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法定机构 > 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 > 工作动态
来源:本网发布日期:2020-04-26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绿色建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什么是绿色建筑?即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这个过程需要实现三者平衡,即建筑的安全、生态可持续性以及人居环境的提升,业界称之为绿色建筑的“铁三角”,而它们,也正好全面概括了当代人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星级建筑群
织牢建筑安全网
上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最早提出“绿色建筑”的理念。但绿色建筑概念进入中国较晚,直到2005年才在中国第一次绿色建筑大会上被正式提出,是时,中国开始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随后,各地纷纷出台鼓励政策,部分地区甚至以立法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如今,我国绿色建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从单一建筑拓展到商业建筑、住宅建筑、绿色村落建筑、商店建筑、飞机场建筑、工厂建筑等。同时,建筑评价标准越来越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06年首次发布后,在2014、2018年经过两次修改,新版的《标准》于2019年8月1日实施。
新版《标准》将绿色建筑的评价等级由以前的三级增加到四级,即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星级标准的绿色建筑分别要求总分达到60分、70分,及85分以上。
南沙明珠湾起步区肩负着建成广州市“绿色建筑试验区”的目标任务,根据规划,明珠湾起步区区域内新建建筑100%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其中最高等级三星级建筑比例达到10%,二星级达到50%以上),高等级星级标准设置比例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经过两年多的谋划与发展,明珠湾起步区已经建立了一套以“技术+管理”为主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效果明显。截至2019年底,区域出让地块建筑面积达257.38万㎡,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69.8%,其中三星级绿色建筑南沙青少年宫、九年制学校,都已成为明珠湾起步区绿色建筑建设的范例和样本。
以南沙青少年宫为例,该项目围绕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能耗少的被动式技术,采用雨水回用、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等主动式技术措施来降低建筑的供暖、空调和照明能耗,提高室内外的环境性能。在设计建筑排水系统时,室内采用污、废分流,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同时对厨房含油污水单独配置排水系统,并配套高效隔、除油设备,保障厨房含油污水满足排水水质要求。
此外,青少年宫项目还通过合理收集、利用雨水,经处理后用于浇洒、冷却塔补水、地下车库冲洗等用途,实现绿色环保、节水、减排的效果。
不仅如此,明珠湾目前已形成了以越秀国际金融中心、省交通集团智汇晶谷、中金岭南华南总部、国际风险投资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星河总部大厦、时代总部大厦等中央商务核心区为载体的高星级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这些高星级绿色建筑将共同编织起一张建筑安全网,给明珠湾营造一个安全宜居的环境。
绿色建筑如何可持续?
绿色建筑核心的部分依旧是在建筑本身,新版《标准》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提高与创新等6个方面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凸显了建筑品质方面的要求。
这也是绿色建筑“铁三角”生态可持续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可持续的绿色建筑,不仅在建设中要求能源、土地、水资源和材料做到节约、环保,最终还要营造健康舒适、宜居的环境。在选择建筑材料时,更要优先考虑是否绿色环保,以及拆除时能否资源再生化。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减少施工消耗和垃圾废弃物的产生,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处理,预防污染。
在明珠湾起步区,建筑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处理中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中心按照使用功能分为原材料堆放区、原材料加工区、半成品材料堆放区、试验检测区、成品展示五大区域。通过技术处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率可以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固废不出岛,循环再利用”。
可持续绿色建筑的益处赫然可见。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绿色建筑通过新能源可以实现75%至85%的节能,节能达到60%时,造价增加5%-7%,使用5-8年后即可利用节能收回成本。不仅如此,绿色建筑还能让使用者疾病率下降,降低其他能耗,使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均大幅下降,对社会而言无疑具有持续性长远利益。
目前,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成本,在建设中引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AI等技术,已成为可持续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要求。
明珠湾在对绿色建筑的建设管理中也不断创新突破,如明珠湾起步区已编制BIM技术应用导则和技术标准,先后在青少年宫、灵山岛尖九年制学校和体育馆周边道路改造项目中开展了BIM技术应用。
除此之外,明珠湾管理局还将牵头将横沥岛尖绿色生态工作从地块向市政工程项目横向延伸,全覆盖、系统化地推进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过程服务、全融合设计、全流程监控”的三“全”理念的基础上,一方面,绿色生态总师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管控手段渗透”两步走模式全过程,指导起步区生态建设工作更上台阶;另一方面更要客观分析能源站实施条件,融合政府与市场化调节机制推进能源站建设,与市政、管廊建设协同开展工作,并做好经济性分析。装配式建筑、低能耗建筑等突破点,都是实现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的重要靶向。
这些技术的运用,让绿色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营都得到了极大加持,且全程实现共享、协同、智能化处理,效率的提高,建筑能源消耗和营运成本的降低,则赋予明珠湾绿色建筑新的发展。
这也意味着,明珠湾绿色建筑的“铁三角”将更容易实现,生态健康、舒适宜居将成为明珠湾新的区域标签,让它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大放异彩。
版权所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92744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联系电话:020-12345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