资产配置、重新布局的商机,以更加主动、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去进行机制体制的进一步创新,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及资金资本。
他指出,吸引大平台与机构留在南沙尤为重要。以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为例,永久会址建成后将成为承办世界级会议的地标性建筑,汇聚高端金融资源,形成全球金融战略对话、交流合作、创新实践和人才聚集的高地。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丁继红同样表示吸引重大平台、平台性机构入驻明珠湾的重要性。她强调建立风险投资平台的集聚效应,一方面,能把国内顶尖的风险投资机构带出去,同时更是能将国际性的资本引入南沙,来推动南沙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明珠湾起步区C2单元的总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提到,疫情期间谈及人居环境,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高密度、传染率增加。但实际上,在建筑中的高密度density和crowded是两个概念。crowded导致传播,但density带来的却是便利和效率,density大的地方并不一定会crowded。因此,需要转换思维方式,通过建筑布局方式和建造方式来提高城市效能。疫情之后,我们要更关注人居环境的效能提升,强调城市设计与建设的公共利益与环境效益。未来,他将根据灵山岛尖的经验,优化横沥岛的规划设计,使其建成为宜居宜业的活力城区。
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畴军表示,快速有效应对疫情的能力,体现出了广州及南沙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这种能力的展示对我们后续引进人才和产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